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來青藏科考採集環境要素樣品1.2萬餘份

中國西藏新聞網

近日,記者從自治區科技廳瞭解到,2019年以來,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簡稱第二次青藏科考)隊在西藏共採集大氣、水文、土壤等環境要素樣品1.2萬餘份,採集動植物、微生物樣本4.4萬餘份,收集經濟社會發展等資料超2200套,開展入戶訪談、問卷調查近2400次,組織召開各類科考座談會近140場,在亞洲水塔變化與影響及應對等方面獲得重大突破。

第二次青藏科考隊“聚焦水、生態、人類活動,著力解決青藏高原資源環境承載力、災害風險、綠色發展途徑等方面的問題”,取得了一批“用得上、有影響、留得下”的階段性科考成果,為守護好世界上最後一方淨土、建設好美麗的青藏高原、保護好地球“第三極”提供重要數據和科技支撐。

第二次青藏科考隊在納木錯將“極目一號”浮空艇成功升空至海拔7003米高度,創造了同類型同量級浮空艇科學觀測的世界最高紀錄,首次獲得了青藏高原海拔7000米高空的大氣組分變化科學數據,為揭示“亞洲水塔”水汽來源提供了關鍵科學數據和新理論基礎。在青藏高原發現丹尼索瓦古老型智人活動證據,將史前人類在青藏高原的最早時間從距今4萬年推早至距今16萬年。

據悉,第二次青藏科考首次呈現了高原隆升前古近紀生態系統的整體面貌,證明了青藏高原新生代關鍵地質歷史時期生態系統重大轉折,得出了青藏高原生長是現代生物區系發展演化樞紐的重要結論。建立冰崩災害監測預警體系,並首次監測到冰崩發生的過程,成功實現預警,為區域防災減災提供了新的技術保障。

第二次青藏科考首次發現了裂腹魚類和高原鰍的分佈海拔可以超過5250米,證明未來的氣候變化和冰川退縮有可能使魚類分佈到更高海拔的河段。首次發現燕鳳蝶分佈,填補了燕鳳蝶起源、分佈的空白。新建川藏鐵路林芝-昌都段進出口邊坡穩定性評價及選線的諮詢建議,服務川藏鐵路規劃建設。

記者瞭解到,2019年12月,第二次青藏科考“亞洲水塔”動態變化與影響等10個任務完成了國家層面立項工作。其中,將有西藏19家單位236人全面參與到10大任務的30個專題考察研究中。

西藏自治區第二次青藏科考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自治區科技廳廳長赤來旺傑說,下一步,第二次青藏科考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亞洲水塔、地球第三極的重要戰略定位,繼續聚焦水、生態、人類活動,綜合多學科優勢力量,強化聯合攻關,爭取在亞洲水塔變化與應對、生態系統變化與生態屏障、地質環境與災害、高原生長與戰略資源等方面產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國家重大需求和地方可持續發展的系統、重大科考成果,服務地球“第三極”保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