话语权 老问题 新思考

**日记成为全国人民争议的一个焦点问题,我认为是当下思想混乱的表现。

有极度铁粉者,也有极度厌恶者。这其实和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比较相似,有些人跟着时代在飞奔,而有些人仍留在过去。如果用“厉害了,我的国”来定位的话,**日记是此阶段文化不自信的代表作,相对而言是一种落后文化。


话语权  老问题  新思考

第一,中国文化理解不透。争议的本质追根到“主权”和“人权”的关系问题。用常识解释,中国的“家国天下”理念,经过了2000多年的检验,比一个不到50年的检验,显然是更靠谱的。如何理解“家国天下”?先治家再治国,先家后国,我想这是普通时期对大多数人的原则。若是精英,则应该有更高的国家责任,因为精英的责任在治国而不是治家。若是非常时期,更应该以国为重,舍身为国。不是医生护士,上不了一线,也不能无病呻吟。如若只是判断错误,可以及时改正,否则不是治国而是毁国,就不要挂精英的头衔去代表谁,回到普通人过自己的小康,也不会招来众多批评。

第二,前沿跟踪不够。人权观念起于1975年的赫尔辛基条约,距今45年。并非美国建国开始就有的。人权成为自由主义者制衡国家主权的概念是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和选择性的,现在以此为格调显然是东施效颦之举,当然西方某些人最喜欢的是我们永远邯郸学步,亦步亦趋。我在《基辛格的三条建议》一文中分析过福山、赫拉利,在中国成功抗击疫情下,都开始承认制度没有优劣、应当相信政府治理,应当构建社会信任。中国文人,也应当走进中国的社会实践,发掘和更新理念,成为新文化的引领者。##如此落伍的理念,在危机时刻构建不信任,悲天悯人的道德优越感,不是为正在努力奋斗走出疫情的武汉添砖加瓦,反而是拆台埋雷。

第三,人文社科教育提升。与自然科学相比,日记之争显示当下中国人文社科教育的落后程度令人堪忧。2019年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致力于由中国人讲好自己的历史,讲好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历史别人都比你讲得好、影响力比你大这是一种怎样的无奈,因此本次疫情在国际舆论中中国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也没有什么奇怪,而只是愤慨。2020年科技部发布通知: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战胜疫情中,在疫情防控任务完成之前不应将精力放在论文发表上。社科工作者们也应该是一样努力去做吧,把作品“写在祖国大地上”。

从“威斯特伐利亚国家主权体系”到“世界政府体系”,从承认国家主权到以人权进行干涉,这是西方理论的演化。这就是我们存在的国际社会,只有西方才有制定规则的权力。用西方的话语体系表述是:中国现在用的是“威斯特伐利亚国家主权体系”强调主权,只有这样,这样西方才能听得懂,当然西方会给与观念落伍的驳斥和痛击,这是人家1648年干的事情,早已经经过迭代进化了。

我们用什么理论体系去构建中国的话语既是这些年的问题,也是当下和未来更紧迫的问题,日记给所有人再一次提醒。中国并非“威斯特伐利亚国家主权体系”,而是“天下大同”的理念,中国的话语体系,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去诠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