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進小區“腸梗阻”如何打通

在繼續嚴格規範前提下,住宅小區出入口管理適度放開,但快遞末端配送不暢問題依然突出。2月下旬,有69.9%的快遞員選擇“擺攤”,至3月下旬該比例降至38%;2月下旬,有33.3%的快遞員表示可以“放快遞櫃”,至3月下旬該比例上升至60.6%。但數據也顯示,2月下旬,僅36.8%的快遞員表示可以上門收派件,至3月下旬,該比例下降至33.3%,可見快遞末端服務還未恢復正常。(4月12日 新華網)

在國內疫情持續向好的情形下,仍有近三成多的快遞進小區遭遇 “閉門羹”,這不僅會大大降低快遞與外賣的效率,對普通老百姓生活造成不方便,也加大了接觸感染的風險。

為了打通快遞進小區的“最後一百米”,國家可謂三令五申。早在2月19日,交通運輸部、國家郵政局、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就發出了緊急通知。通知要求,低風險地區要全面恢復正常寄遞投遞秩序;中風險地區要在強化郵遞員、快遞員健康防護管理基礎上,允許其進入小區、社區、物業等管理區域進行末端投遞;在高風險地區,要為郵遞員、快遞員取件投遞提供相關便利措施,不得“一刀切”禁止取件和投遞。緊接著,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關於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同時積極有序推進復工復產的指導意見》,其中再次提到,完善物流快遞業相關防控措施,允許快遞人員進入社區(村)配送。

現在的問題是,雖然快遞進小區不存在制度性障礙,但各地還在人為地設障,所以,要精準解除末端配送限制,打通快遞進小區“腸梗阻”,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各地政府要更新執政觀念,摒棄懶政思維,改變“一刀切”禁止進小區的制度安排。在這方面,不少地方已開始行動起來。比如,上海浦東新區,快遞員提供個人信息、企業提供隔離證明和承諾書後可以獲得出入證;譬如,湖南長沙,快遞員只要佩戴口罩、接受體溫檢測並登記,就可以進小區投遞快件;再如,杭州的快遞員只要憑“城市生活綠色通道”標識、杭州健康碼綠碼就可以進小區了。

其次,大力推廣“無接觸配送”。凡是有智能快件箱的小區,為快遞小哥提供便捷,對於沒有智能快件箱的小區,則劃定固定區域,用於收投郵件和快遞。不管是把快遞放入智能快件箱,還是放在業主家門口,或者指定的某個固定區域,皆可以實現“無接觸配送”,提高配送效率,降低人為感染幾率。

此外,外賣和快遞小哥要做到“打鐵先要自身硬”。進入小區之前,運輸車輛進行嚴格消毒,佩戴防護用品,通過與社區結合,辦理配送出入證或展示健康碼等方式,經體溫檢測後,方可允許快遞員進入小區,這不僅是對普通消費者生命健康負責,也能打消社區管理者與居民的潛在顧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