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韓愈到《流浪地球》-家國情懷-跨越中華文明代際傳承的精神內核

從韓愈到《流浪地球》-家國情懷-跨越中華文明代際傳承的精神內核

在《當中國統治世界》的作者馬丁.雅克看來,未來的中國不僅僅是現代性的民族國家,更是現代化的文明國家,其中的文明性在春節大火的《流浪地球》當中表現的淋漓盡致,也就是那四個字-家國情懷。

中國人帶著地球去流浪,跨越2500年100代的人類宇宙大遷徙,實在是震撼人心,觀影期間幾度哽咽流淚,影片當中從骨子裡透露出來的家國情懷值得我們去深思、去學習,更值得去用一生的時間來實踐。漫漫歲月長河裡,我們截取了兩個不同歷史時期的人物-唐代韓愈和清代羅澤南,讓我們一起來看下,也許會得到很多不同的收穫。

韓愈,破八代之荒的宗師

唐憲宗元和十年,韓愈因上表反對唐憲宗迎佛骨,觸怒皇帝大人,被貶去潮州任刺史。過了273年,到了北宋,潮州有位叫做王滌的官員要為他重修祠堂,特地邀請名躁江湖的大文豪蘇東坡,為韓愈寫廟碑。

蘇東坡在碑文中寫道:“自東漢以來,道喪文弊 異端並起。歷唐貞觀開元之盛,輔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獨韓文公起布衣,談笑而麾之,天下靡然從公,復歸於正,蓋三百年於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 此豈非參天地、關盛衰,浩然而獨存者乎? ”

韓愈這個人是非常厲害的,多麼厲害呢,蘇東坡說他是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什麼意思呢?唐代中期隨著佛教東傳和大秦景教的傳播,上到王公貴族下到平民百姓信仰的佛教的越來越多,這些僧侶不事生產佔據大量田地,不上交賦稅,宣傳消極避世的觀點和學說,中華文明賴以生存的文明土壤遭到了破壞,當時流行、推崇的都是辭藻華麗、四六對仗的文章。

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對社會又遭到了極大的破壞,到了唐憲宗朝後期,基本治亂平息,在這種政治背景下,一批有思想有想法的年輕知識分子,發起了儒學復興的運動,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古文運動。韓愈就是這場文化思潮的發起人和主推手,韓愈講文以載道,就是文學與社會哲思緊密的進行結合。

“犯人主之怒”就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韓愈因反對皇帝大規模的迎佛骨寫的一篇戰鬥文,“勇冠三軍之帥”是講的是韓愈在軍事上的成就,唐代290年曆史,功出現了太宗、玄宗、憲宗三次大的鼎盛時期稱唐代“三春”。憲宗時期就是以藩鎮割據的平定為主,韓愈擔任了平亂話事人裴度的行軍司馬,類似於現在參謀總長的職務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羅澤南,黑暗中的堅持者

羅澤南是晚晴時期黑暗中的堅持者,為什麼這麼講呢,大家都知道在晚晴時期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農民戰爭天平天國起義,太平天國起義席捲了全中國大部分區域,持續了將近14年的時間對清政府造成了巨大的創傷,從金田起義開始,太平軍走到哪裡掃蕩到哪裡,中華文明數千年的文化積澱和精神偶像如岳飛、關帝、孔廟等被一一推到,只允許當地百姓信仰他們的“上帝”。

起源於湖南的湘軍成為了消滅了太平天國起義的最大希望。提到湘軍大家都想到了曾國藩,而羅澤南是誰?大家都不知道。羅澤南號稱湘軍之父是主要創始人之一(同時他還是曾國藩的老師),在他的教育下培養了一大批湘軍的將領如李續賓、李續宜、王鑫、曾國荃等,開創了軍事戰爭史上書生領兵的一大奇觀。

大家更不知道的是羅澤南的一生,可以說是非常悽慘的一生。他幼年樹立非常遠大的志向,但是家徒四壁,依然在貧窮中堅持讀書,經在十年失去了十一位至親,到了44歲才舉孝廉。他繼承了程朱理學講究經世致用的學問,成為了湖南經學理事派主要人物。

在咸豐三年,太平軍進犯長沙之時,羅澤南與曾國藩共同辦團練建湘軍保境安民,在朝廷多次徵召下帶領他的湘軍出湖南與太平軍大戰四方,大破嶽州、收復武昌、轉戰江西連續大捷。在再戰武昌的戰鬥中被敵人打穿胸膛,最終因流血過多而死。

羅澤南是可以上馬打仗下馬讀書的那種厲害角色,湘軍多是師生、同鄉的關係,羅澤南是他們的共同老師,也可說是精神領袖了,只要不打仗他就帶領學生一起研究學問,打仗他就帶領學生一起拿起刀出去砍人。為了實踐著共同的報負,挽傳統文明大廈之將傾,他帶出來的學生一批又一批的撲上去。

羅澤南的一生遭受的傷痛難以計數,但是在他心中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堅持在幽暗的時代裡反覆追問,一個人到底該如何求學?如何救世?如何才能真正的實現一生的價值?

說不盡的家國情懷

我們老百姓俗話說“正心誠意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經過2000多年的歷史演變衍生了很多版本儒學1.0,理,2.0、心學PLUS版。

在韓愈看來是文以載道,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范仲淹看來是“進亦憂退亦憂,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君,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擔當”。在北宋張載看來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在羅澤南看來是“願天再生幾個好人補偏救弊,亂極時站得定,才是有用之學”

《流浪地球》當中,把中國傳統道德觀念中對家庭和社會的責任、謙卑、自我犧牲和忠誠的美德表現的淋漓盡致,我們可以去用時間換空間,不能對故國家園拋之腦後,這種觀念是不符合人性的,是不符合我們傳統道德觀念的,家國情懷是跨越中華文明代際傳承的精神內核。

反觀自己,更重要

說了這麼多,我們又應該怎麼樣去做?困擾一生的三個終極問題都是情緒、慾望和習性,雖然佛家、道家、儒家分別針對這三個問題給出了不爭、持敬、無相的答案。

人終其一生是自然人和社會人之間的切換,在獨處時是自然人,在群處時是社會人,人類存在的終極價值是交換嗎?肯定不是,我想是為天地立心為百姓立命,為我們社會存在賦予價值的。究竟是什麼?我想這個答案是值得我們去深入探究的。

無數的先賢在人生的思考和實踐的過程中,用他們的生平給出了不同的解讀和答案,這才是我寫古典君子群像的根本目的。參照先賢的一生,再覆盤我們的一生,我們是否立志?是否在困難面前有百折不撓的堅持?是否做到了表裡如一?是否遵循了社會的道德?是否更嚴格的要求了自己?

反觀自己更重要,親愛的讀者們,祝您們好運。

從韓愈到《流浪地球》-家國情懷-跨越中華文明代際傳承的精神內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