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愛上閱讀的心法,愛與耐心比方法更重要

媽媽帶女兒和兒子去書店,正在為孩子仔細挑選繪本的時候,小兒子捧了一本日本畫風的故事書《弄丟飯糰的小婦人》,執意讓媽媽念給他聽。

雖然這本書不是媽媽喜歡的風格,但因為兒子喜歡,堅持要念,堅持要買,媽媽都一一答應了。

把書買回了家,唸了好多次後,兩個孩子竟然將故事當劇本,演了起來。

漸漸的,媽媽也喜歡上了故事裡的小婦人,喜歡她無論面對什麼人生困境,都能“嘻嘻嘻”笑個不停的樂觀態度。

也是後來媽媽才發現,兒子挑選的這本書竟然還獲得過美國凱迪克金獎。

而這個故事是汪培珽老師的真實經歷,她把這段經歷寫進了《喂故事書長大的孩子》,並總結到:“弟弟當初為什麼挑上它,至今還是個謎。不過,聽愈多故事的孩子,你後來會發現,他們的判斷力也會變得愈敏銳,對任何事都有自己的見解。”

給孩子讀故事的好處當然不只這一點,從聽故事長大的孩子,他們會擁有更大的詞彙量,懂得更多與故事相關的背景知識,他們會擁有一顆想要閱讀的心,擁有學習的熱忱,還有堅實的語文基礎。

讓孩子愛上閱讀的心法,愛與耐心比方法更重要

當然,給孩子讀故事還可以培養孩子的好品格。家長不需要滔滔不絕的給孩子講大道理,只要講故事,孩子自然而然就會從故事中學會誠實、勇敢、自信、謙虛、分享、友愛、努力、責任、合作、樂觀等等優秀的品格。

自然的,那些很難向孩子解釋的人生態度,比如,為什麼每天都要刷牙?什麼是死亡?怎樣保護自己的身體隱私?故事書裡統統都有。

而一個可以靜下來聽故事的孩子,他的專注力一定不會差。

如果你想培養孩子的大能力,比如想象力、邏輯推理能力、思考力、觀察力、幽默感,都可以通過故事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孩子。

甚至,如果你想給孩子進行美學教育,給孩子讀故事也可以幫你實現。

一本本經典的繪本,就像一個個小型的畫展,他們大都是美術大師或藝術家的傑作,不僅僅百看不膩,還可以薰陶孩子對美的感覺。

聽故事與美育,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讓孩子愛上閱讀的心法,愛與耐心比方法更重要

既然給孩子讀故事書有這麼多好處,汪培珽老師主張:“把故事書當牛奶“喂”,照三餐外加點心和宵夜,每天念給孩子聽。”所以,她寫下這本《喂故事書長大的孩子》,向更多家長普及自己十幾年的育兒讀書經驗。

汪培珽老師不是傳統意義的育兒專家,畢業於美國紐約聖約翰大學MBA碩士的她,在工作和孩子之間,毅然選擇了孩子,成了一位全職媽媽。帶孩子6年後,她又把自己的教養經驗總結成課程和書籍,分享給無數需要學習的爸爸媽媽。

所以,在這本《喂故事書長大的孩子》沒有理論,也沒有大道理,統統都是一個媽媽真實的經驗。

在汪培珽老師看來,讓孩子愛上讀書的心法有三:第一是愛,第二是耐心,第三才是具體的方法。

如果你也想讓孩子愛上閱讀,不妨跟隨我一起來學習這三大心法。

讓孩子愛上閱讀的心法,愛與耐心比方法更重要


01 講故事的時間就是愛的時間

2019年期末考試前,一位家長朋友在朋友圈發了這樣一段文字。

上二年級的女兒問她:我的同學蘇蘇說,如果這個學期考不好,媽媽就不喜歡她了,就不會讓她再去學游泳了。媽媽,如果我考不好,你會不喜歡我嗎?

媽媽回答他說:無論你考得好還是考得不好,媽媽都喜歡你,你喜歡去做的事情,媽媽也會支持你,這跟你考試成績沒有任何關係。你只要好好學習,用心考試就好了。

很多時候,所謂的無私的母愛、深沉的父愛,也附帶了各種各樣的條件。因為我愛你,所以你要聽我的。因為我愛你,我為你付出了很多,所以你必須取得好成績。因為愛你,為你規劃了一切,所以你必須按我的期待生活。

然而,這還是愛嗎?

