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诗词赏析,媲美《琵琶行》之范公《和葛闳寺丞接花歌》

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范仲淹因为力谏仁宗废郭后而被贬知睦州。睦州的辖境之内有桐庐郡,郡中有一位名叫陶曼的郡卒,原本是琼林苑中御用的花吏,后来因为犯了过错,被发配到这里。范仲淹的朋友葛闳有感而发,写了一首《接花歌》。而另一个朋友章岷和作了一首并拿给范仲淹看,于是范仲淹也和了一首。不过葛闳和章岷的作品都已散佚无考了,只留下范仲淹的这首作品《和葛闳寺丞接花歌》。

《清平乐》诗词赏析,媲美《琵琶行》之范公《和葛闳寺丞接花歌》


江城有卒老且贫,憔悴抱关良苦辛。

众中忽闻语声好,知是北来京洛人。

我试问云何至是,欲语汍澜堕双泪。

斯须收泪始能言,生自东都富贵地。

家有城南锦绣园,少年止以花为事。

黄金用尽无他能,却作琼林苑中吏。

年年中使先春来,晓宣口敕修花台。

奇芬异卉百馀品,求新换旧争栽培,

犹恐君王厌颜色,群芳祇似寻常开。

幸有神仙接花术,更向都城求绝匹。

梁王苑衷索妍姿,石氏园中搜淑质。

金刀玉尺裁量妙,香膏腻壤弥缝密。

回得东皇造化工,五色敷华异平日。

一朝宠爱归特丹,千花相笑妖饶难。

窃药常娥新换骨,婵娟不似人间看。

太平天子春游好,金明柳色笼黄道。

道南楼殿五云高,钧天捧上蓬莱岛。

四边桃李不胜春,何况花王对玉宸。

国色精明动韶景,天香旖旎飘芳尘。

特奏霓裳羽衣曲,千官献寿罗星辰。

兑悦临轩逾数刻,花吏此时方得色。

白银红锦满牙床,拜赐仗前生羽翼。

惟观风景不忧身,一心岁岁供春职,

中途得罪情多故,刻木在前何敢诉。

窜来江外知几年,骨肉无音雁空度。

北人情况异南人,萧洒溪山苦无趣。

子规啼处血为花,黄梅熟时雨如雾。

多愁多恨信伤人,今年不及去年身。

目昏耳重精力减,复有乡心难具陈。

我闻此语聊悒悒,近曾侍從班中立。

朝违日下暮天涯,不学尔曹向隅泣。

人生荣辱如浮云,悠悠天地胡能执。

贾谊文才动汉家,当时不免来长沙。

幽求功业开元盛,亦作流人过梅岭。

我无一事逮古人,谪官却得神仙境。

自可优优乐名教,曾不恓恓吊形影。

接花之技尔则奇,江乡卑湿何能施。

吾皇又诏还淳朴,组绣文章皆弃遗。

上林将议赐民畋,似昔繁华徒尔为。

西都尚有名园处,我欲抽身希白傅。

一日天恩放尔归,相逐栽花洛阳去。


《清平乐》诗词赏析,媲美《琵琶行》之范公《和葛闳寺丞接花歌》

这是一首堪与白居易千古名篇《琵琶行》并读的歌行体长诗,取材相似但立意不同,诗歌叙述了花吏陶曼由受宠到罪黥的经历,以陶曼隐喻同样被贬的自己,是宋代人物记传类歌行中的一篇佳作。

诗篇的前三分之二篇幅,是花吏对过去皇家园林接花经历的回忆。听完花吏的自述,范仲淹“我闻此语聊悒悒”。以下的三分之一篇幅,则是范公对花吏的回答。范仲淹自身也是遭受贬谪,与花吏本来应该是同病相怜,就像白居易对琵琶女那样。然而听完花吏的自述,范仲淹的回答不是《琵琶行》里的“同是天涯沦落人”,而是“不学尔曹向隅泣”,坚毅刚强的语气,豁达乐观的态度,与白居易的“江州司马青衫湿”恰成为鲜明的对照。

范公宽慰花吏,人生的起伏荣辱不过是过眼之浮云,没必要过分执著。他又举西汉贾谊和唐代的刘幽求故事,他们都有文才功绩却遭受贬谪成为失意者。自己成比不上古人,贬谪时还落得桐庐这样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当然不用自怨自艾,忧愁担心。对于花吏,范公不是同情怜悯,而是激励共勉,希望他也能摆脱愁苦之烦恼。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范仲淹后来名作《岳阳楼记》中的千古名言。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政治责任感,使得范公在面对贬谪时,与白居易的心态有了很大的不同。这是一种大无畏的担当精神,又是一种面对个人进退得失的理性态度,帮助范公超越一己的悲欢,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对个人的进退保持平常心,以道自守,一以贯之,以达观的心态面对仕宦生涯。

《清平乐》诗词赏析,媲美《琵琶行》之范公《和葛闳寺丞接花歌》


因为有了这样的积极乐观心态,范公在每次被贬时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于是就出现了《清平乐》中范公的经典语录“此行极光”“此行愈光”“此行尤光”,把每次被贬都认为是无比荣光之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