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人類的教科書,《與領導幹部談歷史》出版發行

歷史是人類的教科書,看待腐敗問題要從歷史的角度來審視。歷史思維是唯物的思維,是分析一切問題的基本出發點,但歷史思維只有與辯證思維相結合才是真正科學的思維。秉持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思維和辯證唯物思維,科學看待腐敗與反腐敗,是我們今天需要具備的哲學素養。這是卜憲群在《與領導幹部談歷史》所闡述的觀點。

《與領導幹部談歷史》一書於今年3月由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卜憲群撰寫。本書從“樹立正確的大局觀、歷史觀”“中國古代社會建設與民族關係”“歷史是人類的教科書”“中國古代吏治及其當代啟示”“廉政文化的現代價值與實踐意義”“汲取治國理政的歷史智慧”等六個方面,挖掘歷史、把握當代,系統歸納和分析中國古代政治文化的內涵,多層次、多角度回顧和總結中國歷史上治國理政的經驗教訓,揭示中國歷史的獨特發展道路與規律,弘揚中華文化的政治智慧。 其中,“看待腐敗問題的歷史、哲學和文化思考”是該書的一大亮點。

從歷史的角度看待腐敗,要看清腐敗源遠流長,根深蒂固,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有其不同的表現形式和內涵,又具有一定的複雜性和長期性。在《與領導幹部談歷史》中清晰地闡述了從夏王朝建立後的第二代就已經出現了“不恤民事”“娛以自縱”的太康,致使夏王朝幾近滅亡。又比如書中列舉了我國最早明確記載的行賄,發生在公元前873 年(厲王時期)的一件貴族因為土地糾紛而行賄的事件。腐敗並沒有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社會形態的進步而退出歷史舞臺。腐敗猶如痼疾頑固地植根於封建政治體制之中,是歷代王朝政治黑暗的典型寫照,是統治階級及其王朝覆滅的根本原因。而權錢交易、權權交易、用人不公、貪婪奢靡、正氣不張、枉法瀆職、無所作為等種種腐敗現象較奴隸制時代更復雜多樣。封建王朝的覆亡,都與此不可分離。無所顧忌的腐敗不僅會引發嚴重的社會危機,也會引發政治危機。因此,有腐敗必然有反腐敗,這也是人類政治文明的共同特徵。

卜憲群在《與領導幹部談歷史》中用唯物歷史觀的角度看腐敗是全書的精髓之一。他在書中寫道:腐敗現象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並非我國曆史上獨有。腐敗導致政治統治滅亡,在人類文明史上也是常見現象。中華民族數千年來走著一條與其他民族不同的獨特道路,既形成了富有生命力的優秀廉政傳統文化,創造出中華民族多個文明輝煌的高峰,也因封建社會的長期延續,專制君權與封建官僚政治的強大,封閉式的自然經濟長期存在,宗法血緣關係的凝固性,形成了許多糟粕文化,為腐敗提供了土壤。因此,剷除這些土壤還需要很長時間。

縱覽全書,《與領導幹部談歷史》一書以史為鑑、知古鑑今,從歷史的角度闡釋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歷史必然性。本書既有利於廣大領導幹部從歷史中汲取智慧,提高歷史思辨能力、提升自身知識素養,更有利於廣大領導幹部從歷史中尋求成敗教訓、總結得失經驗,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價值觀。

歷史是人類的教科書,《與領導幹部談歷史》出版發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