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我和“引生”一样,希望清风街上一直能听到秦腔

贾平凹,1952 年出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历史上商洛有“秦楚咽喉”之称,要从关中往南方去,东南方向的道路,商洛是必经之地。这条秦岭的道路,既是商路,也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戏路。陇海铁路未通关中以前,水旱码头龙驹寨(今丹凤县城)是南北客商、物资、文化汇流的中心。自古有“陕东南第二门户”之称。龙驹寨(今丹凤县城),由于是由西北通往东南之交通要冲,秦腔、花鼓等剧种在此融汇南北。贾平凹从小生长的环境,使他与秦腔结下了不解之缘。

贾平凹对秦腔有着极深的感情。幼年时,村里红白喜事、逢年过节都会搭台演戏,贾平凹耳濡目染,对秦腔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听戏看戏的时候,贾平凹最为崇拜的就是那些穿着灯笼裤的演员,那时他的心情就和如今的“追星族”一样。贾平凹痴迷秦腔,甚至他娶的第一任妻子韩俊芳,也是当时丹凤县剧团的秦腔演员。他喜欢看戏,对秦腔表演和秦腔演员有独到的见解。

贾平凹:我和“引生”一样,希望清风街上一直能听到秦腔

早年发表过《看戏》《听金伟演奏二胡》《孙存碟》《名角》《观李梅演戏》《关于秦腔〈恩仇夫妻〉的通信》《戏问》等许多散文。贾平凹经过秦腔长时间的感染和熏陶,在日积月累中形成了贾平凹最初的、最基本的地域文化心理素质。秦腔为贾平凹提供了创作素材。秦腔独特的声腔传递来自生命的张力,这与贾平凹文学创作想要表达的主题合二为一。秦腔内含的世界观、艺术观影响了贾平凹的审美观念。贾平凹自觉地、自愿地沉浸在秦腔等民间文化的滋养中,完成了对自我的身份认同。相对于对贾平凹创作中其他方面的研究,如乡土文学、寻根文学、商州系列、神秘叙事等方面,从秦腔入手,是对贾平凹新的定位。放眼全中国,真正受戏曲影响较深的作家其实没有几个,这样从另一个层面说明了贾平凹在文坛以及陕西更具有代表性。

1974 年,贾平凹在《西安日报》上发表散文《深深的脚印》。这是他第一次在省城发行近百万份的党报上公开发表作品。自那时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 45 年。贾平凹是一位勤奋多产的作家,在 45 年来不间断的创作中,他发表了包括散文、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等大量的作品。在他众多的作品中,有两部作品都是以“秦腔”命名的,分别是散文《秦腔》和长篇小说《秦腔》。其中,长篇小说《秦腔》更是在 2008年获得了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秦腔作为贾平凹文学创作的一种重要元素,在他的作品中多有出现。不同的阶段,贾平凹的创作情绪和心态是不同的,秦腔在其作品中呈现的状态也是不同的。贾平凹不同阶段的创作也包含着他对秦腔深切的生命体验与思考。要了解他在文学创作中如何运用和处理秦腔元素的,必须从长篇小说《秦腔》入手。

贾平凹:我和“引生”一样,希望清风街上一直能听到秦腔

贾平凹以秦腔为元素创作,通过人物的塑造,完成了对自身的批判、精神寄托的转移、以及对秦腔艺人和秦腔热爱者发自内心的赞赏。《秦腔》中夏风的经历与贾平凹十分相似。但是仔细观察的话,他们也只是身份和经历比较相似。贾平凹并没有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投入到夏风身上,对他是一种批判的态度。小说的主人公“疯子”引生,才是最像贾平凹的人。他的个性与审美追求与贾平凹十分相似,是贾平凹寄托思想感情的人,体现了贾平凹的别出心裁。《秦腔》中秦腔演员白雪和秦腔放送者夏天智,都是非常热爱秦腔的人,贾平凹心底由衷地热爱和赞美他们身上这种对秦腔从一而终的精神。

一、对秦腔大加赞赏

贾平凹无疑是热爱秦腔的,他把对秦腔的热爱转化为对秦腔化身的赞美与同情。《秦腔》中白雪和夏天智都是秦腔的化身。白雪是秦腔演员,在秦腔没落的时候,不愿意去省城换个更好的工作,一直坚守在剧团里。婚姻也因为白雪坚持以秦腔为事业而破裂。剧团四散纷飞后,她就走乡串村的唱戏。夏天智一生热爱秦腔,是《秦腔》里最爱用收音机播放秦腔的人。夏天智在马勺上画了很多的秦腔脸谱,还把这些脸谱拍成照片出版成书,死的时候也要枕着这本书离去。两个人对秦腔的感情都是忠贞不渝的,他们因为秦腔产生共鸣,互相理解、体谅,不离不弃。

