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勞》: 透過超現實主義的迷霧,這只是對右翼勢力的一次意淫

導演用巴克勞書寫了一部偉大的政治小說,這部小說中強大的生命力,是對抗當代極右翼人物的怪異所必需的一種美德。-法國《電影手冊》


《巴克勞》是繼2016年電影《水瓶座》之後,巴西導演小克萊伯·門多薩又一力作,該片參與戛納金棕櫚的角逐,並最終成功榮獲了評審團獎。

《巴克勞》: 透過超現實主義的迷霧,這只是對右翼勢力的一次意淫

《巴克勞》的故事發生在一個普通的巴西村莊巴克勞,突然有一天,巴克勞居民發現了他們的村子在地圖上消失了。與此同時,兩個騎摩托車的異鄉客突然來到村裡,打亂了原有的和平和安寧。

巴西特有的民族風情展示和無法預知的劇情發展,讓影片充滿了超現實主義的魔幻色彩。而其展露出的血腥和殺戮,讓人瞠目結舌的同時,也感嘆導演小克萊伯·門多薩超強的表現形式。正如他在採訪中所說的,"巴克勞對於我們來說就是巴西社會的縮影,我覺得巴克勞應該什麼樣的人都有,這在生活中也十分常見。巴克勞並不是想象中的世外桃源。"

正是這種對於整個社會的思考和映射,讓影片中充滿了對當今右傾勢力增長的擔憂。這種憂慮情緒滋生了一種強烈的厭惡情緒,最終通過魔幻主義色彩進行了一次徹底的宣洩。雖然這種意淫式的發洩看起來顯然是徒勞的,並不能真正意義地改造社會,但是它從側面也提供了一種思考的方式,這顯然是一種希望。

01.魔幻現實主義的根源其實是歷史本身,這是影片無法擺脫的基調

解釋現代社會的答案都藏在歷史裡。巴克勞有自己的歷史,甚至有自己的歷史博物館,他們對自己的歷史十分驕傲。-小克萊伯·門多薩

《巴克勞》: 透過超現實主義的迷霧,這只是對右翼勢力的一次意淫

小克萊伯·門多薩曾經以影評人的身份工作了十三年,在籌備這部電影時他一直是在思考,到底用一種如何的手法將這個故事呈現在觀眾面前。他試圖通過一種方式,向人們傳達自己的政治觀點。正如同他在介紹這部電影時所說的那樣,"這個電影傳達的一個重要的信息是:歷史是最被低估的"

小克萊伯·門多薩在表述歷史時引用了一個特定的場所,那就是博物館。博物館作為影片中特定的意向,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同在電影藝術裡,意象被定義為是一種藉助具體形象來表達情感的方式。審美主體藉助審美客體投射情感的一種介於具體與抽象之間的,具有象徵意義的視覺元素或者符號。此時,博物館作為歷史和現代的結合點和承載者,其實被賦予了更多的內涵,既是民眾心中的圖騰和信仰,也是民族精神的傳遞路徑。

在解析這這種設置時,小克萊伯·門多薩說出了自己的內心想法,"故事裡的歷史博物館是我們後來添加進去的,像巴克勞這樣被遺忘的小村莊是不會有地方歷史博物館的。我們在電影裡設置的是,這個村莊雖然小,但有根,這個根就是歷史。

"

正是基於這種情感基調,導演前半部分用輕喜劇式的民族誌風格,書寫了一個民族曾經的傳統和驕傲。魔幻的超現實主義在讓人讚歎之餘,也對產生這種奇妙風格的風俗人情產生了巨大的好奇。這片土地和在她身上曾經發生過的歷史,孕育出了截然不同的風格和特點,這是所有問題的根源和關鍵。而影片中摩托車手對博物館的不屑,村民對博物館的尊重,以及美國白人對它的褻瀆,都體現了人們對於歷史截然不同的態度,從而引發了意識形態上的巨大爭鬥。

02. 現實和魔幻的衝突:這一切並不是沒有任何依據

我們每前進一步,都會遇到屬於其他文化的讀者來說似乎是神奇的東西,而對我們來講則是每天的現實。-加西亞·馬爾克斯

《巴克勞》: 透過超現實主義的迷霧,這只是對右翼勢力的一次意淫

影片一開始的切入點非常有趣,通過太空進入活動場景。衛星視角俯視地球,從一個非常宏觀的角度進入了一個非常侷限的村莊。中間多次使用了類似飛碟一樣的無人機視角,觀察著人們的各種行為。這種高科技元素和村民們對於傳統的堅持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從而讓影片瀰漫了一種魔幻主義的色彩,更是讓劇情的發展充滿了不確定性。

這種神秘主義色彩也體現在了村民吞食一種無名果實上。對於將果實塞入口中的特寫鏡頭,在影片中共出現了三次。整個動作顯得非常突兀和詭異,對於吃進去之後會發生什麼的未知感,讓人甚至有些毛骨悚然。顯然電影到最後也沒有闡述這種果實的意義,但是很明顯這種果實會產生一種類似"神力"的效用。

