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都是小偷,虽有常人家庭的温暖,但处在法律的边缘

在一个新闻报道中,新闻提到一个小偷家族偷盗的物品中有钓鱼竿,因为他们的爱好是钓鱼。这个在常人眼中看似搞笑的新闻,却引起了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的注意。他将这个平凡又“美丽”的瞬间延伸为一部感人的家庭电影——《小偷家族》。

一家人都是小偷,虽有常人家庭的温暖,但处在法律的边缘

《小偷家族》

1988年东京一所房子里,发现一具死亡的儿童尸体和三个瘦弱的小孩,被称为“西巢鸭弃婴事件”。是枝裕和以此导演了影片《无人知晓》。在看到70年代日本多起婴儿抱错事件后,他又拍出了《如父如子》。这一次,他拍出了《小偷家族》。

是枝裕和总能发现生活中细微的美好和引发的社会问题,他的作品总是从个人或者一个家庭来将社会缩影。是枝裕和在发布会上说:“《小偷家族》不是要探讨家庭,而是透过家庭去呈现日本的社会问题。”

一家人都是小偷,虽有常人家庭的温暖,但处在法律的边缘

《小偷家族》

小偷家族讲述的是一家没有血缘关系的6人靠着互相依靠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有人从事风俗店工作,有人靠偷盗为生。后来他们捡到了祥太和受到父母虐待的百合并加以抚养。生活看似其乐融融,却因为祥太的偷盗被抓,警方介入调查这个怪异的家庭...

影片前半部分和温馨的家庭片并无两样,但通过剧情的层层递进,观众才意识到这是病态和畸形的家庭文化,每个人其实都有着缺点,并影响着其他人。这也是导演是枝裕和的目的,反思我们社会的监管和救济措施。

一家人都是小偷,虽有常人家庭的温暖,但处在法律的边缘

《小偷家族》

被抛弃的家庭——互为亲人

虽然家里6个人中都无血缘关系,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被抛弃者。他们被抛弃,又重组在这个家庭里获得亲人般的温暖。

①奶奶

奶奶是被前夫抛弃的人,她的前夫与小三组建了家庭,从此对她不闻不问。后来她又被儿子抛弃,彻底失去了亲人。柴田治和妻子信代照顾了她的生活起居,成为了“儿子女儿”。

奶奶的养老金是一家人的重要生活支柱,为了让家人能尽可能过上好点的生活,甚至在竭力骗取更高的养老金。

她对于这一家没有血缘关系的家庭,始终认为自己有义务挑起大梁。在她死前最后的时光,一家人去了海边沙滩,她望着一家人背影,默默地说道:“谢谢你们了。”她让家庭有了生活的保障,而家人也让她体验到家庭的温暖,有一个快乐的晚年。

一家人都是小偷,虽有常人家庭的温暖,但处在法律的边缘

奶奶和孙女

②爸爸和妈妈

爸爸柴田治是奶奶收养的孤儿,平时靠偷盗为生。在收养了祥太后他总是在教他如何偷盗,因为这是他会的唯一生存方法。他把自己认为“最好的手艺”传授给祥太,想让他以后也能“自力更生”。

他会变魔术逗祥太开心,会和祥太交流谈心。这样看似畸形的父爱其实透露出他极力想成为一个好父亲,获得祥太的认可。而最后祥太在看着载着柴田治离去的公交车时默默念出了“爸爸”。

一家人都是小偷,虽有常人家庭的温暖,但处在法律的边缘

柴田治与祥太

妈妈信代是被前夫家暴的女人,原生家庭的不幸让她只能沦落到风俗店工作。而柴田治就是她曾经的客人,他帮她杀掉了前夫,从此隐姓埋名的生活。爸爸和妈妈是没有婚姻证明的,但默默的互相帮扶,早已超越了一纸证书,成为了最亲近的人。

一家人都是小偷,虽有常人家庭的温暖,但处在法律的边缘

信代

③儿子与女儿

儿子祥太是被柴田治从车里捡来的,当时他的父母把他锁在车里,柴田治敲破玻璃偷窃时发现的他。祥太知道自己是捡来的,但他并不愿意提到自己的亲生父母。他很开心能生活在“小偷之家”,看来他的原生家庭对他并不负责和关爱。