白雪是秦腔演员,但是在《秦腔》中她开口唱秦腔的次数很少,一共只唱过四次。第一次,接唱夏君亭的《石榴娃烧火》:“‘石榴我生来命不强,逢下个女婿是二架梁。石榴我生来命恁瞎,逢下个女婿是肉疙瘩。乃逢下呀女婿,实实是肉疙瘩。’”

第二次,她自己轻唱《桃花庵》:“‘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第三次,剧团巡回下乡,白雪在台上演唱《藏舟》:“‘耳听得樵楼上三更四点,小舟内难坏了胡氏凤莲,哭了声老爹爹儿难得见,要相逢除非是南柯梦间。’”

第四次,夏天智的葬礼上,白雪为夏天智唱《藏舟》。《秦腔》全书约 46 万字,由白雪唱出口的秦腔唱词并不多。一方面是因为白雪害羞,羞于在公公和村上人面前开口唱戏;另一方面是因为秦腔一再衰败,白雪又经历怀孕生子,唱戏的机会实在是太少了。白雪唱了两次《藏舟》,一次是在台上表演,一次是为去世的夏天智。《藏舟》曲调优美又凄苦,胡凤莲在爹爹去世后,十分悲痛,心下无依无靠,身边田公子又不确定是否为可依靠的人,心下更是凄苦。这与白雪的境遇十分相似,夏天智是她的知音。夏天智去世之后,知音难觅,而她和夏风早已经离婚,她心里和胡凤莲一样的凄苦,一曲《藏舟》感人至深。在小说中白雪就是秦腔的化身,秦腔的悲剧是白雪的悲剧,白雪的悲剧也是秦腔的悲剧。

夏天智挚爱秦腔。他说秦腔救过他的命:“那一阵我被关在牛棚里,一天三晌被批斗,我不想活啦,半夜里把绳拴在脑上都绾了圈儿,谁在牛棚外的厕所里唱秦腔。唱得好的很!我想:死啥哩,这么好的戏我还没唱过的!就把绳子又解下来了。这秦腔救过我的命哩!

贾平凹:我和“引生”一样,希望清风街上一直能听到秦腔

夏天智会唱秦腔,会画秦腔脸谱,最爱用收音机播放秦腔。《秦腔》中出现过许多秦腔唱词、曲牌和唱腔,如《钻烟洞》《纺线曲》《韩单童》《三娘教子》《滚楼》《风入松》《烦婆躁》《甘州歌》《白玉楼》《白玉钱》《辕门斩子》《祭沙》等,“苦音双锤代板”“苦音慢板”“花音二倒板”等,这些唱词和曲牌都是由夏天智之手,从收音机里播放出来的。夏天智用收音机播放秦腔的时候,大多是心气不顺的时候,要么因为小辈不孝,要么因为可怜人早逝,要么因为看不惯一些人的行为做法,要么因为要和儿子断绝关系等,直到咽气前都要示意放秦腔。秦腔的曲调跟随着夏天智,他的离去,也带走了清风街秦腔的魂。谢有顺认为,“

秦腔痴迷者夏天智的死,既可以看作是民间精神、民间文化的一种衰败,也可看作是中国乡村最有生命力的部分正在面临消失——这种衰败和消失,并非一夜之间完成的,而是一点一点进行的,到夏天智死的时候,达到了一个顶峰。

夏天智的死,代表了秦腔真正的没落。 白雪和夏天智互为知音,秦腔是他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两个注定要成为一家人,就像村里人说的那样:“‘四叔就好这个么。也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白雪活该就是给你爹当儿媳的。’”

夏天智在得知夏风和白雪婚姻彻底破裂后,坚决不让夏风再进家门,死的时候也坚持不让夏风送葬,还要认了白雪做女儿,给她分家产,并用喇叭高声放《辕门斩子》。夏天智一系列的行为举动,表明了秦腔化身之间的惺惺相惜。就秦腔而言,他们才是一家人、一条心。白雪生娃的时候,夏天智用胡琴拉奏秦腔;夏天智去世时,白雪为夏天智唱秦腔。无论是白雪唱的秦腔,还是夏天智放的秦腔,曲调都是苍凉的。这不但和秦腔的没落衰败有关系,同样和清风街的精神状态有关系。夏天智放出的每一首秦腔,一些不文明现象或是传统文化被代替的现象就伴随在那些曲调中。清风街的传统、文化在一点点地消失,直到他死的时候到达了高潮。

