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五道槓”少年,卻畢業於普通民辦三本院校,是誰毀了他?

他叫黃藝博,曾經是武漢市華師一寄宿學校的學生,畢業於武漢市江漢區滑坡路小學,前中國少先隊武漢市副總隊長。當別的孩子還在為掛著“三道槓”或者“二道槓”沾沾自喜的時候,他佩戴的是“五道槓”。

因為佩戴“五道槓”,曾經紅遍網絡。據多種媒體稱:黃藝博很小的時候就從自己的外婆那裡熟知了許多歷史人物故事,如成吉思汗、劉邦、朱元璋等。兩三歲的時候開始看《新聞聯播》,7歲開始堅持每天讀《人民日報》、《參考消息》。

他是“五道槓”少年,卻畢業於普通民辦三本院校,是誰毀了他?

曾經榮獲2007年“武漢市十佳少年”提名獎及“全國百名中國優秀好少年”稱號。當選為“第二屆武漢現代少年形象大使”,黃藝博初中以來先後三次榮獲武漢市“優秀學生幹部”、首屆“武漢十大孝星”、“武漢市愛心好兒童”、“湖北省優秀共青團員”等榮譽稱號。

2016年,黃藝博通過了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自主招生。 但是,在當年的高考中,由於分數太低,未被錄取。最後只能就讀於武漢學院英語專業。武漢學院原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獨立學院,如今獨立成為一所民辦高校,也就是我們通常概念中的“三本高校”。

他是“五道槓”少年,卻畢業於普通民辦三本院校,是誰毀了他?

那麼,如此優秀的少年,為什麼最後淪為一名普通民辦高校的學生呢?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現代版的“傷仲永”呢?

父母為了眼前的利益,而忘記了給孩子一個長遠的未來

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讓兩個孩子走進了人們的視線,一個是臺前的林妙可,一個是幕後的楊沛宜。然而,兩個孩子父母不同的選擇,卻讓她們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最初的選擇,都已經為孩子未來的命運埋下了伏筆。

他是“五道槓”少年,卻畢業於普通民辦三本院校,是誰毀了他?

林妙可的父母帶著她頻繁參加各種節目、商演、代言,卻忽視了對孩子自身能力和素質的提高。因此很多人不是說她耍大牌,就是批評她沒素養。林妙可從3歲就開始學習跳舞,新疆舞、西藏舞、蒙古舞都能信手拈來。但是,真實的表演甚是尷尬,十八般舞藝樣樣稀鬆,每樣只學了點皮毛罷了。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有些父母,偏偏因為眼前的利益,而忘記了給孩子一個長遠的未來。

他是“五道槓”少年,卻畢業於普通民辦三本院校,是誰毀了他?

和林妙可的家長不同,事件的另一位主角——楊沛宜,她的父母卻做出了迥然不同的選擇。任它“滿城春色宮牆柳”,我自“獨上西樓勸斜陽”。 就在林妙可的父母全天下去“推銷”自己女兒的時候,楊沛宜的父母讓自己的女兒漸漸淡出公眾視野,重新迴歸到一個普通學生的身份。 2009年,年僅八歲的楊沛宜被全球著名的唱片公司金牌大風看中,發行了單曲,並且為當年大火的《喜羊羊與灰太狼》獻唱主題曲。但是楊沛宜的父母很快就後悔了自己的決定,他們拒絕了唱片公司對自己女兒的包裝。

父母官本位主義的思想,影響了孩子的價值觀

"官本位"是一種以官為本、以官為貴、以官為尊為主要內容的價值觀。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文化致使這種思想意識深入中國社會的層層面面,甚至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即“糟粕”的那部分。然而,這樣的價值觀卻並沒有因為是糟粕,而被摒棄,甚至已經像"病毒"一樣,傳染給了下一代。孩子們會覺得:當官就是可以管人,當官可以獲得好處,當官同學們就會巴結自己。

他是“五道槓”少年,卻畢業於普通民辦三本院校,是誰毀了他?

黃藝博可以算是學生幹部的典型代表了,而且,他的"五道槓"更是學生幹部中的最高級別。有了這個護身符,他可以獲得很多的榮譽;可以得到名校的推薦;可以比其他的孩子高人一等。難怪我們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學校裡有個一官半職,孩子也是不遺餘力、想盡辦法,什麼拉票、賄選、拉幫結派等本該出現在成年人的世界裡的行為,小小年紀的他們也是學會了。打官腔、站C位、擺POSE,學起來惟妙惟肖,做起來是有板有眼。

他是“五道槓”少年,卻畢業於普通民辦三本院校,是誰毀了他?

孩子還小,作為父母,最為重要的應該是讓孩子學會獨立和成長,別心急火燎地什麼事情都大包大攬,幫孩子決定未來的出路。也許你認為的出路,對孩子來說再往前走只有盡頭,沒有出口。正如茨威格說過:“她那時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不經過積澱的橫空出世。

一個急功急利的父母,即便一開始收穫了鮮花與掌聲,最後贈送給孩子的也會是一份最糟糕的成人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