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来自何处,又将去向何方?

“钱”来自何处,又将去向何方?

想要买房,要不要贷款,贷款多少合适?

想要买车,全款付,还是按揭?按揭多少合适?

上有老下有小,要不要买保险,买哪种保险合适?

手里有余钱,怎样可以钱生钱,要不要来点投资,投资啥?

……

上面的所有这些决策,都或多或少改变着我们的人生轨迹和生活处境。毋庸置疑,具备基础的金融知识,已经成为了当代人的刚需;而熟知专业的金融知识和金融运行的底层逻辑,可以让我们具备较高的财商,具备在不确定的未来中掌握自己的命运的能力。

《千年金融史》(原名《Money Changes Everything》),是一部可以带我们纵横欧亚大陆,穿越千年,领略金融发展史的金融宝典。如果你想了解金融背后的秘密,把握金融发展的脉络,那么《千年金融史》一定是你的必读物。

关于作者

《千年金融史》由著名的集金融史学家、考古学家、艺术学家于一身的学者,耶鲁大学教授威廉·戈兹曼所著。戈兹曼教授生在耶鲁,学在耶鲁,从小受到耶鲁人文精神和身为耶鲁考古学与历史学教授的父亲的熏陶,对历史和人文格外热衷。

如今,戈兹曼教授在主流金融学领域是世界著名的资深学者,《千年金融史》综合了他多年的思考和研究,反映了其深厚的史学和人文艺术功底。其艺术功底,在书的第27章,透过其用《夜市下的暖炉大楼》和洛克菲勒中心大厅里的壁画解读,来描绘1929年金融危机中的社会现状,可略窥一斑。

关于本书

本书共分为四部分,围绕欧亚金融发展史展开,有单独部分和章节描述中国的金融发展史。全书使用了较多专业的术语,特别是第三部分描写全球化开始前的早期欧洲金融创新的历史,神殿骑士团教堂与银行、人口年金、债券、大数定律、布朗运动、公司、巴塞尔协议等专业却晦涩的词汇集中出现。对于对欧洲历史、文化陌生的读者来说,可能会比较吃力,仿佛读天书,我单是读这一部分,足足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创造了读书用时最长时间的记录。读不懂不要紧,阅读的过程中会慢慢培养起读感,阅读完全书你会有“原来如此”,豁然间打通任督二脉的感觉。

通过阅读本书,我明白了金融的四个关键要素:

1、在时间上重新配置经济价值,

2、重新配置风险,

3、重新配置资本,

4、扩展了资源重新配置的渠道和复杂程度。这说明了金融解决的是资源优化配置的问题,金融要跨时间和空间去解决资源的有限性和与人类欲望无限性的矛盾。

金融契约的实现通常在两种人中寻找平衡,即希望将价值折现的人与希望将价值转换到未来的人

金融是一种技术,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例如人类最早的写作行为就是古代西亚地区的人们为了记录金融契约而发明的,金融诉讼对雅典黄金时代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反过来,人类文明反作用于金融的发展,金融根植于人类的文化和行为之中,不同的文明产生了不同的金融生态,创造了不同的金融问题解决方式。例如欧洲对于资本市场的极度依赖,很大程度上是受中世纪欧洲各国四分五裂的影响。

人性的复杂,情绪的多样,传导到市场,产生了颠覆性的力量;源于此,社会总是在对金融加以限制,有时候这些限制的出发点甚至仅仅来自道德层面。金融工具和复杂社会的协同进化是一种在诸多层面相互妥协的过程。

读完本书,最大的感受是:

掌握扎实的金融基础知识,构筑起完整的金融世界观大厦,对于每一个个体都是非常有益的;但金融思维不是那么容易理解,各种专业化的分析工具对于非金融专业出生的人来说,简直如同苦药,接触过程中总会自产抵触情绪,时刻都有两个我在打架。良药苦口,正因为苦,众人才望而却步;正因为苦,才给了我们精进超越的机遇。

All in all, “Money changes everything”,越过被很多人视为畏途的金融高峰,你就能站在顶峰,一览众钱相,不为钱所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