白雪是清风街上公认的无可挑剔的女人。她是清风街长得最好看的女人,还是有名的秦腔演员。“白”姓又是清风街两大姓之一。她低调、孝顺、懂事、善良、正义,是一个集种种优点于一身的完美女人。夏天智是清风街德高望重的老人,他乐善好施、刚直不阿,也是集种种优点于一身的人。他们两人是秦腔的化身,身上拥有很多美好、优秀的品质。贾平凹对他们的赞赏,体现出他对秦腔的喜爱与赞扬。白雪和夏天智都是品德高尚的人,但是他们的命运却都是不幸的。白雪事业不顺、生女残疾、婚姻破裂、知音离世。夏天智父子关系不和谐、身体不适胃癌离世。这些诸多的不幸,既包含着贾平凹对他们深深的同情,也是他对秦腔衰败命运的一种同情。

二、由秦腔引发的批判

《秦腔》乍一看,夏风是最像贾平凹的存在者,两个人都是大家族出身,且在家中都排行老八;父亲在家中都排行老四,都在小学教过书。他们毕业后都留在省城,又都是作家,还是省城的文化名人,而且两个人都娶了县剧团的秦腔演员为妻,后来又都离了婚。以身份和生活经历判断,书中的夏风都是最像贾平凹的存在。但是从精神追求方面看,夏风又不像贾平凹。他不爱秦腔这一点,是与贾平凹最大的不同。况且夏风与白雪婚姻破裂的最大分歧便是秦腔,而贾平凹不是。夏风与贾平凹,是形似而神不似。

贾平凹:我和“引生”一样,希望清风街上一直能听到秦腔

夏风虽然是清风街的人,但是他在《秦腔》中是游离的状态。一方面是因为工作的原因,他不能经常呆在村里,对村里很多具体的人和事都不了解;另一方面也是他自己主观上不想参与村里的事。《秦腔》中夏风一共回过八次清风街。第一次是结婚办酒席;第二次是因白雪怀孕而回;第三次是在县剧团和白雪因为打胎和演戏的事吵架而独回;第四次是帮夏中星办事,办完事回家发觉三伯去世;第五次是白雪生孩子;第六次是夏天智生病,夏风被白雪打电话叫回;第七次是送出院的夏天智回家,这次回家和白雪离婚;第八次是夏天智去世,回家送葬。夏风一次次回到清风街的过程中,除了家里的事情外,还见证了清风街的变化。村里的大事他基本上都晓得,比如,换新的变压器,建立农贸市场,收缴税费等。从夏风一次次的归家中也可以看到他和白雪因戏吵架,生女残疾,婚姻走向破裂的悲剧,以及父子关系决裂,父亲因病去世的不幸。夏风是表面看起来最像贾平凹的人,也是与爱秦腔的白雪和夏天智关系最亲密的人,实际上却是与最爱秦腔的两个人后来关系最疏远和对立的人。

夏风这个人物,出去之后就忘了本,不喜欢自己的传统文化秦腔,对村人和家族琐事冷漠。贾平凹是借这么一个人物来骂自己,是他对自己离开土地出外的一种内疚,对故土的一种内疚,是对自己曾经不负责任的态度和表现的谴责。19 岁离开商洛时,贾平凹发誓要剥了农民的皮,带着一种决绝离开。现如今,回头看这时发现自己骨子里仍旧是农民,是改变不了的事实。《秦腔》中贾平凹对夏风的谴责不仅仅是因为他和白雪离婚,而更多的是对于夏风背离农村的谴责。贾平凹在城市已经呆了几十年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父母的离世,让贾平凹对自己的人生开始了新的审视。几十年后,贾平凹反倒更怀念故乡那个地方。

