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帶群建 創建新家園

瓦渡鄉土官村黨總支部充分發揮群團組織在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帶領群眾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將群團工作與黨的中心工作有效融合。以黨的政治優勢促進群團組織更好地履行職能、發揮作用,以黨的組織活力激發群團組織的創造力和感召力。堅持黨組織和群眾需要什麼,群團組織就主動跟進什麼,極大調動群眾的熱情,為全村脫貧攻堅工作匯聚力量、貢獻智慧。

促進思想轉變 引領政治方向

大喇叭每天定時播放黨中央關於脫貧攻堅工作的各項政策;“紅色收音機”將黨的聲音送到老年人的耳邊;青年人微信群轉發最多的圖片是新澆築的院場、新硬化的入戶路、新改造的水衝廁。黨總支積極探索針對不同人群特點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發揮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各自優勢。教育引導群眾對生活和村容村貌的巨大變化進行對比和反思,從而在思想上感恩政府、感恩脫貧攻堅、感恩黨,在行動上自覺跟黨走,做到“兩個維護”和“四個自信”。

黨建帶群建    創建新家園

帶動婦女加入 注入巾幗力量

指導大水井小組率先成立婦女組,由總支委員擔任組長。將黨員“傳幫帶”和婦女“半邊天”作用有機結合。積極開展跳廣場舞、提升人居環境、衛生評比、調處糾紛、互幫互助活動。特別是在火把節,村“兩委”籌集經費,支持婦女組舉辦了一期“環境美,感黨恩,生活好,念親恩,黨恩親恩永不忘”的主題活動。活動現場,女兒、兒媳給自己的父母、公婆洗腳的環節,當場讓許多參與者流下了感動的熱淚。活動的成功舉辦,進一步激發婦女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主動幫助貧困戶、殘疾戶、孤寡老人打掃院落和室內外衛生。改善人居環境逐漸成為群眾行動自覺,人居面貌煥然一新。現在,各婦女組已成為黨總支領導下的一支戰鬥隊,活躍在精準扶貧、攻堅克難的最前線。

黨建帶群建    創建新家園

引導青年參與 營造共建氛圍

高度重視培養新型青年農民,通過舉辦技能培訓、幫助聯繫就業崗位、協調金融貸款等措施,全力幫助他們帶頭增收致富,並時刻關注思想動態,鼓勵外出致富的青年農民返鄉創業和積極支持美麗鄉村建設。只要聽到他們回家,土官村黨總支部書記張紹樹無論多忙都要去和他們座談,向他們介紹土官村脫貧攻堅成果和未來發展計劃,聽取意見建議,激發參與熱情。在他的動員下,村民李海回鄉創辦了扶貧車間,村民李學成和周永才各捐資10萬元架設路燈。在土官村營造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共同支持美麗鄉村建設的濃厚氛圍。

黨建帶群建    創建新家園

組織特色活動 全面凝聚人心

“大學生春節座談會”“脫貧巾幗慶三八”“村組、家庭人居環境大評比”系列主題活動相繼開展。土官村黨總支部不斷拓展和創新黨群工作載體,將黨建工作與群建工作、群團活動有效融合,藉助黨組織的影響力,吸引黨員群眾參加活動。藉助大學生青春活力和創新思維,使活動更具生機與活力。藉助“半邊天”的優勢,將活動的影響面拓展到每一戶家庭。在活動的設計上,既體現黨組織、青年、婦女的不同特點,又做到統一、精簡、集中、高效,真正實現凝聚人心的作用。

黨建帶群建    創建新家園

如今的土官,水泥路從鄉、村延伸至每家每戶;橫流的汙水消失不見;明亮的路燈將夜晚的村莊扮靚;人人爭出義務參加基礎設施建設;個個自覺清掃公共衛生已成為常態;產業發展、務工收入、人居環境成了相互攀比的新指標;大學生志願者參加疫情防控、女婿比兒子還孝順成為新風尚。

黨建帶群建    創建新家園

土官村黨總支部將堅持以黨建為引領,繼續抓實抓好新時代群眾工作,組織群眾、引領群眾、依靠群眾、服務群眾,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提振精氣神,凝聚起全村幹部群眾同心協力建設美好家園的強大合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張曉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