《巴克勞》: 透過超現實主義的迷霧,這只是對右翼勢力的一次意淫

影片一開始因為女族長卡梅蒂塔去世,身在外鄉的特里薩返鄉參加葬禮。回來以後老人就遞給了她一顆果實讓她吃下去。這其實就是對外鄉人特里薩的一種感召,當熟悉的果實味道充盈在嘴裡時,瞬間就將自己徹底迴歸到了這個群體裡。而村民決定保衛自己家園時,每個人也都吞食了一顆果實。他們相信這種古老的果實可以讓他們充滿力量。美國白人女人受傷後,老人也是給她喂進去了一顆果實,希望"神力"可以幫她能挺過去。這三次吞食果實的行為,雖然看似詭異,但是卻在人們心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吞食果實的形式,應該源自一種古老的儀式,是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和古人一樣,村民們相信吞食之後會有一種特殊的"加持"作用。這一點類似於中國傳統文化中對於草藥的迷戀。迷戀本身顯然已經脫離了植物藥性的本身,而是一種傳統力量的傳承,這一點對於人們的精神世界有著重要的支柱作用。

03. 暴力與反暴力的衝突:捍衛方式並非一直都是暴力

暴力是我最想表達的問題。我們有槍文化,巴西有很多社區都是一片災難的三不管地帶,沒有人在意。-小克萊伯·門多薩

《巴克勞》: 透過超現實主義的迷霧,這只是對右翼勢力的一次意淫

嚴格意義上講該片洋溢著小克萊伯·門多薩的暴力美學,這種暴力從一開始其實就有暗示。

特里薩從外鄉返回把克勞參加葬禮,遇到了一個滿載棺材的卡車,因為事故車上的棺材散落了一地,並且被水罐車連續碾壓了好幾個,公路上隨處可見的棺材為後期的復仇和殺戮埋設了伏筆。

這種暴力充滿了直接,突兀和意外風格,這些特徵也是小克萊伯·門多薩暴力美學的重要特徵。無論是摩托車情侶在會議桌上"因為殺了自己人"而被突然射殺,還是兩個美國人圍著草房子對於裸體老人展開圍殺時突然被爆頭,這種突然而來的血漿讓整個畫面鮮血淋漓,讓觀眾也是沉溺在驚嚇的刺激之中。

這種簡單直接的暴力風格正如同導演小克萊伯·門多薩之前所說的,"是我最想表達的問題"。這和巴西的社會環境有著非常大的關係。暴力問題一直是巴西社會頭頂上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嚴重影響著國家的發展。在世界最暴力的20座城市中,其中高達7座來自巴西。由於黑幫勢力與恐怖分子的猖獗,巴西每年有6.4萬人死於槍擊。正是這種深深的暴力痕跡,讓影片中充斥了這種暴力文化。

不過,小克萊伯·門多薩特別強調過一個情節,"美國女孩受傷倒地,如果在其他電影裡可能會拿一把刀直接殺了她,但是巴克勞居民沒有殺她,反而救了她,這種情節是我想要拍攝的,而不是衝過來一個人直接用鐵鍬把她開腸破肚。"可見其實這並不是一部一味強調殺戮和宣揚暴力的影片。在暴力和反暴力之間,小克萊伯·門多薩想用一種方式來權衡。而對待受傷女孩的方式,恰恰給出了他的答案。這種反暴力的思想在暴力肆虐的大背景下,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

04.理想和現實的衝突:這可能只是一場無可奈何的意淫

歷史的錯誤總是在重演的。這個電影早在十年以前就開始醞釀,但這十年之間,局勢仍然沒有什麼變化。-小克萊伯·門多薩

《巴克勞》: 透過超現實主義的迷霧,這只是對右翼勢力的一次意淫

電影的結尾,勾結外國人的政客和進行殺戮玩樂的美國頭目都得到了應有的懲罰。這種懲罰和復仇其實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巴克勞村民的境遇。他們依然面臨著缺醫少藥,甚至是水資源缺乏的境地。不法政客和外國頭目被懲處,其實只是一種情緒上的宣洩,對於這個村莊的絕境其實並沒有改變。這一點和小克萊伯·門多薩所說的

"歷史的錯誤總是在重演"是相呼應的。

最終的復仇也只是停留在一場無可奈何的意淫上,對所有人其實並沒有任何實際作用。這一點是《巴克勞》是對局勢進行深刻剖析後做出的委屈求全。巴西社會自由黨領導人博索納羅的宣誓就職,被媒體看作是巴西出現的首位右翼總統。從他的政治主張不難看出,他有著非常極端的行為作風,無視氣候危機,打壓文化,侮辱種族甚至是女性,和外國勢力狼狽為奸。就是這樣的一位人物,在國內卻贏得了超過75%的支持率,他提出"巴西至上"的口號,迎合了大部分的民眾訴求。

正是右傾勢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勝利,讓小克萊伯·門多薩在影片中的發力變得軟弱無力,雖然是完成了情感和血漿的宣洩,但是在發洩之後,所有問題依舊無法得到解決。這種只是眼前的情緒解脫,看似是對右傾勢力下了血戰到底的戰書,但是本質上還是一種自我安慰的精神高潮,對於其挑戰的右傾勢力來說,真的只是一次不痛不癢的意淫。不過,《巴克勞》的誕生,從一定意義上講,是在矛盾重重的社會中照射出來一道光,這本身其實就代表了一種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