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你妈埋汰样,坐月子还给我添堵”婆婆含泪偷偷回老家

老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说的一点错都没有,人与人的交往中,你要是一直软弱下去,别人就会不断得寸进尺,占你的便宜,所以千万别老拿“吃亏是福”来自己骗自己,如果自己的利益和权利都不知道争取,挨累受苦之后,才要遭人指指点点,打碎了牙也只能自己往自己肚子里面咽,那才是真正的悲剧。

“你看你妈埋汰样,坐月子还给我添堵”婆婆含泪偷偷回老家


孙浩是母亲的遗腹子,还没出生父亲就是亡故了,坚强的母亲李婶硬是一个人拉扯着苏浩长大,守了一辈子寡,供孙浩上学读书,为他娶了一位城里的娇妻,这些年的哭不言而喻,对于李婶来说只盼着孙浩未来生活能幸福。

孙浩在城里买房娶妻生子,想李婶了就回来看看,而李婶独自在县城里面继续种一亩二分地,空闲的时候找邻里街坊聊聊天,没有了生活的压力之后,这种生活倒还很安逸。李婶是一个特别容易知足的人,为人和善,懂得苦尽甘来的不易,所以特别知道珍惜。

然而美好的生活总是短暂,一切都随着儿媳妇生孩子被打破。儿媳妇十月怀胎后给李婶生了一个大胖孙子,于是就接李婶来城里照顾媳妇坐月子,李婶知道城里人和县里人生活习惯不同,很容易出矛盾,可是虽然百般不愿意,但这毕竟是亲儿子的要求,他还要上班,而生孩子的女人没人照顾也不行,最终还是答应了。


“你看你妈埋汰样,坐月子还给我添堵”婆婆含泪偷偷回老家

来到城里儿子的家,李婶看到胖胖乎乎的大孙子,打心眼里高兴,刚要上去抱,儿媳脸一黑,立马抱走了儿子对李婶说:“你先去洗洗手去,以后外面回来不洗手不许抱我儿子,老家那些窝囊习惯到这里都得给我改改。”

李婶听到这些话心里特别不痛快,但是想想儿媳说得也有理,于是强颜欢笑去卫生间把手、脸都认认真真地洗了一遍。而接下来照顾儿媳坐月子,李婶更是小心翼翼,生怕有一点做得不好再让儿媳撂脸子,对她是毕恭毕敬,一点都不敢麻痹大意。

而淘气的孙子呢,就好像跟李婶过不去似的,白天呼呼大睡,一到晚上就整宿整宿哭个不停,孙浩小时候,李婶实在生气还能打两下,可是面对这个大孙子,李婶只能整夜抱着、哄着。

于是日夜颠倒的结果就是让60岁出头的李婶头重脚轻,脑子昏昏沉沉感觉不舒服,但是李婶又怕儿媳抱怨,就一直忍着没说出来。一天中午趁着孙子终于睡着了就跑到医院检查一下。医生说李婶没什么大碍,就是睡眠不足,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是李婶年龄大了,还是需要注意,不能过多的熬夜。

李婶拿了点药就回家了,可是刚走会到家门口,就听到儿媳在屋里嚷嚷的声音:“你妈也不知道跑到哪去了,留下孩子一个人一声不吭就没了,你看儿子拉了尿了,屁股都给淹了她都不管。”


“你看你妈埋汰样,坐月子还给我添堵”婆婆含泪偷偷回老家

孙浩还在为李婶辩解:“你够了啊,我妈成天照顾儿子已经够辛苦的了,你还一天天没个好脸色,能不能有点感恩的心。”

不说还好,一说儿媳语调更高了:“我给你家生个大胖子,不感激我还让我感激她?你看看你妈那个埋汰样,每次她抱儿子我都怕她把儿子弄病了,照顾我坐个月子都不会,成天哭丧着脸,做的饭不是咸了就是淡了,昨天煮的鸡肉压根就没煮熟,让是让人吃的吗?分明就是在给我添堵!”

李婶再也听不下去了,心如刀绞般的疼,转身就直接去了车站,她要回老家,并且发誓再也不来了,既然儿媳妇这么嫌弃她,她宁愿死在老家也不在这里呆了,至于儿媳妇坐月子,谁爱伺候谁伺候吧,自己再也不会低声下气去照顾她了。

婆媳问题一直都是很严重的社会问题,清官难断家务事,婆媳矛盾一向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可是最后没有一方是胜利者,都在痛苦中不断沉沦,说不清道不明。

这件事起因是儿媳坐月子,在我家这边的习俗也是坐月子婆婆去照顾,毕竟是你家的大孙子,可是婆婆毕竟不是妈,不管照顾的再好,在儿媳面前都是外人,何况心里面本来就有隔阂。

所以李婶这场婆媳矛盾从一开始就不应该让婆婆来照顾,可以找娘家妈来,而李婶可以为大孙子出钱,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矛盾,同时李婶也是为了孙子做贡献,一举两得。


“你看你妈埋汰样,坐月子还给我添堵”婆婆含泪偷偷回老家

而就事论事,很多人都说这件事是儿媳的错,是儿媳太不懂得尊重老人,说话过分,没有个轻重,确实作为儿媳妇不应该对婆婆颐指气使,可是一个巴掌拍不响,虽然作为儿媳妇不应该对婆婆如此不尊重,然而坐月子的女人本来就脾气大,婆婆虽然做了很多的努力,可就是没有选择好好和儿媳沟通,默默做事,那么儿媳又没有天眼,怎么知道你都做了什么呢。

初次之外,孙浩的问题也极大,婆媳能组成一家人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这个男人,婆婆没有照顾儿媳坐月子的义务,但是为了儿子毅然地来了,而媳妇也接受了习俗让婆婆过来,可是孙浩却没有做好这个桥梁和润滑剂的作用,让婆媳矛盾造成如此之深。


“你看你妈埋汰样,坐月子还给我添堵”婆婆含泪偷偷回老家

如果说婆媳之间产生矛盾,婆婆和媳妇要各打三十大板的话,那么作为丈夫的孙浩就要打四十大板。

家庭关系中,婆婆、丈夫、媳妇就是一个三角关系,离开谁都不能成为一个家,需要相互之间互帮互助才能让家庭和睦,长治久安。

而作为婆婆的李婶也要知道维护自己的权利,要多和儿媳妇沟通,不要被当成软柿子捏,你的软弱并不能为儿子争取到幸福,相反会让家庭矛盾越来越深,所以,一走了之并不是一个好办法,多沟通了解,把彼此的心结聊通了,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而人心也都是肉长的,有矛盾就解决矛盾,这才是幸福下去的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