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神经症的内核—症状背后的欲望与恐惧

神经症的治疗,后续大多会遇到无法持续改变的问题。

如果将治疗仅止于带着症状去生活,其余交给时间和毅力,这绝不是一个好办法。

令改变陷入僵局的原因,除了行动方法论的正确与否,最根本的,是整个进程并未触发内在改变。

驱动一个人改变的力量,源自与自我动机与正面反馈,当这一过程不断得到强化的时候,就会催生新的改变。而当我们陷入改变的困境时,我们的努力多半是隔靴搔痒,并非触及问题本质。

如何触发深层的改变,我的看法是,与真实的自我连接。而认识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了解自己的欲望和恐惧。

经过很多思考和探索后,我发现隐藏在神经症患者纷繁复杂的症状之下的两座冰山,欲望和恐惧。神经症患者拘泥于内心感受,精神被严重束缚的原因,就是被欲望和恐惧双重制约的结果。

神经症患者同时拥有这两种强烈的、而且是冲突的心理特点,他们想要自己变成自己苛求的完美标准,却又同时有担心自己一无是处、担心失去自我掌控。

神经症患者也在同时压抑这两种情感,他们无法坦然承认自己就是想要比别人强,就是很嫉妒别人好,无法开口讲出自己的欲求,只想通过隐秘的心理活动,试图不想让任何人发现,不露蛛丝马迹的只靠思维解决问题,同时不停的批判自己。

我们因为恐惧而无法正视自己的欲望,我们只知道不能比别人差,却不明白为什么要比别人好。你无法将自己的欲望放在面前,是因为你耻于讲出来,因为你担心会被人嘲笑,你害怕负面的评价,你被劣等感所包围,你必须要自己强大,才好弥补内心的缺失。

你也在压抑自己的恐惧,你认为自己不应恐惧,对于别人的眼神,走在公众场合等等令你无所无所适从的环境,令你感觉到不自然的信号,你通通采取对抗的方式,你认为自己不应该恐惧,你认为那样的自己是有病的,劣等的、不被别人所接受的。你担心自己的问题被别人瞧出来,才使出浑身解数掩盖自己的在乎、不自然和怯懦。

如果说,你没能从欲望中解脱出来,你所采用的所有対治症状的努力,可能都是在巨大心理包袱下的心智游戏。

治疗神经质的问题,根本在于舍弃心理层面的造作和虚伪,但是人在内心欲求和恐惧悬而未决的情况下,你会不自觉的防卫恐惧的状况,被欲望所拉扯。

说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劝神经症患者降低要求,降低欲望的说法还值得商榷,不是去压抑和鞭笞自己的欲望,试图放下内心渴求的东西。反而是顺应欲望,沿着内心的想法,去扎扎实实地行动,勇敢地承认内心的欲望,并愿意承担与之而来的痛苦

而人所以无法坦然的面对自己的欲望,多半也是因为恐惧,因为他的经验告诉它,自己无法掌控,也没有足够自我感支撑它理所当然的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并心安理得的拥有它。

按照我们过往的经验和内心的价值观,我们所经验到的负面的感受是无法被接纳的,与其说自己无法接纳症状,倒不如说是因为有这种问题的自己担心无法被别人接纳。

所以,我们平常看到的神经症患者抗拒自己的真实面目,排斥内心的真实体验,最深处的动机源自于内心对于外界期许与暗示的回应,他们受这种看似是“完美要求”,实际是恐惧与怯懦心理的操控,对于拼尽一切努力消除症状乐此不疲,完全被症状所绑架,受控于各种内心感受和细枝末节的症状。

神经质性格的人喜欢用不着痕迹的方式去满足内心的欲求,就是说,他们对于自己的真实想法和需求并没有自我的正当化。说白了,他们只想别人看见自己的好,却不愿人发现他们的不好,哪怕这种不好仅仅是固执己见,本来就是悉数平常的问题。

所以,我们看到患者内心的恐惧和欲望同时交织着矛盾与冲突,他们刻意想留给人某种印象,想达成某种状态,并不完全受正面动机的驱动,很大程度来源于他们所感知到的真实自我的威胁,那些让自己感受到渺小、卑劣、懦弱、无法被人喜欢的自我成分。

这也是神经症“完美标准”诡异的地方。很多人都声称自己只是想成为一个好人,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成为一个受人喜爱的人,为何无法做到,还会这样痛苦。但矛盾的地方就在于,他们的这种完美的自我要求,并不是来自现实层面的真实需求,而是为了满足自我的内在需求。

神经症患者的欲望,并不单纯,实现的手段也匪夷所思。我们太想要好的,而且只想要好的,更多的是为了减轻我们面对真实自我的心理威胁,缓解安住在当下生活面对挑战时的焦虑与不安,这种被美化后的动机,包藏着私心,我们不愿让人发觉自己的不好,也无法承担别人负面的评价。

当我们没有看清内心欲望和恐惧的真实面貌,就会被它们化形的外表所迷惑。我们自以为了解内心的想法,实际却充满偏见,这种情况在神经症患者身上非常普遍。

揭开欲望和恐惧的面纱,抛弃对欲望的成见,放下对恐惧的防卫,你才有可能坦然自己的真实感受,与真实的自己产生连接,这时候你已经在疗愈的路上迈进了一大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