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霑在香港未回归时的这一首歌曲,被当时所有内地人视为神曲膜拜

相信大家都知道张明敏在1984的“春晚”上身穿浅色中山装,一脸肃在地唱起那首《我的中国心》。那是内地第一次目睹海外的中国歌手,口音不同、唱法不同、形象不同。给了观众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我的中国心》唱出了所有海外游子的心声,通过歌声使得人们都信了:虽然即使生在异国他乡,但什么也改变不了中国人的爱国心,什么也改变不了中国人万里归乡的向往。

黄霑在香港未回归时的这一首歌曲,被当时所有内地人视为神曲膜拜


因为《我的中国心》歌曲的知名度,内地人渐渐开始对黄霑有了印象。而黄霑也却如写《我的中国心》一样,有一颗爱国的中国心。黄霑的全部作品,都表现了中国的情事,中国的格调,中国人的态度,好不夸张的说,他的词曲作品虽然加入了世俗的光影,虽然冉进了粤语的方言,但依然纯然是中国传统的一支余脉。他的歌词里有大量的中国诗词的遣词和句话,他的曲纯然是国乐民乐曲风的延续。

黄霑在香港未回归时的这一首歌曲,被当时所有内地人视为神曲膜拜


对于九岁就移民香港,几乎在粤语英语文化中生活了一辈子的人来说,有这样的视野、胸襟和情怀,真的很耐人寻味。比如在黄霑最突出的代表作品中便可看出:《上海滩》的主题曲“浪奔浪流”,“淘尽了世间事,亦未平复人间争斗”的态度,正式苏轼在《赤壁怀古》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的态度。

黄霑在香港未回归时的这一首歌曲,被当时所有内地人视为神曲膜拜


比如有着戏梦红尘的文人态度的《倩女幽魂》,便有知名乐评人“爱地人”曾称,《倩女幽魂》将东方古典的宿命主题,融入到略带阴气的旋律氛围里。而这首作品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在言鬼的主题之外的别有一番洞天,可以说是“中国风”的经典范例。而在1988年,张国荣在自己个人演唱会上,还特意打扮成片中的模样表演了《倩女幽魂》这首歌,足以证明这首歌的魅力。

黄霑在香港未回归时的这一首歌曲,被当时所有内地人视为神曲膜拜


像《倩女幽魂》这样的歌曲,黄霑所做数不胜数。无论是家国情怀,还是小情大爱,无论是江湖儿女笑看风云的洒脱,还是人生如梦梦如人生的醒悟,他都将这种精神和情怀嵌入了歌词中,所以他的作品既透露着儒家文化的积极进取、道家的超迈逍遥和佛家的随缘而安,又表现出中国传统的辩证的思辨精神。

黄霑在香港未回归时的这一首歌曲,被当时所有内地人视为神曲膜拜


只是一代鬼才早已逝去,不知道一个人在那边的他是否会觉得恐怖,毕竟在他曾在接受杨澜采访时曾说,当一场盛大的演出之后,狂热的观众散去了,华丽的布景撤下了,耀眼的明星们回家了,场内只剩下一盏照明的工作灯。这时,你走上舞台,在一片寂静冷清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听到自己的回声,那是很恐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