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O的火爆,是否會危及用戶的財產安全?

ZAO的火爆,是否會危及用戶的財產安全?

8月31日,一款名為ZAO的AI換臉軟件刷爆朋友圈,更是一度打敗了各種明星熱聞登上了微博熱搜榜第六位。這款軟件能夠使用戶通過換臉,出現在各大視頻中,因滿足用戶“明星夢”,ZAO也憑此在蘋果應用商店排在娛樂類免費榜首位。

但不過一天時間,各種關於隱私問題的議論聲也越來越大,起因是用戶在使用軟件的時候,除了要上傳自己的靜態照片,還需要通過平臺的自拍驗證,以確認上傳的照片是本人,且ZAO的用戶協議也被曝出有很大的漏洞,協議第6條第1款規定:

“在您上傳及/或發佈用戶內容以前,您同意或者確保實際權利人同意授予‘ZAO’及其關聯公司以及‘ZAO’用戶全球範圍內完全免費、不可撤銷、永久、可轉授權和可再許可的權利,包括但不限於可以對用戶內容進行全部或部分的修改與編輯(如將短視頻中的人臉或者聲音換成另一個人的人臉或者聲音等)以及對修改前後的用戶內容進行信息網絡傳播以及著作權人享有的全部著作財產權利及鄰接權利"。

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想使用這款免費軟件,用戶要交出自己的肖像權供平臺永久使用,如果這些臉部數據被不法分子利用,結合現今的“刷臉”支付技術,讓網友直言:擔心自己的財產安全會受到威脅。

網友的擔心也不全無道理,非本人“刷臉”成功騙過手機的案例也不止一起。

2018年12月13日,福布斯記者Thomas Brewster發佈了一篇文章,介紹了自己的3D打印頭型如何成功騙過智能手機人臉識別的過程。

他在英國伯明翰的一家公司內裝配有50臺相機的影棚裡拍攝了自己的頭像,並由此合成了一張完整的3D圖像,然後將該圖像導入到3D打印設備中,最終打印出了3D打印頭型。並使用這個頭型騙過了多數智能手機的人臉識別解鎖功能。

同樣騙過人臉識別技術的,在國內也有一起。8月初,一位名叫王峻的人,使用了一個以自己為原型的3D打印人頭,成功騙過支付寶的人臉識別功能,購買了一張從南京到寶華山的火車票。

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消費支付手段,讓手機成為了個人財產的集中點,只要能破解這個集中點的重重關卡,個人財產就會處於危險的地位。在這層層關卡中,人臉是“通關”的關鍵。

這樣看來,如果用戶上傳到ZAO上的臉部信息被不法分子掌握,是否會危及用戶的財產安全?

9月3日,以支付寶為首的支付平臺就此事解答了用戶的疑惑,表示ZAO生成的換臉視頻騙不了他們的刷臉技術。

為什麼ZAO生成的視頻會無法通過支付平臺的識別?其實原因也能從上述兩個案例中窺探一二。支付寶等支付平臺所採用的是3D人臉識別,在掃描人臉的時候會記錄空間信息生成三維模型。而ZAO生成的照片和視頻只停留在了平面,所以無法通過支付平臺的識別。

同理,換臉視頻也無法騙過採用3D結構光人臉識別系統的iPhone X系列手機、OPPO Find X和華為Mate 20 Pro,銀行的人臉識別加密系統也同樣不行。

另外,很多支付平臺都增加了支付的難度,例如會要求用戶完成眨眨眼,點點頭等動作,這同樣也會讓ZAO生成的視頻無法完成支付功能。

但即便如此,ZAO依舊收集到了大量的用戶信息,這一點無可否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