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通鑑」另類帝王梁武帝,一心想當“善人”卻成了亡國之君

陸梵塵/文

「讀通鑑」另類帝王梁武帝,一心想當“善人”卻成了亡國之君

梁武帝

古代帝王各種各樣,按其性格和命運給當時的政治和後世帶來不同的影響,很難有一個統一的“帝王標準”,像北魏孝文帝、唐太宗等那樣普遍受到人們稱揚的皇帝並不多。人們認為,一個好的皇帝除了嚴格要求自己之外,重要的是把國家的事情辦好。後世喜歡用“在其位,謀其政”,就是這個意思。南朝梁第一個帝王梁武帝,在中國曆代的帝王中,可以說是一個另類,不太好用“好”或“壞”來評價,我們只能稱之為“另類”。

梁武帝名叫蕭衍,出生於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說起來他是出身於名門之後,史書上記載得很清楚,他是漢代丞相蕭何的二十四代孫,他的父親蕭順之還是南朝齊的第一個皇帝蕭道成的遠房兄弟。可能是後來當上了皇帝的緣故,後人有所附會,說他生下來就和別人不一樣,主要表現在骨相上面,據說腰和大腿骨是相連的,頭骨中央還有隆起,右手裡面有天然紋路顯示的是個“武”字。長大以後,他文韜武略都具備,受到當時名流和長者的推崇。在齊朝當臣子的時候,立了很多功勞,創立梁朝也是天隨人願,是個當然的好皇帝。但為什麼說他又是個“另類”的帝王呢?主要是指他作為一個帝王,特別好愛文學和佛教,你說他是生性善良也好,說他是生性軟弱也好,總之實行的是寬鬆無極限的政策治國,也把自己的好愛當作國策,完全不知道治國的基本底線,把個國家治理得很亂,自己也最終深受其害。

「讀通鑑」另類帝王梁武帝,一心想當“善人”卻成了亡國之君

梁武帝40年不近女色

首先是對皇族大臣無限寬容。有鑑於南朝的宋和齊兩朝皇族之間互相殘殺而多次發生內亂,他是對自己的親族格外寬容。皇族中有人犯法,他總是好言勸勉,一般不治罪。他有個六弟臨川王蕭宏,貪得無厭地搜刮了很多民財,在王府裡有幾十間庫房存放這些財物,平日裡鎖得嚴嚴實實的。有人就懷疑裡面藏有兵器,接著就推想是準備叛亂用的。有人向梁武帝蕭衍告發,他開始不信,說的次數多了他才當個事,就帶人去查。蕭宏一見,倒是嚇得面色如土。看到這些梁武帝也起了疑心,就命令人把這些庫房全部打開。結果一看,三十多間庫房裡面堆的全部是錢,其餘的庫房裡屯積的都是布、帛、絹、絲等雜物,多得數不清。蕭宏本來估計梁武帝要治他的罪的,沒想到梁武帝轉過身來笑著對他說:“六弟啊,沒想到你日子過的很好嘛!”事情就是這樣過去了。這實際上是一種縱容,從此以後只要是對自己的帝位沒有直接威脅的事,他都網開一面,皇祖和士族們對百姓的搜刮更加肆無忌憚了。

還是這個蕭宏,由於受到皇帝兄長的庇護,京城裡的一些潑皮無賴,幹壞事的時候都喜歡打著蕭宏的旗號,因為蕭宏就是超越法律的保護傘。一次,梁武帝傍晚出宮到蕭宏的王府裡去看他,中間要經過一座橋,幾個刺客要謀殺梁武帝。梁武帝一出宮就感到心裡不對勁,只好回宮。之後刺客被抓,一審問他們都說是蕭宏讓乾的。梁武帝雖然很生氣,但也只是把蕭宏喊過來批評一通。蕭宏感到莫名其妙,但也只好口稱冤枉,連賠不是。最後梁武帝看他態度誠懇,也就不了了之。

梁武帝對皇族縱容事例還有很多。

他的兒子蕭綜,長期以來都懷疑自己不是梁武帝的兒子,認為自己應該是前朝最後一個皇帝蕭寶卷的遺腹子,因此不管梁武帝對他再好,他都認為有假。當時他在北部邊境(今天的江蘇徐州)正帶兵和北魏的軍隊對峙,雙方僵持了很久不分勝負。梁武帝出於愛子心切,怕他打敗仗,就命運蕭綜撤退。而蕭綜卻認為,這一回去可能要治他的罪,於是就密派使者到北魏的軍營中請降。這個行為搞得對手都覺得吃驚不小,他們認為可能有詐,怎麼都不相信。密使在兩軍大營之間來回幾趟也解決不了問題,蕭綜只好連夜自己走到北魏大營裡去了。第二天一大早,魏軍就在南梁軍的大營門前喊話,說你們的主帥都投降了,你們還呆在這裡幹什麼。南梁軍瞬間就崩潰了,四處逃散,魏軍就跟在後面追殺南梁官兵死亡了十分之八九。武帝蕭衍得知了前線的消息後,開始也是很生氣,立即讓有關衙門取消了蕭綜的皇族資格,剔除了他在皇族名簿上的名字,把蕭綜的兒子蕭直改姓為“悖(bèi)”,稱他為“悖直”。可笑的是,不到十天時間,蕭衍又心疼起這位兒子不僅下詔回覆了蕭綜的皇族身份,為了彌補對孫子蕭直的懲罰,不僅恢復了他的姓名,還加封他為永新侯。從此以後,朝廷上的事情就沒有了是和非。

