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役笔记】文字道不尽他们的忠诚

【战役笔记】文字道不尽他们的忠诚

文字道不尽他们的忠诚

【战役笔记】文字道不尽他们的忠诚

凌晨1点,寒风凛凛,大雨瓢泼。工作群里,战友们还在不时上报着最新工作情况,这是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的常态,这个工作群,昼夜不歇。

我似一位局外人,却又身在其中,以一个特殊的身份参与着这场战疫,看见战友们真实奋战的点点滴滴,心情难以言说。

今年春节

一场突出其来的疫情冲走了过年的喜悦,灾难面前,14亿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共克时艰,打响一场严峻的战“疫”。作为人民警察,这个时候必然是冲在最前面的一个群体。

【战役笔记】文字道不尽他们的忠诚

作为一个小县城公安机关的宣传警,我被分到了宣传报道组,负责公安疫情防控工作的宣传报道工作。在走一线采访的过程中,我亲眼目睹了太多人民警察的不易,他们大多都是从年前便放弃了休假,高强度工作,连续奋战,不少人吃住在单位,近期疫情平稳才得以回家看望家人。他们中,有双警家庭,有医警家庭,有患病坚守,也有因持续工作昏倒在工作岗位上的……但在如此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却无一人退缩,无一人喊累。

【战役笔记】文字道不尽他们的忠诚

杜韶斌,缙云县公安局禁毒大队大队长,我去采访他时是晚上9点多,那时他正在火车站认真执勤。一见我,他便知我此行的目的了,一脸的不好意思。

“别采访我了,兄弟们都不容易,我这算什么事儿。”他躲开。而我却从他脸上看到了被掩饰的倦意。

当时杜韶斌家中有个怀着二胎的妻子,40多岁高龄孕妇,已怀孕33周了,大年初二凌晨,突然出血,紧急送往医院,医生称有早产风险必须马上住院,杜韶斌连夜办好住院手续,当天便照顾妻子到天亮,而第二天一早要轮到他执勤,他将妻子安排妥当后,便匆匆赶回执勤点了。

杜韶斌是火车站执勤点的负责人,四个执勤组轮流执勤,每个组6小时,有时候轮到后半夜,便要执勤到天亮。

“那嫂子怎么办?谁照顾她?”

“家里长辈年纪大了,女儿又小,这个时候总不能让他们去医院冒风险,只能委屈她自己一个人了,我这边执勤结束就过去照顾她。”他无奈地笑着。

妻子住院期间,杜韶斌都是医院和执勤点两头跑,采访的前一天,他刚值完一个通宵班,第二天直接从执勤点去医院,守在妻子病床边眯了会儿,就当作休息了。

突然间,我对他脸上的倦意便有了答案。战时,一个男人的担当,不仅是对大家,同样也对小家。

【战役笔记】文字道不尽他们的忠诚

治安大队教导员朱伟忠也是位老同志了,从同事那听说他脚因为痛风肿得跟馒头一样,鞋子都穿不进。收到高铁站执勤点的执勤任务后,他二话不说便带着同事上了岗,为了规范着装,展现人民警察的精气神,他硬是将肿痛的脚生生挤进皮鞋里。

期间,我去过好几趟高铁站执勤点,每次他都在。我问,难道你们不轮班吗?他说,轮啊,但我是组长,不放心,有空就过来看看。

我注意到他的脚,走起路来有些别扭,便问了句:“脚还疼吗?”他摆摆手笑笑:“不疼不疼,我贴着膏药呢。”

边上的同事轻声跟我说:“朱教偶尔会坐一边偷偷揉脚,其实他疼着呢。”

我看着他忙碌的身影,不便打扰,便悄悄离开了。这样的坚守,在我们的公安队伍中不是见多了吗?可我还是忍不住心中一酸。

【战役笔记】文字道不尽他们的忠诚

林雁,情指中心副主任,二胎妈妈,双警家庭。这几个关键字一起砸在这个女子身上,天知道有多大的艰辛。

起初我一直不了解情指中心在疫情阻击战中到底有多辛苦,只是微信朋友圈中总看到她凌晨发的消息。

最忙碌的时候,她连续半个多月,每天忙到凌晨回家,工作量可想而知。想找她采访,却总是约不到时间,几次电话都被她匆匆挂断,她总是不好意思地说:“太忙了,改天啊。”

