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投入20万,升不上重点高中之七: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

几年前,一位妈妈的网上吐槽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爸爸是985工科博士,妈妈是985硕士,备孕时提前吃各种营养品,怀孕三个月后向单位请了长假;为了宝宝健康,怀胎十月,每日三餐全在家里吃,生怕地沟油苏丹红一滴辣对孩子有半分不好;在最佳生育年龄27岁生下了孩子,家长认为这个孩子就应该是非常聪明的,然而事与愿违,孩子并不是大家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反而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学渣”。

家教投入20万,升不上重点高中之七: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

透视教育现象,回归教育本质:五线县级市,初中三年家教投入20万,升不上省重点高中系列

为什么会这样?网友议论纷纷,但似乎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只能归结为变异,“鸭子儿不会凫水”事实存在。至于这个孩子上学期间,家长做了什么,我们无从知道,但这个问题并非孤例。

2006年,一个家长找到我,让我想办法提高她孩子的学习成绩。她和丈夫都在乡镇卫生院工作,孩子一、二年级也在乡镇中心小学上学,成绩一直出类拔萃。那时候,还没有实行全民医保,而县城中心医院规模大(2015前后年成为三甲综合医院,作为县级医院实属不易),技术先进,医疗水平高,因为虹吸效应,他们所在的乡镇卫生院门可罗雀,医护人员比病人都多,工资当然不高。她感觉前途无望,孩子又如此优秀,所以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为此,她停薪留职,带着孩子去县里上学,没有钱买房子,就租房住。孩子在县里上学后,有补习班就上,孩子小学成绩还不错,到七年级有些下滑,到了八年级,特别是八年级年后,除语文、历史外每科四、五十分,家长很困惑,通过朋友推荐找到我,但此时我也是无能为力了。

古人云“过犹不及”,因为孩子小学三年级到四年级是培养抽象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盲目补课,会造成抽象思维能力弱,并且这种伤害具有不可逆性。

孩子成长过程中有五个关键时期:

第一个时期:三到六岁,意志力的养成期。

第二个时期:小学三年级到四年级,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期。

第三个时期:七年级,初中学习习惯养成期及科学学习方法掌握期。

第四个时期:高中一年级,培养分类归纳提取主要信息,提高学习效率期。

第五个时期:大学一年级,从“圈养”式教育到“放养”式成人化教育转变期。

(具体阐述见本系列三《把握孩子发展的五个关键期》一文)

其中,“第二个时期:小学三年级到四年级,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期”,是培养孩子抽象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

三年级之前,学生做计算题时掰着手指头、拿着小棒棒,属于形象思维范畴,很直观;三年级之后,手指头不够用了,小棒棒也拿走了,只能心算或笔算,属于抽象思维范畴,难度增大。在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期中,孩子的反应变慢,成绩下滑,这本是自然现象,是孩子积蓄力量,调整学习方法,锻炼抽象思维能力的绝佳时期,说白了就是在“蝶变”,是从丑陋的毛毛虫蜕变为美丽的蝴蝶所必须经过的历程,需要人们慢慢等待。但家长不能容忍孩子成绩下滑,排名下降,这多没有面子?学生遇到不会的题,怎么办?有的是家长讲,有的利用搜题软件搜,有的干脆空下等老师讲。其实,这几种做法都是反思维、反人性的做法,由于缺乏思维过程,学生仅有的思维能力也在一点点退化,成了没有思维、没有主见、没有方法的木偶人。好像孩子成绩及排名暂时没有受到影响,但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却没有得到培养与强化,受到不可逆转的伤害。

2014年,山东理科高考状元李腾飞接受《齐鲁晚报》采访时说:“有时,我一道题解了一个星期,最后实在解不出来,才看的答案。虽然题没有解出来,但在解题过程中却收获了许多。”

孩子学习不能不重视结果,但最重要的是过程,观察、思维、归纳等能力也都是在学习过程中训练出来的。所以,老师反对一看不会做,就问别人、看答案或网上搜题的错误做法,如果背背答案可行的话,直接印上答案,背背记记不就行吗?

有家长说,自己孩子成绩不好,是不是孩子智力赶不上别人?不对,学生先天性智力差距不大,98%的学生智力水平相近,目前出现的分化,主要是培养方式不同造成的学习能力的差异:有的是让孩子自己钻研,当然学习能力强;有的是靠老师或家长讲,孩子的学习能力自然得不到提高,遇到新问题无所适从。

家教投入20万,升不上重点高中之七: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

爸爸妈妈教孩子

我调查了很多能够积极学习可是成绩不太突出的学生,他们几乎都有在小学时家长讲题的经历,其中不乏爸爸妈妈帮着审题讲题,孩子只需要解答的例子。前次家长会遇到一位家长,她是一名小学教师,她曾困惑于自己的儿子做一份试卷就累得头疼的问题。本次家长会又遇到她,班主任惊讶于她儿子进步快,她说:“自己毕业多年一直教小学,孩子升初中后,自己教不了,但孩子哪个知识点不会,就请一对一家教。”我说:“遇到不会的知识点,应该让孩子思考一段时间,沉淀沉淀再说吧,一不会就请家教,这不变相的剥夺了孩子的思维能力吗?”她说:“不能等,不然孩子成绩就跟不上了。”

至此,我们似乎明白那位吐槽的985硕士妈妈,究竟做错了什么?因为国内长期缺乏反思与批判精神,“揠苗助长”只能沦为茶余饭后的笑话,而不能从中汲取教训,许多家长正在重蹈“揠苗助长”的覆辙。一个亲戚的孩子想吃小餐桌,让我陪他考察,一部分小餐桌经办人,竟然把给孩子讲题作为亮点宣传。孩子成绩可能暂时不错,但却无异于饮鸩止渴,依赖性强、懒于动脑的祸根就此埋下!应该让专业人士做本专业的事情:小餐桌,照顾好学生饮食休息就可以了,当然,也可以督促孩子做作业,但不能给孩子批改,更不能给孩子讲题;教学的主体是学校,孩子能力的提高问题应该交给更专业的学校老师去解决。

精心培养不一定能成就学霸,但“精心”培养有可能成为学渣。以牺牲抽象思维能力换来的成绩与名次要不得,它犹如“带血的GDP”!

家教投入20万,升不上重点高中之七: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

孩子能力的提高问题应该交给更专业的学校老师去解决

透视教育现象,回归教育本质,本系列大约二十个专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