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世上自謂能者,有時是真不能;而其不能者,反而是真能!

那些書法家們~第349篇

【原創】世上自謂能者,有時是真不能;而其不能者,反而是真能

程瑤田,生而手掌有紋,是個“田”字,所以,取名叫瑤田。

【原創】世上自謂能者,有時是真不能;而其不能者,反而是真能!


程瑤田出生於鹽商家庭,祖父程正印,見窮人死後無法下葬,施棺槨數十年。程正印死時,無論論識與不識他的人,都稱道他。父親程兆龍,繼承了父親樂善好施的傳統,常製藥送人。有喪不能斂,他仍然送棺槨;有鰥者無力婚配,他也積極資助,遠近鄉里常得到他的幫助。他教育程瑤田兄弟,錢財一物,要積而能散,才能散而又積。富者要有德行,要去奢侈,多為善事。邑中尚賢祠久不維護,破爛不堪,幾欲傾覆,程兆龍倡議重修尚賢祠。當時,郡守是孝子何達善,何達善籌積貯、教紡績,無論那項善政,程兆龍都積極襄助經營。程瑤田的母親汪氏,是貴州石阡府知府汪之濤孫女,陝西柳溝衛守備汪喬林之女,賢良淑德,德才兼備。程瑤田有此父母,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好好做人,回饋社會。

【原創】世上自謂能者,有時是真不能;而其不能者,反而是真能!


兄弟七人中,除程瑤田一人篤志於學習,立志科舉,另外六人都從事鹽業。程瑤田家有墨莊,他的父親善於制墨,受此影響,程瑤田醉心於藝術,涉獵書法、繪畫、篆刻、制墨、彈琴等諸藝,他的詩文名揚新安。二十四歲補為諸生後,就學於紫陽書院。時方粹然居於徽州城外的家中,程瑤田攜弟程光瑩前往叩見方粹然,從其受業。乾隆十五年,方棨如、方粹然父子來紫陽書院主講,程瑤田跟從學習時文,研究朱子義理學。方棨如、方粹然離開徽州之後,這些同學聚集到汪梧風家,從學於江永。對程瑤田學業有巨大幫助的是江永,當時同學中有戴震、金榜。此時,戴震學已初成,兩人定交後,相交三十年,戴震對程瑤田的學術研究影響較大,對程瑤田有引導之功,而深知戴震者也非程瑤田莫屬。江永卒後,程瑤田又跟從古文名家劉大櫆學習。劉大櫆是桐城派代表作家,早年抱“明經致用”之志,但屢試不中。時劉大櫆為黟縣教諭,以文學教授生徒,一生不得志,默抑以終。

【原創】世上自謂能者,有時是真不能;而其不能者,反而是真能!


程瑤田二十四歲補為諸生後,九應鄉試,才在四十六歲中式舉人,第一次會試不利之後,程瑤田在武邑設館,將所作《通藝錄》書稿寄予翁方綱,從此,二人訂交。翁方綱專注金石學,舉凡碑刻、法帖、古器物,靡不包羅,對程瑤田於金石學研究幫助很大。但因為倆人存在學術分歧,致使他們的友誼逐漸淡化,程瑤田由嘉定返鄉之後,程、翁二人鮮少來往。程瑤田的京城會考,雖然以失敗而告一段落,但是,他結交了一批視野更為開闊的友人,比之徽州文人,其學術含金量以及學術層次又更上層樓,對程瑤田的學術研究很有幫助。

程瑤田七應會試落第,在他往返南北期間,結識了很多的文友,他們對著述豐富的程瑤田也由衷敬佩。對他博通經傳,論證有見地,不人云亦云,得是讚賞。但是,八股文章橫在程瑤田面前,成了不可逾越的檻。他只好認命,以舉人身份接受了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吏部的大挑,由吏部分發到嘉定縣學做教渝。是年,程瑤田六十四歲。教諭一職,是照顧不再考取功名的有國子監學生身份的人入仕,一般為縣丞、教諭、訓導等學官,秩低而俸薄,權輕而利小,教諭也只是負責縣學而已。

【原創】世上自謂能者,有時是真不能;而其不能者,反而是真能!