愛不是強求,不是控制。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應該是親子關係、生命延續的自然衍生,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發自內心的喜歡。

讓孩子愛上閱讀的心法,愛與耐心比方法更重要


弗洛姆說,愛是一種能力,成年人的愛是付出,而不是索取。

那以愛為前提的教育就必然不是強制性的,更不應該以父母的需求為中心,而應該是相互尊重,相互陪伴中,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施加的影響。

給孩子講故事,就兼具“愛”與“教育”兩大功能。

當你把孩子抱在膝頭,耐心地給他講一個又一個精彩絕倫妙趣橫生的故事,這樣的陪伴絕對會成為孩子最溫暖的回憶,足以溫暖他一生,陪伴他一生。

而這段親密無間的歲月,不只會留在孩子心中,而會成為孩子和家長之間共同的回憶。

雖然一個又一個故事講下來,會讓家長口乾舌燥疲憊不堪,但是看到孩子滿足的眼神,聽到他輕聲的感嘆,聽到他快樂的笑聲,看到他在故事陪伴下的成長,這一切都會成為家長幸福的源泉。

所以說,讀故事的時間就是愛的時間。這樣時間越多,就相當於往孩子愛的庫存中,存儲了更多的愛。

在作者看來,“愛的庫存”就是父母想要教養出好孩子的關鍵所在。“給孩子愛的庫存越多,孩子愈容易教導。或是說,孩子愈願意被教導。”

而故事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有豐富的色彩,豐富的情節,豐富的形象,有樸實無華,深沉內斂,也有天馬行空,無拘無束。

聽一個好故事就像平常一道美食一樣,是有滋味的。每天都在有滋有味的故事中浸潤長大的孩子,他的精神世界必然是充盈美妙的。

然而,現實中很多家長更重視的都是那些有形的,可以被考量的方面,比如學習、特長、語言。

而對於無形的方面,比如愛、自信、健康,不是完全忽略,就是一拖再拖。

其實,養育的基礎就是愛,用作者的話來說:“沒有愛,一切都免談。”

所以,用給孩子講故事的方式,來同時給予愛和教育,是家長們最省時省力的選擇。

讓孩子愛上閱讀的心法,愛與耐心比方法更重要


02 耐心,耐心,耐心,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一句“要贏在起跑線上”毀了多少孩子的童年。

現在很多家長明白了,所要贏在起跑線上,最該努力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因為你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作為沒有任何考核就上崗的家長們,他們對於養育這條路的未來是迷茫的,他們並不知道自己究竟該做些什麼,才真的有益於孩子的成長。

他們太著急了,等不及孩子按照規律一點一點成長起來,等不及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走好自己的路。

他們必須把孩子送進一個又一個輔導班,看著孩子忙碌起來,才能撫平他們內心的焦慮。殊不知這樣才真的毀了孩子的童年,也毀了他們的未來。

耐心,耐心,耐心。耐心對每一個養育者來說都頂頂重要。養育是一場試煉,考驗的就是家長的耐心。

給孩子讀故事,讓孩子愛上閱讀,也需要家長拿出無限的耐心。

一方面,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他們對故事的反應會各不相同,愛上閱讀的時間也會有長有短。家長需要那條心來等待,等待孩子對故事有反應的那一天。

讓孩子愛上閱讀的心法,愛與耐心比方法更重要


而讀書從來就不是可以速成的事情,必須每天堅持持之以恆,孩子才能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培養起對書的感覺,對閱讀的興趣。

特別對於小孩子來說,講故事的行為一旦中斷,隔個三五天或是更久,就會淡忘之情的感覺,讀書習慣的培養就相當於從頭開始。

所以給孩子講故事,每天都講,家長付出極大的耐心。

而如果你想要看到給孩子講故事的效果,然而看到故事裡孩子的積極影響,就讓你擁有更大的耐心去等待。畢竟,每一朵花開都需要時間。

當然,如果孩子愛上了故事,也極需家長們備足耐心。

因為,學齡前的孩子總喜歡反覆聽同一本繪本,反覆聽個幾十遍都不會膩。

一個喜歡聽故事的孩子,他對故事的需求量也是極大的。他不僅會纏著你,讓你每天給他講故事,而一旦講起來,如果你不喊停,他就永遠都沒個完。

所以,想給孩子讀故事,想讓自己的孩子愛上閱讀,家長們,請先拿出十足的耐心吧!