《秦腔》中真正与贾平凹“神似”的,其实是引生。引生是《秦腔》的主人公,也是故事的讲述者,他痴痴地暗恋着白雪,因为她爱秦腔的缘故,也喜爱着秦腔,在审美追求上与贾平凹十分相似。引生是清风街上的闲人。他基本上天天呆在村里,谁家有个鸡飞狗跳,他全都知道。《秦腔》正是借助他的眼睛去进行观察,通过他的嘴巴讲述清风街的日常生活。从人生经历和社会身份来看,引生与贾平凹有巨大的反差。引生不是一个正常人,患有间歇性羊癫疯,被清风街上的人视为疯子,还因为偷白雪的胸衣被发现,羞愧难当,进行了自我阉割。与夏风不同的是,引生没有得到白雪。他只是从始至终都苦恋着白雪。引生会唱秦腔,时不时地会哼上几句。村上请人唱戏他都会去捧场,还积极参与秦腔振兴活动。不管村里人怎么看待引生,小说中的引生其实是一个善良、乐观、自得其乐的人。他鄙视清风街上打情骂俏、通奸偷情的行为。他对白雪的爱是虔诚、忠贞的。他有过欲望,但是亲手割断了。他对秦腔是热爱的和积极传承的。他对土地是珍惜的,自愿和夏天义去七里沟背石引洪淤地。引生的个性和精神追求确实与贾平凹相似。

贾平凹:我和“引生”一样,希望清风街上一直能听到秦腔

夏风和引生是贾平凹在《秦腔》中“一体两面”的存在。一面,身份与经历的相似,都是省城出了名的作家,娶了秦腔演员做妻子,又都离了婚;一面,精神追求相似,引生无父无母,无妻无子,他爱秦腔,爱土地,热心村里的事情。早前贾平凹就承认过,引生和夏风身上都有他的影子:“夏风由乡村入城市的经历与我有相似之处,而引生的个性与审美追求则与我十分相似。

贾平凹在《秦腔·后记》中说:“我惟一表现我的,是我在哪儿不经意地进入,如何地变换角色和控制节奏。

贾平凹在《秦腔》的进入是不经意的,他通过夏风和引生变换角色和控制节奏。塑造了看起来最像他的夏风,营造厌烦秦腔的情绪,对夏风进行了批判;用了看起来最不像他的引生,表达他内心对秦腔的热爱,对引生进行了肯定,这是贾平凹有意而为。虽然夏风像他,但是他把审美追求寄托到引生身上。前面提到过贾平凹在写《秦腔》的时候写的是真实的农村现状。他不愿意读者把探寻的眼光都集中到夏风身上。夏风是在一次次回到清风街的时候,看到清风街的变化。引生是在“一堆鸡零狗碎的泼烦日子”里见证清风街的历史。不同的叙事视角加深了人们对清风街人、事的印象,让这个在改革开放年代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在传统格局中发生变化的乡村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期农村的一个缩影。 《秦腔》是贾平凹为故乡立碑的作品,以何种方式和感情去写作,贾平凹自己也很纠结,“我的写作充满了矛盾和痛苦,我不知道该赞歌现实还是诅咒现实,是为棣花街的父老乡亲庆幸还是为他们悲哀。

最终他借夏风和引生“一体两面”的存在,以平和、客观的心态去对待故乡,完成了自己的壮举。谢有顺认为:“它虽然是乡土的挽歌,但它里面没有怨气和仇恨,也没有过度的道德审判,这是一个很高的写作境界。

《秦腔》的创作,贾平凹整体上是非常客观的,从他用“疯子”和自我阉割的张引生作为故事的叙述者,就可以看出来。如果说《秦腔》还有部分的主观性,那便是贾平凹借用夏风这个人物对自己进行了批判。

总结

秦腔在贾平凹的生命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贾平凹对秦腔也给予充分的关注与关心。在推动秦腔的传承和发展方面,贾平凹出力不少。贾平凹作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多次以“秦腔”为名作为他作品的命名,这很大程度提升了戏曲秦腔的知名度。另外,他经常去易俗社看戏,参加秦腔界的活动,结识了不少秦腔界的人,还为秦腔艺术表演指点一二,他的这些行为举动都为秦腔带来了不少人气和关注,为秦腔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他多次在公开场合表明“我相信大西北的秦腔会永远传唱”这样的观点,无疑大大增加了秦腔发展的信心。

贾平凹:我和“引生”一样,希望清风街上一直能听到秦腔

我作为一个地道的西北人,其实很愿意看到贾平凹提到秦腔,或是他的创作中出现与秦腔相关的内容,这不仅仅是一种熟悉和亲密的感觉,更是一种怀念和祝愿的心情。我出生于 20 世纪 90 年代,也切身感受到秦腔的衰落。秦腔是陕西珍贵的民间艺术文化。我也与贾平凹先生怀揣着同样的心情,不愿意看到喜欢秦腔的人越来越少,希望秦腔万岁,秦腔只有更好地传承下去,才能永不凋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