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抗疫典型】戰“疫”潮頭“擺渡人” ——記中部戰區陸軍某舟橋旅“戰‘疫’運輸突擊隊”


在疫情防控戰場上,有一支特殊隊伍,他們既不是醫生,也不是護士,但

時刻整裝待發,衝鋒在第一線,輸送著一批批溫情“快遞”。

【一線抗疫典型】戰“疫”潮頭“擺渡人” ——記中部戰區陸軍某舟橋旅“戰‘疫’運輸突擊隊”

這是一股鋼鐵洪流,更是一座城市強勁跳動的脈搏。為保證疫情防控期間武漢市生活醫療物資正常供應,中部戰區陸軍某舟橋旅40名官兵組成“戰‘疫’運輸突擊隊”,編入駐鄂部隊抗擊疫情運力支援隊,擔負武漢市生活物資網點和醫療單位運輸建築材料、醫療器材運輸保障任務。

【一線抗疫典型】戰“疫”潮頭“擺渡人” ——記中部戰區陸軍某舟橋旅“戰‘疫’運輸突擊隊”

這是一群奮戰在戰“疫”潮頭的“擺渡人”,他們甘做一直在路上的“無名英雄”,默默用行動撐起特殊時期的“鋼鐵運輸線”;他們迎著晨曦、披著夜幕,給這座按下“暫停鍵”的城市帶來了生機與希望。

武漢按下“暫停鍵”——

只要人民需要,我們就會衝鋒在前

1月23日,湖北省武漢市史無前例地宣佈“封城”。

很多人想到的第一個問題是:吃飯怎麼辦?

武漢市的生活物資,約七成來自外省採購。受疫情影響,武漢市物流配送企業員工尚未復工,市場保障供應人力運力嚴重不足,市民生活保障遇到了難題。

【一線抗疫典型】戰“疫”潮頭“擺渡人” ——記中部戰區陸軍某舟橋旅“戰‘疫’運輸突擊隊”

“我有經驗,讓我去!”當接到駐鄂部隊要組建抗擊疫情運力支援隊的命令後,四級軍士長陳正君便主動請纓“參戰”。

今年是陳正君當兵的第13個年頭,他曾參加2015年“東方之星”沉船救援、2016年湖北地區抗洪搶險、2019年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等大項任務,經驗豐富。

河北唐山籍“00後”戰士王憶安,從小聽著唐山大地震的故事長大,這次旅裡抽組“戰‘疫’運輸突擊隊”,他第一個報了名:“我要像當年全國支援唐山一樣來支援武漢,這次如果缺席了,我將終生遺憾。”

2月2日,原本是該旅二營排長羅靈和未婚妻齊安麗領結婚證的日子。春節訂婚、年後領證、辦酒席……原本是一個幸福難忘的假期,突然暴發的疫情卻打亂了羅靈的全部計劃。

“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抗疫前線急缺物資,必須帶頭衝在前,為疫情防控盡一份力!”羅靈在請戰書中這樣寫道。

【一線抗疫典型】戰“疫”潮頭“擺渡人” ——記中部戰區陸軍某舟橋旅“戰‘疫’運輸突擊隊”

看到運輸隊一來,中商超市中南店的店長孫海深深地舒了口氣:“子弟兵真是幫了我們大忙,他們運送的瓜果蔬菜都是保質保量,從來沒有遲到過。”

在孫海看來,綠色軍車給大夥兒增添了信心,帶來了希望。

滾滾車流,保障著荊楚大地的正常運轉。

兩個多月以來,這支承載著市民希望的“戰‘疫’運輸突擊隊”跑遍武漢三鎮。累計出動人員1600多人次、運送生活物資3100餘噸,接運軍地支援醫療隊物資14批次,為各大醫療機構運送物資2000餘件套,安全行車8.5萬多公里……每一個數字都記錄了官兵不畏艱險、使命必達的勇氣和擔當。

戰“疫”一線,有多少義無反顧,就有多少親情守望。

戰士萬鵬怕父母擔心,瞞著家人請戰,直到旅裡的慰問信寄到家中,父母才知道兒子到了一線。父母對萬鵬說:“你放心,政府把我們照顧得很好,你要聽黨的話,堅決完成好任務!”

負責協調聯絡工作的張卓軒是武漢本地人,父親是一名人民警察,疫情暴發以來,父子倆一直奮戰在抗疫一線。2月18日,執行任務的張卓軒在路上偶遇巡邏的父親,兩人相互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他說:“上陣父子兵,我要和父親一起為武漢的‘春天’堅守。”

分隊長董波的新婚妻子石亞萍是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的一名護士,小兩口年前剛辦完婚禮,她主動放棄年假,留在一線“參戰”。她這樣向單位表態:

“丈夫是軍人,他在一線戰鬥,我是醫護戰士,也要和他一起戰鬥!”

