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最好地教育,就是真实地生活

给孩子最好地教育,就是真实地生活

怀孕“小南瓜”5个多月,看着自己的肚子一天天变大,才越发感觉,小家伙在慢慢长大。从满不在乎到慢慢期待,我渐渐地进入了准妈妈这个角色。这时候,不仅仅是生活作息、饮食等方面都开始重视起来。我开始思考孩子的未来,我作为他(她)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监护人,我能给他(她)提供什么样的教育?在这样的体制下,如何让小家伙拥有独立的思考、判断能力,还能充满好奇去探索这个世界。

周末正好与大林老师碰面,她每天面对大量的孩子和家长,当我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她分享给我了两个真实的故事:

不上任何早教班,让孩子真实地生活

鹏鹏(化名)妈妈和鹏鹏在苏州太湖那边生活,因为孩子的肺不太好,鹏鹏妈做了一个选择,她带着孩子在苏州太湖边上买了个房子,就这样生活着。鹏鹏这么大年纪的孩子都在上早教班,可苏州太湖离市中心太远了,出去一趟来回4-5个小时。鹏鹏妈妈纠结过,不上早教班的鹏鹏是否和其它的孩子差距越来越大。可4-5小时的车程,只为了孩子1小时的早教,是否是值得的?为什么我不能把这4-5小时的时间用来陪孩子,和他一起真实地生活。当妈妈下了这个决定后,鹏鹏再也没有上过早教班。

鹏鹏妈会带鹏鹏去观察生活,她从不告诉鹏鹏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而是让孩子自己去观察,体悟。比如:鹏鹏妈会带鹏鹏坐在离人行道远远的台阶上,去观察来来往往的人群和车辆。在观察的过程中,孩子自己会告诉妈妈:“行人人闯红灯太危险了,他们应该等到绿灯的时候再过马路”。

青少年教育专家,教育学硕士 尹建莉在她自己的一篇文章中提及“只要守住安全和道德这两个底线,我们允许孩子做一切事情。”

我们太习惯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剥夺了他们去探索世界的权利。当孩子对某一样事物非常感兴趣的时候,很多家长习惯给孩子太多的条条框框,孩子当然会对想要尝试的东西胆怯。可很多家长会说:“不给孩子树立规矩,孩子会不断地挑战你的底线”,可家长有没有想过,当这些规矩孩子不认同的时候,就算是让他遵守,他也是不情愿的。何不在保障安全和道德底线的前提下,给孩子更多自由的空间呢?

家里不设置防障物,我也抓狂过

相信很多家长在看到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就有强烈的保护欲望。我们生怕一切外来的事物伤害到自己的孩子。最典型的就是把家里所有的“危险物”全都藏起来,孩子伸手触及不到。而阳阳妈妈却没有将这些“危险物”藏起来,家里没有因为孩子的出生而发生任何变化。阳阳妈妈也抓狂,万一这些“危险物”伤害到自己的孩子怎么办?

所以阳阳妈妈从小就让孩子去感知家里可能对他有危险的物品。比如:为了让阳阳意识到开水瓶、热水是有危险的,阳阳妈妈从暖水瓶倒出一杯热水,让阳阳去观察,然后将阳阳的一个指头迅速伸进杯子里再拿出来,让孩子去感知温度的变化。阳阳自己总结这个冒着热气的东西是危险的,冒得热气越大,就越危险。所以,他一看到冒着热气的东西就只是远远地看着,不会轻易靠太近。

这也是在保障孩子安全的情况下,让孩子去感知周围的“危险”。如果你直接喝令孩子“远离暖水瓶,千万不要碰”,孩子会感觉很好奇,为什么妈妈不让我碰这个东西,我一定要去探探究竟。他会趁你不注意地时候偷偷地去试验。那时候,反而危险性更大。

听完这两个真实的故事,我陷入了思考中。其实,孩子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是一张白纸,是因为父母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白纸上留下了或浅或深的印记,这些印记如影随形地伴随着孩子度过这一生。为什么很多父母花了很多钱,甚至举家搬迁到离孩子上学近的地方,就是为了给孩子“更优质的教育”,在更优质的教育下,才有可能最大概率地让孩子接触到更前沿的教育理念。作为父母,我们除了能给他们这样的优质的机会外,其实我们还有很多可以为孩子做的,最简单的一点就是去真实地体验生活。

希望我的孩子

在阳光下,在榕树上,有他们欢笑的脸庞;

在命运的蹉跎下,拥有不会坠落的翅膀,在自由的天空努力的飞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