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要練習,素材哪裡來?老師的引導很關鍵

作文需要練,不停地練,寫起來才會流暢,才會達到指哪打哪的地步。

可是很多孩子哀嚎——怎麼練?練什麼?找不到東西寫,總不可能天天抄範文練字吧!

這就涉及到孩子發現素材的能力了。文字要練,發現素材的能力也要練。素材從哪裡找?從身邊找!只要注意觀察,身邊隨時都有素材可以“抓”。

我比較注重引導學生尋找發現身邊的素材。一個同學穿了新衣服,一個同學忘了帶作業本,一個同學說的的笑話,一次課堂上的鬨笑,一次狼狽的遲到,都是值得拿來大寫特寫的素材。這些素材,通過一番想象,完全可以寫出一篇有意思的日記來。

南京作文大師馬翼翔的一個課堂片段給我帶來很大的啟示:一次上課,馬老師又像往常一樣頻繁地喝水。一個孩子有點好奇:“老師,你怎麼喝那麼多水啊?”教室裡一片安靜,馬老師有點尷尬,正想說“喝水對健康有好處”之類的廢話,一個孩子突然冒出一句:“要是馬老師不喝水,他身上的那條魚就渴死了。”一語激起笑聲一片。馬老師低頭一看,呵呵,他穿的T恤,正面畫著一條大大的鯉魚。

嘿,這不就是寫日記的好素材嗎?馬老師一說,大家恍然大悟,都迫不及待地馬上提筆寫了下來。

作文要練習,素材哪裡來?老師的引導很關鍵

馬老師的這個課堂小插曲讓我意識到,生活中確實處處有素材,在孩子還沒意識到,還沒學會“抓”素材的時候,老師可以適當地引導。

為此,我特意上網買了一件胸前畫有魚圖案的T恤,模仿馬翼翔老師,試一試看效果如何。

結果啊,只能說馬翼翔老師果然名不虛傳,我的T恤真的也能起到笑聲一片的效應。一直到很久以後,只要穿上那件T恤,孩子們都沒忘記調侃我的喝水問題。

很快,我找到了一個新的“素材”。

有一天晚上,上課著呢,我的一串鑰匙神秘失蹤,找遍了樓上樓下也找不到。怎麼辦呢?鑰匙上有優盤,優盤裡存放所有的課件……想想就很鬱悶。

第二天找不到。

第三天還是找不到。

我打算把事情告訴孩子們,也許有人看到了呢。

結果說出來的時候,我的語調不知不覺地誇張了——“嗚,我的鑰匙不見了,上面有優盤,作文課件全在裡面呢。嗚嗚,我都哭了兩天兩夜了……”

有孩子表示同情,但是很多都笑了,直喊“我信你個鬼”。

很快,我就發現有幾個同學把這事寫進了日記。哈哈,不用提示,大家居然學會了把這素材抓住。

作文要練習,素材哪裡來?老師的引導很關鍵

結尾好感動啊

作文要練習,素材哪裡來?老師的引導很關鍵

結尾……幹嘛呢?

事實表明,生活中素材太多太多,就看你會不會抓,會不會引導學生抓,而生活中的素材,很多都特別有趣,適當包裝一下,味道會更好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