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偉人的足跡——隆昌氣礦三二七車間

探尋偉人的足跡——隆昌氣礦三二七車間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隆昌人,我的家鄉沒有很多歷史大事件,也沒有很多歷史大人物,但我們也有一些值得我們紀念和懷念的歷史瞬間。2018年12月16日,我再次一個人驅車來到了毛主席曾經關心、關懷過的地方--隆昌氣礦三二七車間。這裡偏遠、破舊,卻總能給我一片寧靜,我的心能安穩下來。

探尋偉人的足跡——隆昌氣礦三二七車間

我感覺這裡是一段被遺忘的歷史,幾乎不會有人來,以前不用登記,現在要登記了,證明它已經開始被重視,畢竟我們的偉大毛主席在這裡曾經鼓舞我們前進。我看登記簿上,全是50年代、60年代的老人,很少有我一個89年的年輕人。

探尋偉人的足跡——隆昌氣礦三二七車間

探尋偉人的足跡——隆昌氣礦三二七車間

探尋偉人的足跡——隆昌氣礦三二七車間

還是說說這一小段歷史吧,1958年3月27日,今年剛好60週年,毛主席從成都趕到了隆昌,冒著雨視察了聖燈山隆昌氣礦炭黑車間。毛主席視察的情況我也只能從一些老照片和資料上學習,但從中感受得到,毛主席對這裡的重視和期許,我能感受到,他的確鼓舞了這裡的一代人,有時,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對當時的人們而言,的確是溫暖的紅色記憶。

探尋偉人的足跡——隆昌氣礦三二七車間

探尋偉人的足跡——隆昌氣礦三二七車間

探尋偉人的足跡——隆昌氣礦三二七車間

雖然聖燈山氣礦現在已經退出歷史舞臺,但它也曾經輝煌過,早在1943年聖燈山就開鑽隆2井,當時日產氣約3.6萬立方米,還曾被稱作“遠東第一井”。隆昌是1949年12月5日解放的,在1950年的時候,整個四川的產氣量才646.1萬立方米,聖燈山就佔了616.8萬。足以見得當時這裡興盛與繁榮。

1950年的時候,為了打破西方國家對炭黑的禁運,國家把技術突破的重任下達到了聖燈山,在這裡建成兩座白鐵皮火房,到1951年6月,人們不負眾望,成功試製出我國第一批天然氣槽法炭黑,取名“聖燈牌”。(科普一下,炭黑是橡膠工業尤其是輪胎工業的重要補強原材料,在當時那個年代,我們的橡膠用硬質炭黑完全依賴進口。)

探尋偉人的足跡——隆昌氣礦三二七車間

探尋偉人的足跡——隆昌氣礦三二七車間

今天我只在這裡待了不到一個小時,它有了新的變化,更完善了,但那份寧靜還在,有時人就是這麼矛盾,我希望它一直都這麼寧靜,讓我多一個可以安靜思考問題的地方,我又希望有更多的人來瞻仰它,讓它不要成為被遺忘的歷史。

每一張照片都有她背後的故事,希望我能為大家分享更多的故事,感謝大家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