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 貴陽做好“加減法”

4月4日7時46分,貴陽國家基準氣候站觀測員沈錫清像往常一樣走進觀測場,他要負責完成場內氣溫、相對溼度、風向風速等11種常規氣象要素監測設備的巡查和21種天氣現象的觀測、記錄工作,這與全面實現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之前的工作流程並沒有多大的區別。同樣,這是他在全國全面實現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以來堅守崗位的第一個節假日。

兩架馬車 四輪驅動

4月1日,我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從試運行正式切換為業務運行,開啟全面實現自動化觀測業務,使得觀測能力、信息化水平、業務流程得到顯著提升和優化。

地面气象观测全面自动化 贵阳做好“加减法”

沈錫清巡視虹吸雨量筒。

然而,站在全面實現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的新起點,貴陽國家基準氣候站卻有點不隨“主流”,仍繼續保留人工觀測業務。

“不是我們不隨‘主流’,我們是‘兩架馬車’四輪驅動。”沈錫清介紹,所謂全面自動化,是指氣溫、氣壓、風向、風速等19項觀測項目實現自動化觀測、處理和傳輸,貴陽站常規氣象要素已全部實現自動化。保留人工觀測的這架‘馬車’,這是配合對比觀測需要,確保人工觀測數據的延續性、可對比性,這是個例。

除貴陽外,全國還有青海格爾木等七個這樣保留人工觀測的站,貴州僅貴陽保留人工觀測業務。

貴陽開展氣象地面觀測業務追溯於1935年,時至2020年4月1日前,仍保留12項人工觀測項目。

做好業務“加減法”

“全面自動化改革後,我們做好加減法很重要。”貴陽市氣象局相關負責人說到。

所謂的加法,指的是在應急保障、裝備維護、項目科研和生態服務方面要下苦功夫,從單一型人才向複合型人才轉變。

所謂減法,是減少人工觀測時次,減少人力物力的投入,能用“計算機”完成的讓“計算機”完成,擠出驗算“加減法”的時間。

地面气象观测全面自动化 贵阳做好“加减法”

貴陽國家基準氣候站觀測場。

以往,地面觀測人員以輪班制為主,還有大、小夜班之分。上班人員主要負責各類儀器按時按點觀測,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數據傳輸及時性、各類數據報表的錄入工作,一句話“不出事”就沒事,等交接班完成後該下班下班、該補瞌睡補瞌睡。而現在對絕大部分站點而言,減少人工觀測環節,增加“課餘時間”,業務人員就利用這“課餘時間”對相關業務知識的學習、對業務數據的研究利用,彌補以前時間不足的缺陷,同樣也緩解縣級業務臺站人力不足的現狀。

“一加一減在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業務能力的同時,還助推了氣象現代化建設提質增效,此次業務切換,綜合觀測業務工作總量雖然減少,但對觀測質量提出更高要求。”貴陽國家基準氣候站站長吳有恆說。(石奎 羅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