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庸·鐵軍】胡爭志:社區“百事通” 群眾貼心人

今年39歲的胡爭志,是宣威市公安局豐華派出所的一名社區民警,被轄區居民親切地稱為“百事通”。自2016年1月擔任豐華街道新南社區的社區民警以來,已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各種新時代新形式,和轄區居民們打成一片。為了能讓居民辦事方便,少跑腿,胡爭志根據不同受眾,建立了多個微信群,遇到各類警情、新型騙術、突發事件等,會第一時間發放到群裡,以此來讓轄區居民們提高警惕。

【治庸·鐵軍】胡爭志:社區“百事通” 群眾貼心人

人物簡介


【治庸·鐵軍】胡爭志:社區“百事通” 群眾貼心人

胡爭志,男,漢族,中共黨員,39歲,2007年12月參加公安工作,先後在派出所從事刑偵、治安、社區工作,2016年到新南社區擔任社區民警,曾被曲靖市公安局評為“優秀駐村社區民警”,榮立個人三等功,被宣威市人民政府評為“綜治維穩先進個人”,多次被評為優秀公務員,優秀共產黨員,多次受上級公安機關嘉獎。

【治庸·鐵軍】胡爭志:社區“百事通” 群眾貼心人

【治庸·鐵軍】胡爭志:社區“百事通” 群眾貼心人


【治庸·鐵軍】胡爭志:社區“百事通” 群眾貼心人


為平安建設鋪路

胡爭志結合轄區實際,創立“12345”工作法,即抓住“一個重點”,管好“兩個行業”,築牢“三張網”,打造“四單元”,控住“五種人”的思路,以盤活轄區內可用資源為出發點,創造性的開展基礎工作,實現了築牢網、守住人、案件少、群眾滿意的工作目標;積極協調社區投入50餘萬元在轄區治安亂點、盲點投入監控探頭107個,其次還整合轄區監控探頭資源,發動群眾群策群力,現在已有56傢俬人及5家企業、三個小區自行安裝監控探頭204個,小區門禁系統安裝率100%;創新警務模式推行“1+N”樓長制管理模式,每個防範單元由一名社區綜治幹部作為負責人, 在居民小區實行樓長制,樓長負責收集、反饋居民意見和建議,協調物管和社區,樓與樓相互協調,共同維護小區鄰里和睦、公共衛生、公共秩序。


【治庸·鐵軍】胡爭志:社區“百事通” 群眾貼心人


【治庸·鐵軍】胡爭志:社區“百事通” 群眾貼心人

【治庸·鐵軍】胡爭志:社區“百事通” 群眾貼心人


用心管好群眾的“小事”

“胡警官,我家被盜了……

“胡警官,我發現我家周邊有幾個形跡可疑的人……”

“胡警官,現在居住證怎麼辦理,需要什麼手續”

“胡警官,有個小孩掉到我家旁邊的小河裡了”

他總會耐心地告訴他們:“別急,您在哪裡?我馬上過來。”

2016年5月11日,轄區居民張某告訴胡爭志:其妻弟張某君患有精神分裂症,現在不知道去向,其妻弟身邊有一個剛滿6個月大的女兒,請求幫忙尋找。接到報案後,胡爭志通過工作發現張某君乘坐火車離家出走並在曲靖找到張某君。經多方詢問,張某君把其女兒遺失在昆明開往合肥的列車上,女孩在列車經過湖南懷化站時,因為無人認領,已被乘警移交新華兒童福利院。針對這一情況,胡爭志讓張某君家屬趕往新化確認孩子,並與湖南警方協調,終於將遺失了兩天的孩子找了回來。

2016年2月,新南社區第四網格防範單元裡的兩家群眾因為公用過道發生糾紛,爭吵不休。對此,胡爭志和居委會綜治辦工作人員多次上門調解,但兩家說法不一,難以達成協議。高某說王某佔用了她家的過道,但拿不出具體的證據;而王某一口咬定過道就是她家的。因為年代久遠,附近村民和村幹部也肯定不了過道的所有權。“經過多次調解,現在終於平息了兩家的紛爭,也讓轄區群眾更加和諧。”社區群眾李大爺說到。

2017年3月,居民張某和王某向派出所送來了一面“人們後盾調解室,敬業正直為民解憂”的錦旗,感謝胡爭志組織相關部門調解矛盾糾紛20餘次。

······

【治庸·鐵軍】胡爭志:社區“百事通” 群眾貼心人


胡爭志沒有驚天動地的業績,但有一顆熾熱真誠的為民之心。作為公安機關基層社區民警,他始終與群眾心連心、手牽手,時刻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坎上,一心一意地守望著、耕耘著自己的社區這塊“責任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