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投資水平在哪個段位?

俗話說:

好看的皮囊萬萬千,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在股票與基金市場,勤勞的投資者也是千千萬,可真正賺錢的好像並不多。

最近小聯看見個段子,跟大家分享一下,炒股票、投基金的童鞋們來看看,你們都在哪個段位?

小學生水平:金叉死叉;

中學生水平:放量縮量;

高中生水平:均線+MACD+成交量;

大一:自制主圖副圖、畫趨勢線;

大二:加入形態學(老鴨頭、頭肩頂);

大三:追熱點、龍頭打板;

大四:打板虧很多,開始學習各種戰法;

研一:纏論、波浪、道氏理論、江恩戰法學了依然無用;

研二:懷疑市場,短線變中線,中線變長線,價值投資簇擁者;

研三:認為專業的事應該交給專業的人,開始買基金。

“股票、基金投資學位評選委員會”:孺子可教也,准予畢業!

投資段位上升的過程,其實也是投資者逐步認知市場,拋棄短線交易並擁抱價值投資的過程。

很多初學者雖曾多次聽過“短線不賺錢”,也隱約覺得是正確的,但在操作的時候總是忍不住追漲殺跌,頻繁短線操作。

有位朋友告訴小聯:

道理我都懂,一到操作就懵,控制不住我自己!

何以如此?小聯今天跟大家探討一下。


你的投資水平在哪個段位?


短線為何難賺錢

在股市中,投資方法大致可分為三類:

一是崇尚短線交易,快進快出,可集小勝為大勝,一般具有專業水平,以買賣股票者居多;

二是中短線結合,在中期投資的基礎上頻繁做擇時,以拉低絕對持倉成本為主;

三是力主長期投資,以趨勢和價值為導向,等待機會追求大收穫。

到底哪種投資方式好?

人們普遍的觀點是:週期越短,賺錢難度越大,因為短期不可控的偶然性因素太多。

現實情況卻頗為“打臉”,根據深交所《2019年個人投資者狀況調查》數據顯示,個人投資者不理性行為中,一週內交易多次、投機追高等具有短線交易的特徵佔據多數。如下圖:


你的投資水平在哪個段位?

來源:深交所《2019年個人投資者狀況調查》;注:處置效應指過早賣出盈利股票而長期持有虧損股票。

那麼,這些短線交易者都是專業投資者嗎?

非也!這可能是大量的小白們在幹專業投資者才能做的事!

投基亦是如此,如果把基金當股票操作快進快出,不論是賺是賠,交易過程都要產生費用,雖然近些年基金費率大幅下降,但對於頻繁交易者來說,這些費用累計起來,在微盈利,甚至虧損的時候,就很可觀了。


你的投資水平在哪個段位?


中長線投資為何老生常談?

那麼中長線投資情況如何呢?

中長線的投資邏輯是以時間換勝率。

小聯統計了過去9年股票型基金的年化收益率,結果發現,持有股票型基金的時間越長,則獲得正收益的概率越高(近五年的概率較低,主要因為買在2015年高點)。


你的投資水平在哪個段位?

數據來源:Wind,區間:2011.4.9-2020.4.9。注:概率計算方式為取得區間正收益的股票型基金佔總股票型基金的總數。

就收益率來看,持有時間越長,收益的確定性越高,但是數據也說明一個問題,長期持有基金的買點也很重要,如2012、2013、2014年開始買入基金的收益率就明顯高於其他年份。

你的投資水平在哪個段位?

數據來源:Wind,區間:2011.4.9-2020.4.9。注:中位數計算方式為股票型基金區間年化收益率的中位數。

綜上所述,從歷史數據來看,已經證明長期投資股票基金是可以賺錢的。

但是如果要問能賺多少錢?就要看入場的時間點和選擇的產品了。


你的投資水平在哪個段位?


長期優秀才是真的優秀

從時間點來看,截至2020.4.8,上證綜指市盈率-TTM為11.98倍,而十年均值為13.66倍,上證綜指市盈率目前在十年均值以下,相對來說,是低位買入的好機會。

所以投資者目前可以選擇一家好的基金公司,充分發揮專業投資者的投資能力。

是時候亮出小聯的成績單了!

短期來看:

海通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基金公司主動權益基金的平均收益率為-1.37%,中位數為-1.09%。在136家公募基金公司中,有50家公司的主動權益基金獲得了正收益。其中,國聯安基金以4.2%排名第五。(數據來源於wind、國聯安基金官網及海通證券研究所)

中長期來看:

海通數據顯示:

從3年期(2017年4月5日到2020年3月31日)絕對收益看,國聯安基金旗下權益類基金以22.02%的絕對收益率遠超同期上證綜指(-14.65%)以及滬深300指數(6.66%)。(數據來源於wind、國聯安基金官網及海通證券研究所)

從5年期(從 2015年4月1日到2020年3月31日)絕對收益看,國聯安基金旗下權益類基金以26.95%的絕對收益率同樣遠超同期上證綜指(-26.62%)以及滬深300(-6.01%)。(數據來源於wind、國聯安基金官網及海通證券研究所)

可以看出,國聯安基金在長、短期權益類投資方面都有穩健的表現,可以作為您投資的有力助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