一家人都是小偷,虽有常人家庭的温暖,但处在法律的边缘

祥太

女儿百合生活在父母虐待的家庭中,她离家出走后父母也不敢报警,怕浑身是伤的百合引起警方注意。

信代和柴田治用了很多时间才将百合受尽虐待的心怀敞开,最终接纳了他们这对“父母”。他们让她明白了真正爱你的人不会用拳脚来表达爱意,而是会紧紧地抱住你。

一家人都是小偷,虽有常人家庭的温暖,但处在法律的边缘

正在画“家人”的百合

他们都是被世界抛弃的人,都受到过原生家庭带来的伤痛。他们在与亲生父母,配偶的相处过程中经历被忽视、被殴打、被强迫。他们在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偷家族”中互相帮扶,是因为他们看到了曾经那个同样软弱无助的自己。

他们没有将以前的伤痕化为怨恨,而是选择了将心中所存不多的爱都传递给彼此。在烟花绽放时,他们被屋檐和高楼大厦遮住了视线,只能听着烟花爆裂的声音,去想象五彩斑斓的绽放。就像他们这个家族,处于底层社会,只能通过自己的生存方式去完成家庭本该有的温馨样子。

一家人都是小偷,虽有常人家庭的温暖,但处在法律的边缘

《小偷家族》


病态的家庭——在法律边缘的家人

①利益维护的脆弱家庭

看似温馨的家庭,真的能做到有血缘关系的亲人那样不为利益而付出吗?或者说看似一切顺利的家庭,在家庭困难时刻能应对危机吗?

柴田治是没有文化的人,出狱后只能从事偷盗之计,他教给祥太的技能也是如此。这种一旦被抓获后就缺少一个劳动力的生活方式有别于正常家庭。

柴田治和信代之所以会和奶奶生活在一起,也是因为她的养老金。而奶奶死后他们还将她的尸体埋在院子里,继续骗取养老金。他们已经为了金钱而违背了道德和法律,如果遭遇了更大的困境或许就会做出超出家庭以外,危害社会的行为。

一家人都是小偷,虽有常人家庭的温暖,但处在法律的边缘

小偷家族

②孩子的畸形成长

收养祥太和百合虽然不是出于利益目的,但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说,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会对他们造成原生家庭同样恶劣的危害。

他们在家庭中感受到的温馨,实则是一种假象。一切的物质生活都建立在偷盗和欺骗之上,那么生活在其中的人都会被影响。祥太学会了偷盗,甚至只有几岁的百合也在耳濡目染中懂得了这个规则:看到想要的东西不需要付钱,只管偷偷拿走就行了。

一家人都是小偷,虽有常人家庭的温暖,但处在法律的边缘

百合

即使他们在原生家庭中受到虐待和无视,也不应该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这对于他们来说仍然是精神上的摧残,畸形的成长。

③正确的家庭

导演是枝裕和最后给故事安排了一切顺理成章的结局,警察介入调查,这个病态搭建的家庭被拆散,祥太和百合都回到了原本的家庭。看似所有的温馨画面被打散,但这其实就是最好的结局。

法律和人情始终是相辅相成的,在人情深度介入的法律案例中我们总会相对科学,相对正确的做出选择。

一家人都是小偷,虽有常人家庭的温暖,但处在法律的边缘

柴田治和祥太

如果祥太和百合没有受到好的照顾,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事情告诉给政府,该剥夺抚养权的剥夺,该送到亲戚家照顾的就照做,一切按照法律来运作。柴田治的生活方式也有正确的方式可循,递交政府失业申请,领取救济金,再从事合法的工作。

而这些或许是他们并不能想到的,在他们有限的认知中,目前的生活方式就是最好的。而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做好的是调查登记和对困难家庭的帮扶。

一家人都是小偷,虽有常人家庭的温暖,但处在法律的边缘

在钓鱼的柴田治和祥太

结语

是枝裕和并没有过多的将批判色彩带入影片,他只是在无声无息的讲述一个故事。是他一手建立了“小偷家族”,也是他一手毁掉了这个家庭。他想让观众和社会关注家庭的问题,社会的问题,毕竟这样的“小偷家族”并不是完全杜撰而来,而是有真实事迹可循。

你认为影片中最感人的片段是什么?“小偷家族”与正常家庭的最大区别你认为是什么?欢迎评论区讨论留言。

文|胡话影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