這是一場“戰鬥”——

晝夜不息,也要使命必達

“我是一個有著25年黨齡的老黨員,經驗豐富,有信心完成好任務!”得知有支援地方抗擊疫情的任務,副旅長吳廣立即向組織請戰。

儘管家裡4位高齡老人和4歲多的孩子特別需要照顧,但吳廣悄悄安頓好家事,“搶接”了帶隊出征的重任。

2月3日晚,武漢市連夜建設方艙醫院。一夜之間,要讓分散在武漢三鎮的數千張床位設施全部配齊到位。

【一線抗疫典型】戰“疫”潮頭“擺渡人” ——記中部戰區陸軍某舟橋旅“戰‘疫’運輸突擊隊”

這是一場硬仗!吳廣帶領“戰‘疫’運輸突擊隊”40名隊員,緊急馳援武昌區洪山體育館方艙醫院建設。

一夜無眠。官兵奮戰12小時,完成106套單人床、1000套桌椅的轉運工作,確保了方艙醫院按時投入使用。

運輸突擊隊成立以來,常常會執行這樣高強度的任務,他們叫響“一名黨員一面旗幟”的口號,事事處處比標準、比吃苦、比奉獻。哪裡任務最重、哪裡風險最大、哪裡要出夜車戰通宵,黨員就在哪裡。

一聲令下,隨時出發。2月5日晚,一道馳援火神山醫院的命令傳來。

“我是黨員,讓我去”“作為一名老黨員,我不去誰去”“我們年輕理應多幹”……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爭得不可開交。

“危險面前,黨員先上!”分隊長董波當即點齊27名黨員骨幹和入黨積極分子,帶著醫療物資奔赴火神山醫院,直到第二天凌晨4點才返回駐地。

此時的火神山醫院一片忙碌,看著連夜送到的醫療物資,工人們豎起了大拇指。

【一線抗疫典型】戰“疫”潮頭“擺渡人” ——記中部戰區陸軍某舟橋旅“戰‘疫’運輸突擊隊”

那天,為火神山醫院運送物資回來後,21歲的下士曾珍禎再次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他說:“當先鋒打頭陣的總是黨員,我要爭取早日加入黨組織!”

30年前,曾珍禎的父親入伍時,駐地發生地震。父親第一個報名參加搶險突擊隊,因表現突出火線入黨。“我要像父親那樣,到最艱苦的一線戰鬥,請組織考驗我。”

曾珍禎說。

2月21日,由於任務完成出色,曾珍禎被批准火線入黨。

曾珍禎所在的“戰‘疫’運輸突擊隊”,40名隊員中67.5%是黨員,剩餘的隊員將入黨申請書遞交了一次又一次,他們“哪裡危險哪裡去”“有任務第一個上”的決心意志堅如磐石。

這是一種傳承——

守好每一捆蔬菜,就是守護萬家燈火

“這個我們不能要,居民們更需要。”2月11日,四級軍士長陳棟彬組織裝載完貨物,擦了一把額頭上的汗,帶隊離開某配送中心時正是午飯時間,物流園經理李小紅拿出一箱牛奶,硬要塞給戰士們,但被戰士們婉拒了。

駛離配送中心後,他們將車開到開闊處,拿出隨身攜帶的自熱米飯,簡單加熱了一下,就坐在路邊的石頭上匆匆吃了起來。

這時,陳棟彬又順著車隊走了一圈,把每輛車都檢查了一遍。“車上的貨物不捆綁結實,就有可能散落下來……”為確保貨物裝載牢靠,官兵們自創“五點式”固定法。

【一線抗疫典型】戰“疫”潮頭“擺渡人” ——記中部戰區陸軍某舟橋旅“戰‘疫’運輸突擊隊”

在他們看來,守好每一捆蔬菜,護好每一箱禽蛋,就是守護萬家燈火。

“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永恆不變的宗旨來自精神的傳承。

該旅是一支在九八抗洪中榮立赫赫戰功、被中央軍委授予“抗洪搶險模範旅”榮譽稱號的英雄部隊。

多年來,他們始終注重紅色文化薰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黨史、軍史、旅史等紅色文化內容,讓官兵明白“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依靠誰、為了誰”等根本問題。

陳棟彬的班長叫張步林,1995年12月入伍,是一名參加過九八抗洪的老兵。退伍前,他告訴陳棟彬:“‘抗洪搶險模範旅’這面旗幟是官兵用生命換來的,一定要把這份榮譽守護好,傳下去。”

【一線抗疫典型】戰“疫”潮頭“擺渡人” ——記中部戰區陸軍某舟橋旅“戰‘疫’運輸突擊隊”

“老班長們用生命贏得榮譽,我們一定不負重託,把任務完成好。”疫情發生後,列兵韋龍威主動請纓,成了該旅參與此次任務年齡最小的一名戰士。

和韋龍威一樣,官兵用使命必達的速度,運送瓜果蔬菜、油鹽醬醋……任憑颳風下雨、病毒肆虐,只要他們在路上,尋常百姓家的“煙火氣”就會綿延不斷。

春風吹拂漢陽樹,芳草又綠鸚鵡洲。從受命之日起,運輸突擊隊就是戰“疫”潮頭“擺渡人”,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迷彩車隊的影子。在這個特殊的季節,一輛輛滿載市民生活物資的軍車,感動著一座城市,激勵著萬千市民。

攝影:張卓軒、吳廣、羅靈、曾珍禎

【一線抗疫典型】戰“疫”潮頭“擺渡人” ——記中部戰區陸軍某舟橋旅“戰‘疫’運輸突擊隊”

【一線抗疫典型】戰“疫”潮頭“擺渡人” ——記中部戰區陸軍某舟橋旅“戰‘疫’運輸突擊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