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作玉雕,十年重構產業新空間

10月26日-27日,中國·蘇州第十屆玉石文化節暨第八屆中國玉石雕刻“陸子岡杯”精品展在蘇州舉行,吸引了來自全國學界、工藝界、產業界、收藏界的百餘名嘉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計、新營銷……經歷轉型陣痛的蘇州玉雕產業正在努力從傳承創新中蹚出一條新路。

海納百川 重回全國“第一方陣”

蘇作玉雕,十年重構產業新空間

蘇州玉石協會會長陳健接受記者採訪

“我們是‘被富起來的行業’,改革開放四十年讓我們得到了百倍甚至千倍的成長。”蘇州市玉石文化行業協會會長陳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和田玉,蘇州工。”蘇州自古就有玉雕傳統,明代玉雕大師陸子岡憑藉精湛技藝將蘇州玉雕名揚天下。改革開放之後,蘇州經濟發展迅速,積累下雄厚的經濟實力,再加上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為玉雕產業的再崛起奠定了基礎。“但剛開始蘇州玉雕工匠幾近一盤散沙,蘇作玉雕的名氣已被人遺忘。”陳健回憶說,正是有感於此,十年前,他決定組織成立蘇州市玉石文化行業協會,希望為蘇作玉雕的傳承發展做點事。

蘇作玉雕很快重新回到全國“第一方陣”,並形成了從原材料交易到設計、加工乃至批發、零售的完整產業鏈,佔據了高端市場。最鼎盛時期,當地的玉石產業有10萬從業人員,6000餘家從事玉石加工生產的作坊和企業,年產值高達800億元。經過市場的洗禮,蘇州玉石產業現在仍有7萬從業人員、4500家左右工作室和企業,年產值三四百億元。

說起如今的蘇作玉雕,最讓業內感嘆的是其海納百川的宏大氣度。揚州幫、海派、京派、徽派,徐州、浙江、河南、福建……來自全國各地的玉雕大師匯聚於此,不同的風格、不同的技藝、不同的思想相互碰撞,在蘇州產生了許多讓人印象深刻、富有時代氣息的作品。“現在再用玲瓏剔透、小巧之類的詞來形容蘇作玉雕已不合適了。”陳健笑言,“新蘇作”已成為一個嶄新的概念。

吸引人才蜂擁而至的,既有蘇州文化的包容性,也有寬鬆的創業環境和政策空間等外部因素。從工作室的註冊、租房到個人的職稱評定、榮譽評選,大到市場包裝、推廣宣傳,小到孩子上學、生活便利,都能得到相關政府部門和協會的幫助。一批玉雕優秀人才和玉器新作脫穎而出,已形成全國各大玉雕賽事和玉文化活動無法或缺蘇州人的格局。

抱團發展 重塑“陸子岡”品牌

蘇作玉雕,十年重構產業新空間

本屆“陸子岡杯”參賽作品超過1300件,涵蓋了新疆、雲南、四川、福建、江蘇、安徽、河南、遼寧等全國各大玉石產區和加工區域,無論是規模、數量、題材和材料的豐富性和往年相比都有所突破,充分體現了“新材料、新工藝、新設計”理念。獲得特別金獎的作品《情繫水鄉》採用的就是新玉種磐龍玉,以大氣磅礴的造型展現了祖國壯美山川。

“玉雕是一項中國傳統技藝,同時也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基因,2008年即入選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陸子岡開玉工署名之先河,可以說是傳統手工藝品牌意識覺醒的先驅。”陳健告訴記者,蘇州市玉石文化行業協會早在2008年成立之初,便著手申請“陸子岡”註冊商標,組織會員抱團重塑“陸子岡”品牌。

“陸子岡杯”精品展就是該協會連續多年圍繞“陸子岡”品牌推出的系列活動之一。截至目前,玉石文化節已成功舉辦十屆,成為業內有影響力的品牌活動之一;每年一次的“陸子岡杯”精品展成功舉辦了八屆,累計近9000件作品參賽。此外,協會還邀請兩岸專家召開玉雕專題研討會,挖掘品牌文化;評選10家“陸子岡品牌工作室”和10家誠信經營單位,強化品牌意識。

2014年10月24日,陸子岡藝術館正式掛牌開館,又為弘揚陸子岡玉雕藝術提供了現實基地。記者瞭解到,由蘇州市玉石文化行業協會與太倉市政府、瀏河鎮政府共同籌備的陸子岡故居、陸子岡名人館,正在積極籌備之中。為進一步普及和推廣陸子岡,一部描寫陸子岡生平的12萬字小說《玉色蒼茫》已經完稿,陸子岡紀錄片正在籌拍之中,還有《一代宗師陸子岡》電視連續劇也在積極申報。這些都將賦予“陸子岡”品牌更多文化內涵。

傳承創新 重構產業新空間

蘇作玉雕,十年重構產業新空間

蘇作玉雕之精品力作

當前,玉雕產業正面臨著傳統和現代的“擠壓”。在原料層面,和田玉原料越來越少且不可再生,原材料稀缺成為發展大瓶頸;在工藝層面,電腦雕刻等新技術給純手工行業帶來新的衝擊;在文化層面,傳承創新亟須提高從業人員的人文素養和文化積澱;在產業層面,互聯網時代呼喚新的營銷和商業模式。

產業調整期還要多久難以判斷,可以肯定的是,曾經的價格狂飆瘋漲現象不可能再有,市場將回歸理性。有行業專家表示,今後,玉石將會成為中產以上家庭資產配置的一部分,成為普通家庭生活娛樂的一部分。具體來說,個性化、細分化、實用化特別是首飾化將是主要發展方向。

“這個轉型期確實蠻痛苦的。”陳健坦言,“但危機往往與機遇並存。”為適應新形勢,蘇州市玉石文化行業協會對玉雕工作室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提高文創產品的創意水平,把傳統工藝和當代審美、時尚元素結合在一起,利用新材料、新工藝、新設計、新零售,“做大家都買得起的玉、賣大家都買得起的玉。”

讓陳健欣慰的是,年輕一代玉雕師已開始嘗試互聯網時代新的營銷方式。“前兩年是微信、微博直銷,現在是抖音直播營銷,有的玉雕師的有效粉絲數已達到了5000個。”蘇州市玉石文化行業協會則與蘇寧易購等合作建立了玉器類電商銷售平臺。

產業的健康發展還需破除市場亂相。今年玉石文化節期間還舉辦了首屆“陸子岡杯”最美和田籽玉大賽,要求參賽玉石必須為產自新疆和田地區的和田子玉純天然原石,不得有開窗、切割、修磨、染色、植皮等人工痕跡。“我們希望能借此引導玉石市場進一步規範化發展。”陳健透露說,蘇州市玉石文化行業協會受中國標準化協會委託,正在起草和田玉鑑定評估國家標準,從產地、材質、工藝、造型、文化等方面制訂標準,已五易其稿,年底前有望通過終審予以公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