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棵神樹,盜墓筆記中以它為原型

南派三叔的系列小說《盜墓筆記》中有一本《秦嶺神樹》,裡面虛構出了一棵位於秦嶺腹地深處的青銅神樹:坑中間豎著的,是一根直徑十米左右的大青銅柱子……青銅柱之上還有很多細小但是粗細不一的銅棍……密密麻麻不下千根,再往上不知道還有多少。整個青銅柱的形狀,就猶如一棵從石頭中長出的大樹,枝椏繁盛,直插地表。


這棵神樹,盜墓筆記中以它為原型

秦嶺的深處到底有沒有這樣一棵樹,誰也不知道,估計是沒有。

但是在四川省廣漢縣的三星堆博物館,卻實實在在有一棵3000多前的青銅神樹。

1986年,三星堆遺址意外發掘了兩座大型的商代祭祀坑,從中清理出大量的金、玉和青銅器,青銅神樹就在其中。

出土的青銅樹一共有八棵,其中體量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一號青銅神樹。


這棵神樹,盜墓筆記中以它為原型

三星堆博物館3000多年前的青銅神樹

這棵青銅樹現殘高359釐米,頂部有殘缺,據推測,實際高度應為396釐米。全樹採用分段鑄造法制成,運用了套鑄、鉚鑄、嵌鑄、鑄接等當時最為先進的手法,可謂青銅鑄造工藝的集大成者。

然而,人們挖開泥土的那一刻,看到的並不是一個高近4米的龐然大物,而是一堆破碎殘缺的零部件。

祭祀坑中的這些遺物在被掩埋之前就已經被人為敲碎砸扁,又在燎祭中經歷了火焚,再投入坑內填土,層層夯實。等到重見天日的時候,它們已經變形、扭曲、破損得十分嚴重,各部位殘損成一塊一塊的小碎片,散佈於坑內的殘碎片中,幾乎無完整可言。


這棵神樹,盜墓筆記中以它為原型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修復工作從1986年持續到1996年,總共花了十年的時間,才讓這棵神樹重現人間。

神樹由底座、樹和龍三部分組成,底座呈穹窿形,由三面弧邊三角狀鏤空虛塊面構成,構擬出三山相連的“神山”意象,座上鑄飾象徵太陽的“☉”紋和雲氣紋。與盜墓筆記中的描述等,都十分吻合。

在青銅樹的枝幹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有一些用以垂掛器物的穿孔,人們推測,器物坑中的一些小型青銅發聲器也許原本是懸掛在銅樹上的。還記得盜墓筆記中青銅的六角鈴鐺嗎?


這棵神樹,盜墓筆記中以它為原型

這些青銅樹為什麼被稱為“神樹”呢?

在我國的古史神話中,樹和日月運行、天地相通有著密切的聯繫,《山海經》等志怪書中就記載了很多種。


這棵神樹,盜墓筆記中以它為原型

其一曰扶桑,在東方

《山海經·海外東經》中說:“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大荒東經》中也說:“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於烏。”太陽由金烏鳥揹負,十個太陽在扶桑木樹上輪流出現,就形成了日復一日的日出日落。

這也是后羿射日的最早來源。這和青銅神樹驚人地相似,樹上的十隻鳥,或許就是揹負著太陽的金烏,樹頂上殘缺的那一隻,就是當值的太陽。


其二曰建木,在中央

《呂氏春秋·有始》中記載:“白民之南,建木之下,日中無影,呼而無響,蓋天地之中也。”

《淮南子·墬形訓》中則說:“建木在都廣,眾帝所自上下。”

天地的中心是一棵樹,叫做建木,它在太陽下面沒有影子,風吹過也不會有聲音,神仙們通過這棵樹往來於天地之間。高近4米的青銅樹頂天立地,樹間攀援的龍,或許就是巫師們駕乘著上天入地的坐騎。

今天的許多文學作品也沿用了這個傳說,電視劇《天外飛仙》《仙劍奇俠傳》、動畫《大魚海棠》中,天地相連之處就是一棵樹。

其三曰若木,在西方

《山海經·大荒北經》又說:“大荒之中,有衡石山、九陰山、泂野之山,上有赤樹,青葉,赤華,名曰若木。”

後人引文中還說:“灰野之山,有樹青葉赤華(花),名曰若木,日所入處。”

東方的扶桑是日出之處,西方的若木則是日落之處,日出日落,都在樹上完成。若木有花有葉,同樣是太陽輪迴之處,也與青銅樹吻合。

另外,《山海經·大荒西經》中還說:“西海之外,大荒之中,有方山者,上有青樹,名曰櫃格之松,日月所出入也。”這裡的“櫃格之松”雖然名稱不同於上面三者,但也是與日月運行相關的神樹。


這棵神樹,盜墓筆記中以它為原型

正因如此,雖然關於這棵銅樹的內涵目前還存在不同看法,但將它界定為“神樹”,則是共識。它是古代傳說中種種神樹的化身,是古蜀人世界觀的體現,反映了先民們對於日月運行的自然現象的認識與想象,也反映了他們對太陽與太陽神的崇拜。

在遙遠的上古蜀地,人們認為天地不絕,人神能夠互通,於是就有了神樹連接天地,溝通人神,神靈藉此降世,巫師藉此登天。因為這棵神樹的存在,天與地、人與神被緊密聯繫在了一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