讓孩子愛上閱讀的心法,愛與耐心比方法更重要


03 方法很簡單,貴在堅持

或許有很多家長已經等不及了,又或許很多家長從開始就直接跳到了這一部分,他們著急著想要知道,給孩子念故事書有哪些具體的方法。

先彆著急,在給孩子講故事前,你還需要學會怎樣選書。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玩具書、布書、立體書、洞洞書,這些書極易引起孩子的興趣,當然可以作為孩子最初的啟蒙讀物。

但孩子的成長速度很快,這種書不必買太多,幾本就夠了,因為孩子可能很快就不需要了。

而且,一定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你認為孩子可能理解不了的內容,或許孩子可以很輕鬆地接受。所以,每次選書的時候都要挑一兩本超越孩子現階段閱讀能力的書,看孩子是不是能夠成功接受,即使不可以也不用灰心,因為很快孩子就可以成長的那個階段了。

而為孩子選擇故事書,千萬不要以孩子的喜好為依據。因為孩子總是喜歡選擇那些他知道的,跟動畫片有關的故事。而這樣的故事,往往只是把動畫內容簡單的轉化成了文字和圖畫的形式,完全無法與經典繪本故事相提並論。

但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你喜歡的故事。因為只有你喜歡的故事,你才會更願意給孩子讀,可能堅持每天都讀下去。

當然,如果你實在不知道該怎樣選書,冒險類的故事可以是很好的選擇。

你也可以成那些獲得過大獎的作品,比如國內的國家圖書獎、豐子愷兒童圖書獎、信誼幼兒文學獎等,國外的美國凱迪克獎、美國圖畫書大獎、國際安徒生大獎、英國格林威大獎、德國繪本大獎、美國圖書館協會好書獎、《紐約時報》年度最佳童書。

但是作者並不支持購買的套數,因為一整套書幾十本上百本,雖然可以幫選出的父母節省時間,但一整套書中每一本書的質量並不相同,很有可能會買到不好的故事書,浪費了時間和金錢。

買了書,接下來就要念故事給孩子聽了,買再多書不讀,一切都等於零。

給孩子講故事最重要的就是耐心和堅持,上面已經講過,我們在這不再重複。

給孩子讀故事,你可能需要經歷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看圖說故事,第二個階段是照本宣科。

看圖說故事就是看著圖,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和講解。因為孩子太小的時候,特別是在嬰兒期,他沒法耐下心來聽你念完書上的文字。這時候就需要家長先把書看一遍,或者在講述的時候將上面很少的文字瀏覽一遍,然後用自己的話來講解。

家長都是最瞭解自己孩子的,你可以按照孩子的喜好來講,講講文字的內容,講講畫面的內容,講講細節,講講你想到的東西,逗孩子笑一笑,讓孩子覺得讀書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那愛上讀書就不是一件難事。

所謂照本宣科,就是一字不落的把故事書上的文字念出來。這個階段孩子已經養成了聽故事的習慣,有一顆愛聽故事的心,你就不需要延伸,不需要誇張,不需要表演,只要講故事就好。故事本身已經足夠精彩。

而給孩子念故事書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投入也要專心。因為你的狀態會影響孩子的狀態,你的心不在焉也會讓孩子失去對書的興趣。都不可以感染你的讀物,又怎麼可能感染到孩子呢?一個自己都不愛讀書的家長,又怎麼能要求自己的孩子愛上閱讀呢?

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當然是越小越好,並不是說孩子長大了就完全沒有機會。在孩子還沒有完全獨立前,任何時刻你想要開始都是最好的時機。

想讓孩子愛上讀書,作者給出了6個絕招:

第一,讓你的家中到處都是書。

第二,開闢一個展示區,讓故事書露臉,孩子會更像傾向於選擇這些展示出來的書。

第三,經常帶孩子去書店。

第四,給孩子不用睡覺的特權,用講故事的方式來度過。

第五,做孩子的榜樣,父母也要讀書。

第六,花兒超出想象的錢幫孩子買書。

如果這些你都做到了,那就耐心等待,你的孩子早晚會變成一條書蟲,他會在書中汲取自己需要的營養,成長為你期待的樣子。

讓孩子愛上閱讀的心法,愛與耐心比方法更重要


最後的最後,最想說的依然是愛。

作者也說:“喂故事書,就等於拿愛給孩子吃。如果光聽故事就可以長大,那故事裡的營養成分,就是愛。”

如果你愛孩子,就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陪伴她吧,你一定不會後悔今天做出的這個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