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碼頭,自動化

□記者 盧 鵬

通訊員 張進剛 報道

不再用懸在半空操作的橋吊司機,碼頭上沒有了運載集裝箱的重型卡車,這是誕生港口工人楷模許振超的青島港,振超精神在這裡得到傳承發揚,而傳統的手工操作正在被自動化、人工智能取代。

12月6日,記者來到位於青島前灣保稅港區的山東港口青島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碼頭二期工程於11月28日投產運營,正在高效運轉。當天大型集裝箱貨輪新鄭州輪停靠在108泊位,統一漆成藍色的自動化岸橋、高速軌道吊、自動導引車快速穿梭往來,運行有條不紊,偌大的碼頭看不到人影,如此繁忙卻又如此安靜,海風從耳旁吹過,讓人彷彿置身科幻世界。

青島港全自動化碼頭是亞洲首個真正意義上的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碼頭位於青島前灣保稅港區內,各種優惠、激勵政策加速了它的發展。2017年5月,碼頭一期工程投入運營,岸線長660米,建設2個泊位,設計吞吐能力150萬標準箱/年,配備7臺雙小車岸橋(STS)、38臺高速軌道吊(ASC)和38臺自動導引車(L-AGV)。二期工程岸線長660米,2個泊位,設計吞吐能力170萬標準箱/年,配備9臺雙小車岸橋、38臺高速軌道吊和45臺自動導引車。二期工程2018年6月8日開工建設,僅用一年半時間就實現了投產運營,為全球同類碼頭建設週期的1/5。

“這些大傢伙,身上可藏了不少高精尖,是咱們原創的‘黑科技’。”青島港全自動化碼頭操作部作業副經理王崇山帶著自豪的神情介紹,機器視覺、AI自動識別、激光定位……讓看似笨重的大機械,成為能“觀察”、會“思考”的機器人。青島港全自動化碼頭在全球率先運用“5G+自動化技術”全覆蓋,成功實現在5G網絡下的岸橋、軌道吊自動控制操作、抓取和運輸集裝箱及高清視頻大數據回傳等場景的應用。

截至今年11月26日,青島港全自動化碼頭一期工程累計完成船舶裝卸1846艘次,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85.4萬標準箱,船舶準班率100%。其中,碼頭平均裝卸效率36.2自然箱/小時,最高效率達到43.8自然箱/小時,比全球同類碼頭高50%,是全世界首個超過人工碼頭作業效率的全自動化碼頭。

“全自動化碼頭不但是智能碼頭、高效碼頭,也是環保碼頭。”青島新前灣集裝箱碼頭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李永翠說。全自動化碼頭採用了全球首創氫動力自動化軌道吊,首次將氫動力運用到港口裝卸機械上,實現完全零排放。以年吞吐量300萬TEU測算,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約697噸。而且以氫燃料電池加鋰電池組的動力模式實現了能量回饋的最優利用,軌道吊每箱耗電下降約3.6%;單機節省動力設備購置成本約20%,。

據統計,山東港口青島港全自動化碼頭受理和授權專利93項,制定標準12項,獲《自動化碼頭生產作業決策支持系統》等軟件著作權10項,獲評“中國智能製造十大科技進展”,為世界港口貢獻更加智能、先進的“青島模式”“中國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