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放到那個“位置”,就是最好的躍階

把自己放到那個“位置”,就是最好的躍階

最近每天大腦思考的問題就是如何整合現有資源實現產品化,規模化,進而提高銷售額和市場佔有率?我很好奇自己的思考過程,是因為現在所處的位置讓我開始思考這些問題?還是自己未來的發展應該擁有這些專業技能及經驗,所以才去思考?問過自己之後,發現兩種原因都有,但關鍵還是自己所處的位置在逼迫自己思考。

你思考的問題還處於什麼層級?

問題分為很多種,有些是生態級的,有些是群落級別的,還有些是種群級別的,剩下的就是個體級別的,生態級的問題更多的是我們處於什麼樣的時代,某個領域未來的發展趨勢,會出現哪些科學技術變革世界。

科普下群落和種群的概念,例如,一片樹林中的全部獼猴是一個種群,一片草地上的所有蒲公英也是一個種群.在自然界中,任何一個種群都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與其他種群通過種間關係緊密聯繫的。在一定的自然區域內,相互之間具有直接或間接關係的各種生物的總和,叫生物群落,簡稱群落。例如,在一片農田中,既有作物、雜草等植物,也有昆蟲、鳥、鼠等動物,還有細菌、真菌等微生物,所有的這些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繫,這樣就組成了一個群落。

我每天思考的問題應該屬於群落問題。因為我目前所處的領域是教育行業,它類似於一個群落,而教育行業內有太多的類別,比如說藝術教育,科學教育等等,而我們是財經素養教育,它們類似於一個種群,每一個種群的發展都是和其它種群的發展有緊密的聯繫的。而電子信息領域的發展(群落)又帶來教育行業的變革。

上面闡述的這些,其實是想說明,你思考問題的層級不同,你的視界也就不同。

以自己為基點,從未來看向現在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做軟件編程,那時候每天腦袋裡想的就是消滅Bug,讓系統儘快上線。我不會去關注整個計算機領域出現了什麼新技術,更多是任務導向。從現在想想,那時候自己不喜歡每天面對電腦的工作,我當時沒有想關於這個領域更深刻的問題,而是開始思考,如果我一直是這樣的工作內容,我的價值總是感覺沒有別人的高,五年後我靠什麼養活自己?就是因為這樣的思考,二年後我轉行了。如果繼續做下去,也不會太差,但總覺得這樣的工作不能夠讓我產生高價值和高收益。

軟件編程的經歷是以自己為基點,思考現在到未來的發展脈絡,從而作出決策。美名其曰“有想法”,其實更多的是“未來的那個自己”在不斷地牽引著我向前。

把自己放到那個“位置”,就是最好的躍階

那時候太年輕,不懂你要擁有什麼東西,你得先配得上,讓自己成為能駕馭這個東西的人。

比如說:你希望變得富有,但僅僅購買股票、共同基金、不動產和債券並不能使你變富,單純地做職業投資者做的事情並不能保證財務自由,你必須讓自己擁有富人的態度、思維方式和信念,這時候你才能駕馭各種投資工具,從而讓自己致富。

比如:很多人想要擁有美滿的婚姻,他們夢想著找到完美的人,這是他們“做”的事情。他們‘做’的事情是去找‘完美的人’,而不是努力‘成為完美的人’”。

先讓自己成為,再去做,再去擁有

在這樣高節奏地城市,每天我們面對著大量新的事物、新的模式,似乎不進步就立刻被拍打在沙灘上。很多書和文章都會告訴我們行動是治癒恐懼的良藥,可當你沒有那樣的思維方式、態度和信念,大量的行動其實是無用功,你離自己想成為的人會越來越遠。

有一位我非常敬佩的師友,他的學歷不高,但他擁有自己的電商公司和投資系統,資產千萬。以前他會和我講他看了一本書就會立刻去行動,後面我再去思考他所謂的“行動”。我發現他的行動是基於他知道未來自己要過什麼樣的生活,這時候他會用“富人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去決策,去行動,他們會把握住這個時代的趨勢,並通過持續地正向努力和積累,成為跳躍階層的那批人。

從現在開始,試著從比自己高一層的職位去思考現在你做的事情,這就是所謂的縱向升維。

你的職位,你現在做的事情都無法成為你的阻礙,最重要的還是你的態度、思維方式和信念的概念,因為“成為—→做—→擁有”才是讓你接近更高維事物和人的必經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