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底是自私好,还是不自私好?我赞同人性自私推动社会进步

人都是自私的。

人们在做任何决策的时候,潜意识里都会考虑这个方案的功能性付出,同时给自己带来的实际收入和面子收入。

1、人什么时候会善良?

对这个人来说,面子收入和实际收入大于功能性付出的时候,

比如:你帮助一个路人,对你来说是施以援手的付出,但对方的收入比你的付出大,会让你获得面子收入(此处的面子收入是自我价值观的体现)。

或者,让你举手表决要不要给病人提供免费医疗,你肯定会同意,因为这说明你爱民,善良,但如果让你为此付出金钱(多缴纳医疗基金),这个时候你就会开反复权衡我的善良和爱心值得我付出多少金钱。

2、人什么时候会慷慨?

对这个人来说,实际收入和面子收入加起来大于付出的时候。

比如,如果买一辆500万的车当然会很有成就感,但我如果考虑欠的钱让我生活很艰难,那面子上的好处我就放弃了,买个10万的吧。

或者,各种社交媒体的劝捐甚至逼捐,站在道德的制高点,用“劝捐”的成本推动富豪的真金白银流向弱势群体,划算又皆大欢喜。

人到底是自私好,还是不自私好?我赞同人性自私推动社会进步

人到底是自私好还是不自私好?

对于这个问题,我赞同亚当斯密的观点,亚当斯密认为人性自私推动社会进步。

他说:“每个人不需要关心社会福利,不需要知道怎么去推动社会进步,只需要关心自己,追求自己的福利就可以了。在这个过程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会让他的努力转变成对公共事业的推动,这只看不见的手,会让他的自私自利推动社会福利的改进。”亚当斯密说的很唯美,说的暴力一点,就是,人们不断的努力踩在别人的头上,才造就了人类不断进步的社会。

要解释这个观点,我还是依照我一贯的风格给大家说明三个问题:

1

人们追求的理想愿望、美好的事物,其实都是差不多的。

大家对于优质的理解是差不多的,最典型的表现:你想要的东西,别人也想要。

五星级酒店的席梦思灯光气味、名贵的跑车、Lv的质感等,这些为什么那么贵,我不信奉成本论和营销论,从主观的角度来讲,是因为体验过的人,都觉得他好,跑车的驾驶感,五星级的舒适感,这些事物是适应大家对于“优质”的理解的。

很多人撑死说不爱这些的原因就两:1、你对一个事物的估值,是以你为了这个东西愿意放弃了的其他价值来衡量;比如说,出去度假住一个性价比高的酒店,并不是你不追求五星级,而是你觉得睡一晚多花了的钱可以品尝到当地更多更美味的美食。

你到餐厅吃一条鱼,你本质上消费的的不仅仅这个蛋白质,你还消费了口感、餐厅的服务、装修、或者这个餐厅给你带来的荣誉感,同样一份钱选择花在什么地方,取决于你对这些因素的排序。

2、需求只会层层递进,如果你还没到那个格局,就不会理解到那个阶层的需求。比如说你不想要别墅觉得太大了不想打扫,其实到了需求奢华别墅的层级时,家里的打扫根本就不是自己该做的事情。

我一直在思考什么叫做三观不合,我觉得就是在有限的资源里面,我追求的利益方向和你追求的利益方向出现了分歧。关于三观不合的问题我思考了很久,我想,虽然这个无限资源的条件不可能出现(这个资源并不只包括足够的金钱),但假设真的出现了,变成他们得到的资源是无限的,也许他们最终追求的东西就会变成一样的,根本不存在三观不合的说法了。

2

每个人的目标其实都在追求着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自私”这个词跟“利己”是等价的。

规则和道德都是由一群人建立的,人建立的规则都是“利己”的。你能力比别人高,你就会拥护自由体系,让你的财产得到保护而不是财富被迫流向被那群不如你的人。你的能力不如大部分人,那你就会拥护平等体系,支持社会福利,支持缩小贫富差距。

原来的社会告诉你要懂人情世故,要遵从习俗,但老一套的习俗和人情世故只会把你拉向那一群遵从它的人群的平均水平。但现在是讲市场经济,社会变了,潜规则也在变,人情世故也在变,现在的潜规则在无形的教导着年轻人自私一点,如果你真的想要做成什么事,就只能自私的将最好最珍贵的时间投放在自己身上,最终大家都会羡慕那些知道自己要什么,行动力超强,勇于活出自我的的自私者。

3

美好的事物其实是由自私的初衷带来的。

我昨天在图书馆看到很多禁止吃零食、禁止接听电话的标语,我就思考为什么大家都很遵守这个规则,我想到本质的原因是因为我不想坐在我旁边的人接电话吃零食,我希望有一个安静的环境,所以我也愿意付出成本去遵守这个规则。

特别推荐“自私的基因”这本书,同时也赞同莫小龙在知乎的文字:

道德是老人的自私,损害了年轻人权益。

自由是富人的自私,堵塞了穷人的上升通道。

平等是穷人的自私,不尊重富人的劳动成果。

法制是读书人的自私,伤害了本可以靠武力掠夺的人。

但道德,自由,平等,法制,不都是好东西吗?

人类的所有美好不正是自私带来的吗?

所以,都2019年了,你还觉得“自私”是个贬义词?

人到底是自私好,还是不自私好?我赞同人性自私推动社会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