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畫之中的構圖取勢

“勢”在山水畫的構圖中很重要,所謂“勢”,即“往來順逆”,是一種形象的運動感。在形象上,勢有欲高者,欲下者,有仰勢、俯勢,也有奔騰飛躍之勢。如看山,有的其勢親人,有的其勢驚人,種種不一。有人將構圖稱為“置陳佈勢”,說明勢在畫中的重要,構圖時必須注意到“勢”在形象變化上的作用,如明代顧凝遠在《畫引》中說:“凡勢欲右行者,必先用意於左,勢欲左行者,必先用意於右。或上者,勢欲下垂,或下者,勢欲上聳。”

山水畫之中的構圖取勢

聶彥鋒《秋雨初收》

王夫之在《船山遺書》中提到:“論畫者曰:咫尺有萬里之勢。一勢字宜顯眼。若不論勢,則縮萬里於咫尺,直是《廣輿記》前一天下圖耳。”這是指作品的“咫尺千里”,不僅要透視上要處理得當,還必須畫出它的“勢”,否則,只能像一幅死氣沉沉的地圖。古畫論中有“遠取其勢,近取其質”的說話。“勢”在對象的表面,生動而有節奏的體現對象的形式感。

山水畫之中的構圖取勢

清 龔賢《喬柯人家》

勢與透視的表現有關,有些景物,通過透視,表現出它的氣勢。如“山欲高,仰視之”。但是,必須注意,畫準了透視,不強調畫中的“勢”仍然不算好作品。有些山水畫對透視關係並不十分強調,可是所畫“丘壑有奔騰之感”,這是因為畫者能強調取勢與寫勢,能抓住山的生動而有節奏的形式感。

一幅山水畫若“佈勢”得法,就使山川之勢,蜿蜒如龍,成險絕之勢。群峰星羅棋佈,仰俯高下,錯雜中仍能氣脈貫穿,呈現出力感、動感和畫外有畫的感覺。山水畫的“佈勢”要因情立體,因體成勢。

山水畫之中的構圖取勢

白雪石《穿巖秀色》

“取勢”是決定構圖成敗的關鍵,亦是是構成山水畫形式美的視覺著眼點,所以在構圖時應把“取勢”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上。山水畫的“勢”是一種傾向性運動,構圖時就要把握住這種傾向,如華山的自然形象是一種向上的、動的“勢”,使人對之有“峭拔”“嵯峨”的動感。在構圖上能把握住這種“勢”,也就抓住了華山的大形式美和主要特徵,在表現時儘量去突出這種形式美特徵。

山水畫之中的構圖取勢

李可染 《灕江勝境圖》

構圖時除抓取自然景物本身的“勢”外,要善於運用對比、互襯的手法,間接地顯示其動勢。“山本靜,水流則動。石本頑,樹活則靈”,山水畫中的景物佈置巧妙,可以對比出山的“勢”。山與山之間的形式變化,山與樹之間的遮蓋掩映,山間的彎曲小路,空白的不固定空間,甚至畫中的題款用印都能在構圖的巧妙安排下互相對比,互相襯托,顯示出各種不同的“勢”。

山水畫之中的構圖取勢

元 曹知白 《溪山泛艇圖》 紙本水墨 86.3×51.4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山水畫創作中,把握全局可以說是構圖“佈勢”的重要一環,只重局部的變化而不顧整體就會失“勢”,失勢的作品就不會生動,不生動就不會感人,而且會影響主題內容的表現。尤其作大幅山水更是要以把握全局為關鍵,以“得勢”為主。山水畫的創作,只有在一開始構圖時把握住全局,把“勢”取好,才能使下一步的筆墨處理能“自始至張望,筆有朝揖,連綿相屬,氣脈不斷”,使物形之間、筆墨之間能貫氣,如“山中有龍蛇”,使山水畫更生動,形式變化更豐富,也能更增加美感。

山水畫之中的構圖取勢

吳湖帆 擬黃鶴山樵(王蒙)


歡迎大家關注、轉發~

歡迎大家多多交流,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