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打開航空貨運綠色通道 航司

中國航空報訊:隨著疫情在世界範圍內的不斷擴散,全球航空客運需求極大萎縮,導致客機腹艙貨運大幅下降,對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帶來巨大影響。疫情防控期間,全球對醫療用品等物資的迫切需求,使選擇物流的首要條件成為時間,航空運輸高效、便捷、快速響應的特性,使其在當下的重要性顯著提升。

然而,我國的全貨機發展處於初級階段,僅有全貨機173架。早前,國務院常務會議已指出我國國際航空貨運能力存在明顯短板,並部署進一步提升我國國際航空貨運能力,努力穩定供應鏈,這給航空貨運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政府打通政策大動脈

中國民航局運行監控中心副主任孫韶華日前在民航局例行新聞發佈會上披露,4月6~12日,中外航空公司共有國際貨運航班預先飛行計劃4445班,已超過疫情發生之前的1014班,增幅338%。

此前,針對當前國際航空貨運能力不足的嚴峻形勢,民航局下發了《關於疫情防控期間國際航空貨運建立審批“綠色通道”的通知》。通知對國際貨運航班計劃管理工作程序進行臨時性調整,建立審批“綠色通道”,進一步優化工作流程、縮短辦理時間,促進國際貨運航班計劃審批順暢、高效。

此外,民航局圍繞中國產業國際供應鏈的保通保運保供,推動了6項舉措,持續降低國際航空貨運成本;簡化貨運航線航班審批;鼓勵客運航空公司使用客機執行全貨運航班,彌補當前的全貨機運力不足的情況;採用“點對點”貨運包機的形式,解決客運“減量”後通達性不足的問題;加強“運貿對接”,積極會同中國商務部建立外貿外資企業與航空運輸企業供需精準對接機制;針對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運輸需求,民航局及時啟動重大航空運輸保障機制,以開通臨時航班或包機的形式,著力防範供應鏈“斷鏈”風險。

民航局運輸司巡視員靳軍號表示,這系列舉措的實施已初見成效,近日我國的國際貨運航班量達到1195班,已超過疫情發生之前的1014班,比疫情之前增長了17.85%。

航司另謀出路“客改貨”

客機腹艙運輸是我國航空貨運的主要運輸方式,約佔航空貨運總量的70%,其中,在國內航線中,客機腹艙運量佔比高達82%,在國際航線中,客機腹艙運量佔比49%。當下,全球多數客運航班被暫停,而更加旺盛的物資需求導致貨運壓力持續增大。

據國家郵政局官網消息,關鍵線路的全貨機單程成本增長至疫情前的4倍,高達100萬美元,這樣的市場行情讓全球客運航空公司“坐不住”了。受疫情影響,全球越來越多的客運航空公司不得不開始進入運力短缺的航空貨運市場,尤其是寬體機。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全球貨運負責人格林·休斯預測,現在有30%的航空貨運需求沒有得到滿足。雖然經濟停滯,許多製成品和高科技產品也供不應求,但承運人還忙於應付醫療用品、防護裝備、餐飲及電商訂單的運輸。

目前,我國東方航空、廈門航空、南方航空均已開通客機(不載客)貨運專用航班,區域涉及歐洲、大洋洲、非洲、東南亞、中東等地。海南航空、天津航空推出客運飛機轉貨運包機業務。

物流企業廣開航線

據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佈的數據顯示,受益於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明顯向好、企業復工復產進程不斷加快,3月份中國物流業景氣指數為51.5%,較上月回升25.3個百分點,反映出企業對未來預期較為樂觀,物流活動回升進一步看好。

國家郵政局政策法規司司長金京華此前表示,截至3月29日,郵政航空公司增開了到俄羅斯、比利時的航線,執行防疫物資包機24班,運輸郵件4.2萬件、292噸,其中3月19日通過兩趟專線航班,將江蘇省捐贈的40萬隻口罩運到了日本和韓國。圓通航空公司執行防疫物資包機84班,承運物資超過了422噸,其中3月21日使用了757全貨機,將11萬隻口罩、10萬人份檢測試劑、1萬件醫用防護服等防疫物資運抵菲律賓,支援當地疫情防控工作。近期菜鳥網絡也計劃投入200架包機,努力打通中外雙向物流,保障防疫物資和跨境電商件的運輸。

作為全國最大的貨運航空公司,順豐航空運營的58架自有貨機在疫情防控期間大放異彩。1月24日到3月底,兩個多月的時間裡,順豐航空在國內支援武漢這條航線上執飛航班260架次,運送物資近6300噸;國際上跟去年同期相比,順豐航空的國際航線從兩三條猛增到20條。目前,這些航線仍在運行。據金京華介紹,順豐航空已增開了到歐洲、印度和美國的航線,執行防疫物資包機210班,其中3月1~14日承運從我國發往海外的口罩、防護服、手套等防疫物資108噸,涉及39個國家和地區。

可以看到在疫情防控期間,政府、航空公司、航空物流企業對航空貨運短期之內採取的一系列措施以及產生的效果。而面臨今後航空貨運領域的長期發展,各方應當看到航空物流業是提升產業附加值、支撐我國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產業,要積極採取有效措施提高我國國際航空貨運能力,補齊這項短板,支撐國內經濟,增強我國物流行業國際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