「讀通鑑」另類帝王梁武帝,一心想當“善人”卻成了亡國之君

梁武帝一心崇佛

其次是崇佛。梁武帝本來是個知識面和興趣點都很廣人,年輕的時候喜歡文學,中年以後推崇佛教。他在建康(今天江蘇南京)建造了一座規模宏大的同泰寺,每天早晚到寺裡去燒香拜佛,親自講解佛法,說這樣做是為了給百姓消災積德。到了晚年,一次他又到了同泰寺,說要“捨身”出家當和尚。辭去堂堂皇帝不做要去當和尚,這可倒是人們聞所未聞的新鮮事。當時是佛教盛行的時代,他這樣做無疑提高了佛教的 地位。皇上要出家沒人敢反對。他在當了四天的和尚之後到底還是覺得不方便,就被宮中的人接回了皇宮。稍後又覺得這樣不妥當,因為真要回來不去了的話,就算是“還俗”了,而要還俗的話是要向寺院交一筆錢“贖身”的。覺得自己的堂堂皇帝,不能就這樣輕易還俗了,至少面子上過不去。於是不久他又回到同泰寺當他的和尚,任憑大臣們怎麼勸說就是不回去。漸漸地大臣們揣摩出了他的意思,於是大臣們就湊足了一萬萬錢給同泰寺為這位“皇帝菩薩”贖身。寺裡得到這一大筆錢,也樂得高興,他們和朝中大臣們一起勸說梁武帝還俗,這才說動梁武帝還俗回宮,於是安排下隆重的儀仗隊才把他接回來。

這還不算完,梁武帝在之後不久又表示還要“捨身”,這次玩得更大,不僅要舍自己的身子,還要舍宮裡的人和全國的土地。顯而易見,這次為了贖他大臣們下的本錢更大。在很短的時間內,大臣們又湊足了二萬萬錢才把他贖了出來。過了一年,同樣的把戲,梁武帝又玩了一次。前後一共四次,大臣們為了為他贖身,共花了四萬萬錢。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錢顯然都是通過賦稅從老百姓的頭上搜刮來的。在他寵信佛教,不知道是真心還是假意地要當和尚的過程中,國家的政事自然就無心打理了,耗費了很多的民脂民膏,朝廷大事亂得一塌糊塗。

梁武帝的寬容和大度,並沒有普及到普通民眾身上,越是到晚年,梁朝在政治上越是亂象叢生。這時出現了一個叫侯景的人物,北方少數民族羯族出身。他本是東魏將領,後來投靠了西魏,在梁武帝的招納之下又投靠了南梁。可是此人反覆無常,到了南梁後仍不踏實,聽到點風吹草動之後,覺得梁武帝又要出賣他。於是就在梁武帝太清元年(547年)於壽春(今安徽壽縣)起兵反梁,進攻都城建康(今江蘇南京)。梁武帝的侄兒蕭正德被朝廷分派負責帶兵抵抗,沒想到他早就想取梁武帝而代之,自己當皇帝,覺得這是個機會。侯景也看出了他的這點心思,很快就把他收買了,蕭正德做了侯景的內應,侯景一路進攻得很順,很快打到了建康城的內城。經過一番艱苦的廝殺,臺城終於被攻破了,大量的叛軍湧入城內燒殺搶掠。這時的蕭正德已經沒有利用價值了,侯景指責他竟敢背叛養育自己多年的叔叔(指梁武帝),留著也沒用,就把他殺了。隨後他闖入皇宮,軟禁了梁武帝。

「讀通鑑」另類帝王梁武帝,一心想當“善人”卻成了亡國之君

侯景之亂

在整個叛亂過程中,梁武帝都在宮中若無其事地待著,或者休息,或者唸佛經,他認為南梁的天下是自己奪得的,從自己手上失去也沒有遺憾的。當侯景帶著五百多武裝士兵走到他面前時,他仍是那樣安詳、從容,倒是叛將侯景緊張得滿頭大汗。他被侯景軟禁到齋堂,伙食供應越來越差,得了病也得不到醫治,不久一口痰堵在喉嚨就憋死了,終年86歲。

任何一個帝王執掌國家大政,都不能僅憑個人才華或以廉價的“善心”來治理國家的,何況這種“善心”還僅是對皇親貴族。做事總要有個原則,無原則就是對邪惡的縱容。教育寬容與執法懲處,看來是任何時候都少不了的兩種手段。

「讀通鑑」另類帝王梁武帝,一心想當“善人”卻成了亡國之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