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病危时最想见的人,见面后了却一桩心病,又多活了八年

林徽因作为建筑大师,因为多年风餐露宿考察中国古建筑,加之国难当头的岁月,终究一病不起。

晚年的她,瘦脱了形,不再是当年美女模样。

可美女在骨不在形,哪怕已经消瘦得不成样子,她依然能够有魄力说出“门口不就是扬子江”这样的豪言壮语,依然能够撑着吐血的身躯站在城墙下指着破坏古建筑的人痛骂。这样的风骨,使得无数人视她为终身偶像。

其实,于很多人而言,林徽因已经不仅仅是林徽因,而是一种追求骨气追求自我不懈努力的精神。

林徽因病危时最想见的人,见面后了却一桩心病,又多活了八年

一、光鲜亮丽的背后,总有不能与常人道的艰辛

林徽因是林长民的女儿,偌大的家业,富贵傍身,给了她开阔眼界的平台。

早年能够轻而易举出国留学,和她的家境分不开。

可那时,她的母亲正因为没有儿子而饱受欺凌,无法自救之下,便将怒火尽数洒向了幼小的林徽因。

林徽因曾说,前院是欢笑和光明,而母亲这里却是阴雨绵绵的孤寂。

林徽因病危时最想见的人,见面后了却一桩心病,又多活了八年

世人都羡慕她独得男人喜爱,前有浪漫才子徐志摩为追求她与发妻离婚,后有金岳霖毗邻而居,关怀备至,还有建筑大师的丈夫梁启超相互扶持。

她的感情生活,直到今天都被人津津乐道。爱她的人羡慕她的优秀,不爱她的人恨她的“水性杨花”,可至今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够证明当时真实发生的情况。

林徽因病危时最想见的人,见面后了却一桩心病,又多活了八年

只是知道,终身不娶的金岳霖,有同居十年的美国女友,作为哲学家的他是十足的不婚主义者。

只是知道,徐志摩为追求她逼迫张幼仪签下离婚协议,不顾刚刚出身一周的儿子彼得,后来的徐志摩爱上陆小曼,与天下为敌,身兼数职也舍不得陆小曼有一点委屈。

生活从来是复杂的,那些宛若梦幻般的流言,也许只是一场故事罢了。

但于林徽因而言,她一生都无法释怀的一件事,便是在年轻时候伤害过张幼仪。

林徽因病危时最想见的人,见面后了却一桩心病,又多活了八年

抨击林徽因的人,总拿她拆散了徐志摩和张幼仪来说话,殊不知在民国那个年代,新旧文化交替之下,道德评判标准与现在绝对有所不同。

而婚姻,本就是夫妻双方的事情,维护婚姻,也应当是夫妻双方的义务。你不能期望,婚姻外的人来替你维护婚姻。

林徽因病危时最想见的人,见面后了却一桩心病,又多活了八年

二、自我折磨,是真正的高贵

徐志摩与张幼仪的最终离散,林徽因是催化剂,但绝不能成为始作俑者。

这也是为什么,原配当街暴打破坏自己婚姻的女子,会被以故意伤害罪拉入监狱。婚姻被破坏,最应该谴责的,是那个违背了忠诚义务的男人或者女人。

林徽因病危时最想见的人,见面后了却一桩心病,又多活了八年

林徽因是不知情的,或者,哪怕是知情,当年她还只有16岁,正是天真烂漫的年纪,一个她叔叔辈的浪漫才子,天天花前月下的追求,动心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他们写信,他们写诗,他们以文采来试探对方是否是那个意中人。

人们总是喜欢苛求,一些可能连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却非要旁人做到。

林徽因病危时最想见的人,见面后了却一桩心病,又多活了八年

或许林徽因自己从来没有想过要成为圣人,她想要做的,从来都只是自己。

这也是后来,得知张幼仪,得知徐志摩对张幼仪的残忍,她及时止步,收回了沉醉于浪漫之中的情感,也守住了自己人生的底线。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是人人耳熟能详的古话,可真正放进心里的又有几人呢?

有些人仿佛好不容易抓住了林徽因身上的一个缺点,便无限放大,仿佛只有她以死谢罪,才能弥补,可谁敢说,自己这一辈子,从来没有伤害过任何一个人呢?

林徽因病危时最想见的人,见面后了却一桩心病,又多活了八年

林徽因对张幼仪,一直是有愧疚的,这种愧疚的来源,不是因为自己破坏了她的婚姻,而是在于,曾经的自己没有抵住诱惑,差一点便成了自己讨厌的人。

而张幼仪,则是这场感情里最无辜的人。

可真的无辜吗?

每一段不美好的婚姻背后,最应该担责的,不是婚姻之外的人,而是婚姻里的夫妻。

没有林徽因,徐志摩依然会爱上王徽因、李徽因,因为他不爱张幼仪,所以不会主动担负起婚姻里面的义务。

林徽因病危时最想见的人,见面后了却一桩心病,又多活了八年

林徽因最让人感慨的,是她背负了一生的愧疚。

若是真正良心有愧,她会做出更加出格的事情而不对张幼仪有任何的怜悯,她会理所当然认为爱情里没有先来后到,不被爱的那个人才是第三者。

可她都没有,她承担起了这份曾经年少轻狂犯下的过错,承担起了当年无法压抑内心情感而写下诗句的过错,她一生都生活在愧疚里。

林徽因病危时最想见的人,见面后了却一桩心病,又多活了八年

三、史诗般的见面,创造医学奇迹

1947年,林徽因病危,弥留之际,她提出了一个要求——想要见见张幼仪。

这么多年,她从来没有主动找过张幼仪,因为张幼仪所有的苦痛和风雨,其实都是徐志摩给的。林徽因的优秀,只是一个催化剂,只是一个引子,引出了两人之间巨大的矛盾。

1947年,距离徐志摩飞机失事已经16年了,她还是没有忘记16岁那年,曾经因为动心而间接伤害过的女人。

林徽因病危时最想见的人,见面后了却一桩心病,又多活了八年

张幼仪提到过这段往事,她对于林徽因想要见自己,是无比惊讶的。因为连她自己都没有想到,过了这么多年了,居然还会与林徽因有过交集。

不过,对于张幼仪而言,她还是想要去的。

一来,林徽因的名声太大,二来,她真的想要知道,当年让徐志摩不顾自己生死的女子,到底长得多么漂亮。

可终究,张幼仪见不到最光芒万丈的林徽因了,人之将死,加上艰难岁月的折磨,林徽因早就瘦得不成样子了。

林徽因病危时最想见的人,见面后了却一桩心病,又多活了八年

两人见了面,并没有说什么话,只是互相端详了许久。

在《小脚与西服》里,张幼仪在描述这次会面时说:“见面的时候,她只是望着我们,头转到这边、又转到那边。她也仔细地瞧了瞧我,我不晓得她想看什么,也许是看我人长得丑又不会笑。”

这段话里,可以看得出来,张幼仪潜意识里面对林徽因时候的自卑,如当年徐志摩嫌弃自己是“土包子“一样,她潜意识里还是没有摆脱当年的记忆。

林徽因病危时最想见的人,见面后了却一桩心病,又多活了八年

或许,林徽因想对当年的事情说抱歉,但看着张幼仪,忽然便释然了,那些消散在时光里的往事,终究会成为人生的一段宝贵经验。福祸相依。

这次见面后,林徽因奇迹般地好转,又撑了8年。

1955年,林徽因终究耗尽了她一生的气力,于病床上去世,享年51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