后来我干脆直接跑到她指挥大厅找人,见她对着一堆的数据报表,与同事讨论、核对,手中电话不断,又不好意思打扰。好不容易抽了十分钟时间与我聊天,我才知道了解了这个“公安大脑”工作的重要性。

林雁负责的工作是围绕各派出所、各卡点排查上报的海量数据进行逐一梳理核对,确保防疫工作不漏一户一车一人。每一个数据,都是局领导决策和基层实地管控工作的重要支撑。而这些数据除了要确保准备性、真实性,还要确保其实效性。他们就是在和时间赛跑,实时将最新数据情况反馈给领导层,帮助工作的决策部署,一刻也拖不得。

“事毕回家,关门洗漱,合衣睡觉,忽听敲门声,妈妈,睡前你不来碗水吗?于是,娘儿俩畅饮一碗又一碗,话唠一直给我各种表演。儿子,感谢你给我亲子时光。”这是林雁最近发于凌晨的一个朋友圈,短短文字,却让我眼眶温热。

同为母亲,我深知警察对于孩子的亏欠,而有时孩子的包容和理解却是我们力量的最大源泉。

【战役笔记】文字道不尽他们的忠诚【战役笔记】文字道不尽他们的忠诚

周卫东,看守所教导员。知道他的故事是因为同事的一句话:“写下周卫东吧,他断了五根肋骨,还坚持要参加值班,真的太不容易了。”

断了五根肋骨,这是什么概念?我有些难以置信地去看守所找周卫东。

进看守所有一系列的消毒程序,非常严谨而细致,从头到脚被完整地消了几遍毒,又戴了好几个防护装备后才得以进入看守所。见到周卫东时,他正在与在押人员谈话,等他忙完与我打招呼,他说的第一句话便是:“我行动不太方便,走得慢,你别介意。”

我慢慢地一路跟在他身旁,与他聊天时他总在不断摆手:“不要写我吧,怪难为情的。”

聊天中得知,他的肋骨是因为年前给在押人员准备过年物资时不小心摔断的。医生嘱咐至少要静躺1个月,疫情暴发,只休养了十多天,周卫东就躺不住了,向所长请求归队。

“现在我能下地了,虽然行动慢点,但眼睛嘴巴还能用,总能为同事分担一点的。”尽管所长极力反对,但他依旧坚持回到岗位。

我父亲也曾断过肋骨,知道那种难以言说的疼痛,而周卫东总是笑着说:“现在还好了,没那么疼,不会影响我工作了。”

这是属于他们那一代人的“固执”,也是一种让人敬佩的坚韧与奉献……

什么是忠诚

那绝不仅仅是个词语,而是这群人深刻于骨髓中、流淌在血液里的一种信念。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只要你身在这支队伍当中,就能感受到它其实无处不在……

疫情期间,我报道了近三十个先进人物事迹,但其实那也仅仅是凤毛麟角罢了。采访过程中我几次忍不住落泪,除了心疼,更多的是对一种精神的感动。文字道不尽他们的忠诚,那种用行动去诠释的信念,已不仅仅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习惯。你问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们一定会回答,没为什么,因为“应该”

一身警服,一肩使命,一腔热血,一份荣光。没当过警察,你永远不会懂,

那一种来自骨髓的忠诚与担当,那一份来自灵魂的自豪与不屈!

疫情当前,警察不退!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如今疫情逐渐平稳,但他们的脚步不曾停歇,服务加码,助力复工复产,哪里都有他们的身影。

【战役笔记】文字道不尽他们的忠诚

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春蕾。

春天来了,驻足回望这一路的战斗历程,

在温暖的阳光里,万物复苏的芬芳里,处处都有你们奋战的痕迹!

敬礼!

朱晋葶

于2020年3月27日雨夜

【战役笔记】文字道不尽他们的忠诚

审 核 | 麦登朱

编 辑 | yafei

通讯员丨麦登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