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十誡》第七誡:自己不去把握,完全信賴專家


《管理十誡》第七誡:自己不去把握,完全信賴專家

1.不要偏離自己的方向

可口可樂公司時常會聘用一些外部專家,他們經常建議公司往多元化經營發展。有一次,公司聽從了一些顧問的建議,收購了一家紅酒公司。這家公司看起來很不錯,有多位管理精英,還擁有一個獨立的紅酒品牌。

當時,羅伯特·伍德拉夫已經80多歲高齡了,儘管他並不參與公司的日常決策,但是他對公司的影響力依舊很大。他決定親自去看一看這家“自己”買下的公司,因此,這位受人尊敬的紳士帶上自己的醫生和幾個朋友,搭乘一架公司的專機來到了加利福尼亞州。回來之後,他和當時的首席執行官郭思達及作者一起吃了頓中飯,並達成了共識,將對紅酒公司進行深入瞭解。

他們讓紅酒公司的管理層假設,如果從當時到1990年間管理層所做的每個決策都是完美的,預測一下公司的投資回報。結論是即便經營順風順水,最後的投資回報最多隻能和公司的資本支出持平。這讓大家陷入了沉思。

就在不知該怎樣從紅酒業中賺得可觀的利潤時,另外一家公司的人打來了電話,表示對紅酒公司很感興趣。可口可樂公司“很不情願”地和他們進行了談判,最後的交易結果雙方都很滿意。

《管理十誡》第七誡:自己不去把握,完全信賴專家


2.外人往往只能看到問題的表層

作者提到另一個專家們最喜歡的建議,就是讓公司不斷推出新產品。1985年四五月間,可口可樂公司在全美國大張旗鼓地推出了新可樂,結果是公司的電話立刻被打來的抱怨電話佔了線。在短短几周內,公司就收到了40萬次電話和郵件投訴。甚至還有民眾舉行了遊行示威,對新可樂進行抗議。公司的幾位灌裝廠老闆因此連高爾夫球也打不了,因為他們一進俱樂部就有人來跟他們抗議。推銷人員一進商店就會受到辱罵。很多人開著卡車去商店,成箱成箱地購買老可樂,當時搶購的場面可謂蔚為壯觀。

然而,公司聘請的營銷專家告訴我們新可樂一定會取得巨大的成功,只不過是時間問題。作者一度也是這樣認為的,而最終說服作者不再固執己見的是一位85歲的老太太。她從加利福尼亞州科維納的一個療養院哭著打來電話,當時作者剛好在客服中心,所以接到了她的電話。她在聽筒那邊哽咽著說:“你們搶走了我的可樂。”

“您最近一次喝可樂是在什麼時候呢?”作者問道。

“哦,我記不清了,估計是在20年還是25年前吧。”

“都過了這麼久了,您為什麼還這麼難過呢?”作者繼續問道。

“小夥子,你們在褻瀆我的青春時光,你們再也不要這樣做了。你們難道體會不到老可樂對我有什麼重要含義嗎?”

作者馬上明白了,根本不是什麼口味問題,也不是什麼市場營銷問題。所有的專家和數據都在誤導他們,其實這是一個很深刻的心理問題。一個品牌的定義並非你和我腦子裡所想的含義,它其實是每個消費者心中所想的形象。因為各個國家的很多消費者都在喝可樂,因此它的定義在每個人心中都不一樣。

作者得出結論,即便花上一大筆錢,最後也沒法讓新可樂的市場推廣取得成功。於是他在電視上宣佈,公司會重新生產老可樂,並把它命名為“經典可樂”。結果,全美國人都興奮得手舞足蹈,公司收到了很多鮮花和表揚信,整件事情的峰迴路轉和圓滿結局就像好萊塢的經典喜劇。接下來,建議公司採用新可樂配方的專家繼續去別處“幫助”其他人了。

《管理十誡》第七誡:自己不去把握,完全信賴專家

3.推崇個人天才是狹隘的

作者講述了一個經典的故事:10月到了,一個印第安部落的酋長認為當年冬天會很冷。因此,他就讓部落裡的人去撿柴火。為了驗證自己的判斷,酋長特意給國家氣象臺打電話,向一位氣象學專家詢問當年的冬天會不會很冷。氣象專家說:“根據我們的預測指標,我們覺得今年冬天會很冷。”因此,酋長就讓部落成員去撿更多的柴火來避寒。一週後,酋長又給國家氣象臺打電話詢問,氣象專家確認說嚴冬就要到來。酋長讓部落成員不要放過能找到的每一根柴火。半個月過後,酋長又給國家氣象臺打電話,問那位氣象專家:“你確信今年冬天會很冷,是嗎?”專家答道:“當然確信咯,因為現在印第安人正發瘋似的撿柴火呢。”

一些專家的判斷一錯再錯。但是,他們依舊四處活躍,不斷衝進企業和政府大廈,到處兜售一些所謂的專家新發現、新預測、新術語和一些反芻過的“新思想”。

曾經的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正是因為犯下了這一誡才導致了破產。1994年,約翰·梅里韋瑟和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邁倫·斯科爾斯以及羅伯特·默頓創立了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公司創立後的最初三年裡,公司的盈利之豐厚簡直讓人難以置信。截至1998年年底,公司一共投資了大約900億美元,其中大多數資金都是借來的。儘管這是筆巨資,但是沒有任何人擔心,因為大家覺得三位專家提出的投資理論雖然外人很難完全參透,但是看起來似乎永遠不會失敗。


《管理十誡》第七誡:自己不去把握,完全信賴專家

這三位專家設計併成功推銷出去的“傑出”體系最後被證明為一場賭博遊戲,但是因為人們很願意相信專家,他們幾個人設計出的荒唐鬧劇騙過了華爾街一些最精明的投資人。

2007年,美國的金融體系陷入了危機,原因是很多投資人採用的統計模型都低估了次級抵押貸款的危險。人們對此的解釋是“模型錯誤”。其實,這並不是什麼模型錯誤,而是人為造成的錯誤。金融界的天才們不斷地在海市蜃樓中播下魔豆,而當這些魔豆沒有成長為搖錢樹後,每個人都覺得很驚愕。其實過分推崇專家和天才的狹隘洞見,往往就會弄巧成拙。

這一點在管理大型企業的時候就顯得尤為突出。管理是一門藝術,而不是一種科學。如果遇到那些想要量化人類行為的專家,你就要保持警惕了。在作者看來,用數字來衡量一切的做法是一種缺乏想象力的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