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底是自私好,還是不自私好?我贊同人性自私推動社會進步

人都是自私的。

人們在做任何決策的時候,潛意識裡都會考慮這個方案的功能性付出,同時給自己帶來的實際收入和麵子收入。

1、人什麼時候會善良?

對這個人來說,面子收入和實際收入大於功能性付出的時候,

比如:你幫助一個路人,對你來說是施以援手的付出,但對方的收入比你的付出大,會讓你獲得面子收入(此處的面子收入是自我價值觀的體現)。

或者,讓你舉手表決要不要給病人提供免費醫療,你肯定會同意,因為這說明你愛民,善良,但如果讓你為此付出金錢(多繳納醫療基金),這個時候你就會開反覆權衡我的善良和愛心值得我付出多少金錢。

2、人什麼時候會慷慨?

對這個人來說,實際收入和麵子收入加起來大於付出的時候。

比如,如果買一輛500萬的車當然會很有成就感,但我如果考慮欠的錢讓我生活很艱難,那面子上的好處我就放棄了,買個10萬的吧。

或者,各種社交媒體的勸捐甚至逼捐,站在道德的制高點,用“勸捐”的成本推動富豪的真金白銀流向弱勢群體,划算又皆大歡喜。

人到底是自私好,還是不自私好?我贊同人性自私推動社會進步

人到底是自私好還是不自私好?

對於這個問題,我贊同亞當斯密的觀點,亞當斯密認為人性自私推動社會進步。

他說:“每個人不需要關心社會福利,不需要知道怎麼去推動社會進步,只需要關心自己,追求自己的福利就可以了。在這個過程中,有一隻看不見的手,會讓他的努力轉變成對公共事業的推動,這隻看不見的手,會讓他的自私自利推動社會福利的改進。”亞當斯密說的很唯美,說的暴力一點,就是,人們不斷的努力踩在別人的頭上,才造就了人類不斷進步的社會。

要解釋這個觀點,我還是依照我一貫的風格給大家說明三個問題:

1

人們追求的理想願望、美好的事物,其實都是差不多的。

大家對於優質的理解是差不多的,最典型的表現:你想要的東西,別人也想要。

五星級酒店的席夢思燈光氣味、名貴的跑車、Lv的質感等,這些為什麼那麼貴,我不信奉成本論和營銷論,從主觀的角度來講,是因為體驗過的人,都覺得他好,跑車的駕駛感,五星級的舒適感,這些事物是適應大家對於“優質”的理解的。

很多人撐死說不愛這些的原因就兩:1、你對一個事物的估值,是以你為了這個東西願意放棄了的其他價值來衡量;比如說,出去度假住一個性價比高的酒店,並不是你不追求五星級,而是你覺得睡一晚多花了的錢可以品嚐到當地更多更美味的美食。

你到餐廳吃一條魚,你本質上消費的的不僅僅這個蛋白質,你還消費了口感、餐廳的服務、裝修、或者這個餐廳給你帶來的榮譽感,同樣一份錢選擇花在什麼地方,取決於你對這些因素的排序。

2、需求只會層層遞進,如果你還沒到那個格局,就不會理解到那個階層的需求。比如說你不想要別墅覺得太大了不想打掃,其實到了需求奢華別墅的層級時,家裡的打掃根本就不是自己該做的事情。

我一直在思考什麼叫做三觀不合,我覺得就是在有限的資源裡面,我追求的利益方向和你追求的利益方向出現了分歧。關於三觀不合的問題我思考了很久,我想,雖然這個無限資源的條件不可能出現(這個資源並不只包括足夠的金錢),但假設真的出現了,變成他們得到的資源是無限的,也許他們最終追求的東西就會變成一樣的,根本不存在三觀不合的說法了。

2

每個人的目標其實都在追求著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自私”這個詞跟“利己”是等價的。

規則和道德都是由一群人建立的,人建立的規則都是“利己”的。你能力比別人高,你就會擁護自由體系,讓你的財產得到保護而不是財富被迫流向被那群不如你的人。你的能力不如大部分人,那你就會擁護平等體系,支持社會福利,支持縮小貧富差距。

原來的社會告訴你要懂人情世故,要遵從習俗,但老一套的習俗和人情世故只會把你拉向那一群遵從它的人群的平均水平。但現在是講市場經濟,社會變了,潛規則也在變,人情世故也在變,現在的潛規則在無形的教導著年輕人自私一點,如果你真的想要做成什麼事,就只能自私的將最好最珍貴的時間投放在自己身上,最終大家都會羨慕那些知道自己要什麼,行動力超強,勇於活出自我的的自私者。

3

美好的事物其實是由自私的初衷帶來的。

我昨天在圖書館看到很多禁止吃零食、禁止接聽電話的標語,我就思考為什麼大家都很遵守這個規則,我想到本質的原因是因為我不想坐在我旁邊的人接電話吃零食,我希望有一個安靜的環境,所以我也願意付出成本去遵守這個規則。

特別推薦“自私的基因”這本書,同時也贊同莫小龍在知乎的文字:

道德是老人的自私,損害了年輕人權益。

自由是富人的自私,堵塞了窮人的上升通道。

平等是窮人的自私,不尊重富人的勞動成果。

法制是讀書人的自私,傷害了本可以靠武力掠奪的人。

但道德,自由,平等,法制,不都是好東西嗎?

人類的所有美好不正是自私帶來的嗎?

所以,都2019年了,你還覺得“自私”是個貶義詞?

人到底是自私好,還是不自私好?我贊同人性自私推動社會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