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衝刺階段必須做的一件事

總攬試卷糾錯驗收,是高考前進一步提分的有效措施。

這是受到我的一個老同事的啟發。他教授高中外語課,在高三帶考多年。我的孩子考前找到他把關,他如是教導:把曾經所有考過的試卷拿出來,按順序排列;依次重新做曾經做錯的所有試題;甭管題目形式、曾經糾正過幾次,考前一定重新再來一遍。他說:"這樣做讓你的高考的成績至少增加10分。"

這或許是個相對比較浩大的"工程"。當年我和孩子都有點躊躇,覺得曾經做錯的題,曾經也在老師評析試卷時重新聽老師講過,並且也曾經改過,難道那些過往的"曾經"都沒有意義了嗎?真的有必要把這樣繁雜的事情再來一遍嗎?

高考衝刺階段必須做的一件事

我的同事似乎早有思想準備,沒過幾天就來找我,說:"別以為曾經糾正過就已經明白了,既然當初出錯,一定是我們的弱點;放了一段時間的錯題,恐怕還有夾生飯。"於是,我們遵照老教師的叮囑,不厭其煩地把六科曾經考過的試卷全部做了整理和篩選,將錯題摘錄出來,所有錯題統統認真做了一遍。果然,有些題目確實感覺似曾相識,卻手下生疏。翻閱書本,認真糾錯,全後來,應有高考分數從考前穩定的115分,提高到125分,感覺受益匪淺。很遺憾我們找老教師時考試只剩十幾天了,否則所有考核目科全部這樣做一遍,成績提高幅度一定非常可觀。

在後來的教學中,我會把學生中平時考核時出現較為集中的問題,記錄下來,在高考衝刺階段逐漸再現,果然效果甚佳。

這是一項龐大的工程。

高考衝刺階段必須做的一件事

1. 首先整理試卷。因為缺少條理,流落在"試卷夾"之外的練習卷、月考週考卷、市區模

擬試卷,有的夾在課本里、練習冊裡、作業本里;有的被隨意塞進課桌書箱等被遺忘的角落裡。整理的過程才發現,如若不是從起初就建立了試卷夾,該有多麻煩。

這是我在平時教學中曾經反覆強調,並在我前期寫過的中文也有反覆講解的。建立有秩序的學習生活方式,真的是十分重要。它不僅僅幫我們節省時間,精力,有序化是一生工作學習不可或缺的良好習慣。

2. 每個學科試卷按教材順序或考試時間整齊排列,用兩個小夾子固定,便於翻閱學習;所

有試卷歸攏到一起,擱放在自己覺得最得手的地方。比如用一個稍大的文件夾收攏;比如分別在一個大塑料袋子裡獨立存放;比如每個學科一個單位,分別獨立的一個文件夾等等,總之用最能快捷翻找的方式。

高考衝刺階段必須做的一件事

3. 找一個作業本,專門做這類題目,特別是數學、物理等需要演算的學科。文科相對穩定,或可將地理、歷史、政治等學科放在同一作業本了。這些方法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而定,但是,一定要做到有序化:一翻一找非常方便。

查錯補漏的方式

有以下幾種:

01. 記得我有一個學生習慣於瞧準一門功課,各個擊破。集中幾個晚上梳理,從數學開始,

最強的學科放在首位;他覺得這樣精力集中,不分散;也有人認為最後做強項,會越做越輕鬆。每個同學因自身特點而定,沒有千篇一律的方法。

02. 最好選擇每天梳理兩門。學習時,學科交叉替換,可有效減少疲勞。或分別是一強一弱參差進行,或兩門強的學科放一起,特別弱的學科,可以單獨一門強勢攻關;

高考衝刺階段必須做的一件事

03. 不要每天六門同時進行。如果說學科交叉學習可減少疲勞,六科考核內容一起上陣,則有迷亂之嫌。如果內容過於分散,會難以集中注意,產生顧此失彼,效果會大打折

04. 不要消極等待老師幫忙,自學是更重要的方法。

衝刺階段的知識梳理,是針對不同學生學習的特殊性,每個同學各有各自的具體問題,存在的問題也各有不同特點。如果老師逐題在課堂上做這種調整,勢必減少針對性,從而浪費大家的時間。所以,可以適時請教老師,但不祈盼老師在課堂上重新講解。學會自學很重要。

閱讀教材是糾正錯題最有效的方法,特別是數學。遇到解析相對困難的題目,閱讀教材中的例題,最具針對性,是事半功倍的學習方法。所謂教材,無非是寫在書本上的教學,看書如同聽課,自己看懂並不難,而一旦看懂了,一般不會再出錯。

高考衝刺階段必須做的一件事

距離高考還有兩月餘,時間緊迫。建議家長幫忙打理試卷,把孩子胡亂放在各處的考卷找出來,六科分類,準備分類用的文件夾或塑料袋,試卷順序可交給孩子;如果能抽出時間摘抄部分錯題,可有效節省孩子的時間。畢竟今年的高考不同於往年。

高考在即,學子和家有考生的父母,辛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