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投入幾百元解凍鉅額"民族資產" 詐騙團伙斂財超千萬元


正義網溫州4月8日電(記者範躍紅 通訊員永檢)“國家在海外有筆民族資產需解凍,投資者只需要投入幾十元、幾百元,等解凍後將有一筆鉅額的報酬”,一則信息在微信朋友圈流行,騙子打著解凍民族資產的噱頭竟然吸引了一大批人紛紛“注資”。4月7日,浙江省永嘉縣檢察院起訴一起特大詐騙案,涉案金額高達上千萬元,周某等4人涉嫌詐騙罪被提起公訴。

2017年10月,周某經他人介紹,組織參與“九九歸一”、“如意園基金會”等民族資產解凍類項目,這些項目均以投資者繳納幾十元至幾百元不等的小額費用成為“民族資產”解凍類項目的會員,可在幾個月內獲得鉅額回報為名,騙取不特定的人員繳納報單費等各種名目的費用。期間,周某發展被告人龔某為統計,並通過組建微信群層層發展被告人曹某、張某及田某、趙某(均已判決)等人為下線。

經查,被告人周某所在團發展會員達10000人以上,由其擔任團長,龔某擔任統計。被告人曹某所在預備團發展人數達1000人以上,被告人曹某擔任團長,田某擔任統計,趙某擔任督查,張某擔任講師。

經統計,至2019年1月份止,被告人周某、龔某所在團收受他人投資款達人民幣1029.8萬元;被告人曹某所在團收受他人投資款達人民幣29.1萬元;被告人張某收受他人的投資款達人民幣2.6萬元。

騙子打著解凍民族資產,或者共建中國夢的噱頭,吸引了一大批跟隨者,團隊人員眾多,層級分明。

河北省石家莊孟某既是受害人也是參與人,她說,經她手介紹了40多人參加此類項目,在做的時候也會不斷懷疑,但是這類所謂的民族資產項目,經常宣稱會在某個點放款(也就是給報單人打錢),但是時間點一到,對方有時說銀行的手續沒有辦下來,有時說公安的手續沒有到位,以各種理由拖延放款,不少“會員”們也會懷疑這些項目的真實性,但是因為抱著僥倖心理,又因為參與了那麼多,付出了那麼多,又源源不斷拉人報單。

不少受害人表示,從未從這些投資項目中獲利。

經辦檢察官介紹,該案系利用微信向不特定人員實施詐騙,具有技術性、非接觸性、遠程性、對象不特定性的特徵,犯罪分子利用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假借國家大政方針和社會熱點,編造所謂民族大業、精準扶貧、“一帶一路”慈善幫扶等“各種民族資產解凍”類虛假項目,偽造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以小投入能獲得大回報為誘餌實施犯罪,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

永嘉縣檢察院審查後認為,被告人周某、龔某、曹某、張某明知他人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幫助他人發展會員、轉移資金、其中被告人周某、龔某係數額特別巨大,被告人曹某、張某係數額巨大,依法應當以詐騙罪追究刑事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