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投资水平在哪个段位?

俗话说:

好看的皮囊万万千,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在股票与基金市场,勤劳的投资者也是千千万,可真正赚钱的好像并不多。

最近小联看见个段子,跟大家分享一下,炒股票、投基金的童鞋们来看看,你们都在哪个段位?

小学生水平:金叉死叉;

中学生水平:放量缩量;

高中生水平:均线+MACD+成交量;

大一:自制主图副图、画趋势线;

大二:加入形态学(老鸭头、头肩顶);

大三:追热点、龙头打板;

大四:打板亏很多,开始学习各种战法;

研一:缠论、波浪、道氏理论、江恩战法学了依然无用;

研二:怀疑市场,短线变中线,中线变长线,价值投资簇拥者;

研三:认为专业的事应该交给专业的人,开始买基金。

“股票、基金投资学位评选委员会”:孺子可教也,准予毕业!

投资段位上升的过程,其实也是投资者逐步认知市场,抛弃短线交易并拥抱价值投资的过程。

很多初学者虽曾多次听过“短线不赚钱”,也隐约觉得是正确的,但在操作的时候总是忍不住追涨杀跌,频繁短线操作。

有位朋友告诉小联:

道理我都懂,一到操作就懵,控制不住我自己!

何以如此?小联今天跟大家探讨一下。


你的投资水平在哪个段位?


短线为何难赚钱

在股市中,投资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崇尚短线交易,快进快出,可集小胜为大胜,一般具有专业水平,以买卖股票者居多;

二是中短线结合,在中期投资的基础上频繁做择时,以拉低绝对持仓成本为主;

三是力主长期投资,以趋势和价值为导向,等待机会追求大收获。

到底哪种投资方式好?

人们普遍的观点是:周期越短,赚钱难度越大,因为短期不可控的偶然性因素太多。

现实情况却颇为“打脸”,根据深交所《2019年个人投资者状况调查》数据显示,个人投资者不理性行为中,一周内交易多次、投机追高等具有短线交易的特征占据多数。如下图:


你的投资水平在哪个段位?

来源:深交所《2019年个人投资者状况调查》;注:处置效应指过早卖出盈利股票而长期持有亏损股票。

那么,这些短线交易者都是专业投资者吗?

非也!这可能是大量的小白们在干专业投资者才能做的事!

投基亦是如此,如果把基金当股票操作快进快出,不论是赚是赔,交易过程都要产生费用,虽然近些年基金费率大幅下降,但对于频繁交易者来说,这些费用累计起来,在微盈利,甚至亏损的时候,就很可观了。


你的投资水平在哪个段位?


中长线投资为何老生常谈?

那么中长线投资情况如何呢?

中长线的投资逻辑是以时间换胜率。

小联统计了过去9年股票型基金的年化收益率,结果发现,持有股票型基金的时间越长,则获得正收益的概率越高(近五年的概率较低,主要因为买在2015年高点)。


你的投资水平在哪个段位?

数据来源:Wind,区间:2011.4.9-2020.4.9。注:概率计算方式为取得区间正收益的股票型基金占总股票型基金的总数。

就收益率来看,持有时间越长,收益的确定性越高,但是数据也说明一个问题,长期持有基金的买点也很重要,如2012、2013、2014年开始买入基金的收益率就明显高于其他年份。

你的投资水平在哪个段位?

数据来源:Wind,区间:2011.4.9-2020.4.9。注:中位数计算方式为股票型基金区间年化收益率的中位数。

综上所述,从历史数据来看,已经证明长期投资股票基金是可以赚钱的。

但是如果要问能赚多少钱?就要看入场的时间点和选择的产品了。


你的投资水平在哪个段位?


长期优秀才是真的优秀

从时间点来看,截至2020.4.8,上证综指市盈率-TTM为11.98倍,而十年均值为13.66倍,上证综指市盈率目前在十年均值以下,相对来说,是低位买入的好机会。

所以投资者目前可以选择一家好的基金公司,充分发挥专业投资者的投资能力。

是时候亮出小联的成绩单了!

短期来看:

海通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基金公司主动权益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1.37%,中位数为-1.09%。在136家公募基金公司中,有50家公司的主动权益基金获得了正收益。其中,国联安基金以4.2%排名第五。(数据来源于wind、国联安基金官网及海通证券研究所)

中长期来看:

海通数据显示:

从3年期(2017年4月5日到2020年3月31日)绝对收益看,国联安基金旗下权益类基金以22.02%的绝对收益率远超同期上证综指(-14.65%)以及沪深300指数(6.66%)。(数据来源于wind、国联安基金官网及海通证券研究所)

从5年期(从 2015年4月1日到2020年3月31日)绝对收益看,国联安基金旗下权益类基金以26.95%的绝对收益率同样远超同期上证综指(-26.62%)以及沪深300(-6.01%)。(数据来源于wind、国联安基金官网及海通证券研究所)

可以看出,国联安基金在长、短期权益类投资方面都有稳健的表现,可以作为您投资的有力助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