六十四歲的程瑤田,任職教諭時,秉持先人品後學術,明人倫,整學風,使嘉定學風為之一變,時人稱縣學:

處士風流,儒者氣象。

讓堂端坐,教思克廣。

博文約禮,大書署榜。

白鹿規條,門屏寫仿。

先聖先賢,心傳無兩。

躬行心得,垂示吾黨。


【原創】世上自謂能者,有時是真不能;而其不能者,反而是真能!


風氣如此,都是程瑤田的功勞。程瑤田一邊抓學風,一邊仍醉心於名物之學。名物學是對各種名物進行辨識和研究,探討名物的得名由來、異名別稱、名實關係、客體淵源流變及其文化涵義。辨識和研究的對象非常具體,如草木、鳥獸、蟲魚、器物等。名物訓詁是訓詁學的重要內容,名物學作為訓詁學的一大重要分支,在研究學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程瑤田思考觀察所得,以文記之,以圖譜之。此時的程瑤田,已經著名天下,其人品、學術、文章得到了大家的承認和崇仰,他一生篤志於學問,勤勤懇懇,不肯稍怠。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他已經是六十七歲的老人了,生病告歸鄉里,從乾隆五十三年秋季到官,五十六年八月,程瑤田正式辭職歸歙,在嘉定的三年,可謂鞠躬盡瘁。他歸鄉後,已經是垂暮之年,仍然好學深思,遇到難題,常能不恥下問。他對在考證中出現的錯誤,坦然面對,從不掩飾,不厭其煩地予以改正,實事求是,是他追求的目標。錢大昕稱其為“醇儒”,阮元稱其為“歙之第一學人”,一代博學通儒。

【原創】世上自謂能者,有時是真不能;而其不能者,反而是真能!


嘉慶六年,程瑤田七十二歲,被舉為孝廉方正。此為清代特設的制科之一。用漢代孝廉、賢良方正科目意,詔各省各府、州、縣、衛,薦舉孝廉方正之士,賜六品章服,以備召用。一般用為知縣,對年五十五以上者用為知州。每遇皇帝即位,即行薦舉。

程瑤田善治墨,對書畫印興趣甚濃,有書法著述傳世。程瑤田對書法有著非常全面的成就,但是,被他的學術成所蓋,他自己也稱書法是“學之終事”。程瑤田忙於治經,抄書、札記、著書不斷,錘鍊了他的書法功力,還開闊了他的胸襟,不計較於點畫得失。他的豐富的學養,在文化層面上提高了他的書法的審美境界。程瑤田的書法,為人所稱許,與他的學術研究是分不開的。程瑤田說過:“世之自謂能者,或不必其果能;而其不能者,反時時流露其能也。”

【原創】世上自謂能者,有時是真不能;而其不能者,反而是真能!


程瑤田為徽派樸學奠基人,他一生勤奮不已,“平居雞鳴而起,燃燈達旦,夜分就寢,數十年如一日”。其著述有《喪服文足徵記》、《宗法小記》、《溝洫疆裡小記》、《禹貢三江考》、《九榖考》、《磬折古義》、《水地小記》、《解字小記》、《聲律小記》、《考工創物小記》、《釋草小記》、《釋蟲小記》、《果臝轉語記》、《通藝錄》、《琴音記》、《讓堂詩集》、《紀硯》等。

程瑤田(1725~1814)字易田,一字易疇,號讓堂,安徽歙縣人。

盧秀輝原創作品,歡迎轉發共享,切莫用於商業,違者必究!

【原創】世上自謂能者,有時是真不能;而其不能者,反而是真能!

盧秀輝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