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格局的塑造劑(每日更新)

要自覺,要有自控力

好習慣能成就一個人,壞習慣也能毀了一個人。習慣對於一個人命運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任何行為,一旦養成習慣,就會每天都伴隨著我們。無論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這種習慣都將在潛移默化中塑造著我們的人生格局。當我們發現了習慣的重要性,就可以更加主動地去增強自控力,注重細節、珍惜時間、信守承諾,堅定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將這些好習慣不斷強化,使之融入我們的靈魂深處,為我們的人生大格局助一臂之力。

習慣,格局的塑造劑(每日更新)

著名心理學家費羅伊德告訴人們,我們做一件事情,如果不是出自本心,不是我們真正想做的事情,那麼即便是咬著牙去執行了,做事的過程也會變得很艱難。與之相應的,就會產生辦事效率低、做事不負責、拖拖拉拉等許多問題。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對於不想做的事情,很多人有強烈的牴觸情緒。就像一個人到了適婚年齡,雖然心裡很清楚應該找個合適的人結婚了,但卻依舊沒有遇到理想的結婚對象。本想順其自然,可是忽然有天,父母給強行安排了相親。那麼即便相親對象各方面條件都很優秀,但因為是被父母逼著去的,所以潛意識裡便很難接受這個相親對象了。

這種基於被強迫而產生的牴觸情緒,往往會讓我們變得不那麼理智與客觀。只是一味地與外力對抗,基本上不會去縝密地思考,權衡其中的利弊得失。在如此彆扭的處境之下,很多人就會跟自己沒完沒了地較勁兒。

習慣,格局的塑造劑(每日更新)

如果我們想要在短時間內完成某個既定目標,高效率地拓展自己的人生格局,其中的大前提就是做某件事時必須是自願的。自願和自覺是做事情的前提,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自覺,它需要我們能夠發現那些自己應該又願意做的事情,然後將其按部就班地完成,主動性很重要。這就要求我們要了解自己的真實想法,究竟要擁有怎樣的人生,活著的意義又是什麼?這一切都必須是從我們內心深處產生的,基本沒有或者很少有來自外部環境因素的干擾。

生命的意義被哲學家們探討了很多年,道家、儒家、墨家思想等也都有所闡述。那麼對於我們個人而言,在追求自我實現的道路上,活著就是為了去實現夢想、收穫成功,拓展自己的人生格局。我們明白了這點之後,就要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將拓展人生格局作為奮鬥目標,不斷地努力前進。當你把拓展人生格局這件事轉變成自願自覺的狀態時,你就會是一塊海綿,努力吸收對自己有用的信息,抓住一切機會鍛鍊自己的能力,即便是嘗試無數次練習,也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習慣,格局的塑造劑(每日更新)

當我們自願自覺地去做事情時,會有更多更大的動力,心甘情願地想要花時間和精力去嘗試,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試想,如果我們可以把這種自願自覺化習慣,必定會幫助我們實現真正的成功。

失控的人生常會讓我們覺得惶恐,因為在混亂迷茫的狀態下,很難預測下一秒會發生什麼。於是便會擔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焦慮會慢慢地侵蝕理智,讓人變得難以看清眼前的現實。

失控的人生是沒有什麼夢想和成功可言的,你連自己都不能有效控制,又怎麼去適應和掌控周圍的環境。想讓人生更加精彩,就需要對自我和全局有所掌控。這樣才能科學地做出行動計劃,知道什麼樣的執行方法適合自己,也知道如何利用好自己的優勢,揚長避短,從而以更高的效率實現目標。自控力能極大程度地提高辦事效率,讓你通過行動循序漸進地實現量的積累,最終由量變轉化為質變,從而達成目標,真正實現夢想。

自控力的建立並不是一件難事,只要我們肯用心把問題弄清楚,然後花時間去改變、去約束自己。久而久之,你就會發現,自控力也會成為一種習慣。

習慣,格局的塑造劑(每日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