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人不想家的魯朗,川藏線上的森林精靈之居所

公元1652年春,應順治皇帝之邀前往北京的五世達賴喇嘛,路過色季拉山,見東麓谷底森林圍合,草甸蔥鬱,百花齊放,不禁慨嘆此地儼然神仙居住的地方,便將之稱為“魯朗”,亦可譯作“龍王谷”。

八歲的扎西,帶著我們,行走在魯朗那一片濃得化不開的綠色山巒之間。

教人不想家的魯朗,川藏線上的森林精靈之居所

這是西藏七月間一個美妙的上午, 湛藍的天空中,雲舒雲卷,與山巒之上的雪峰冰川融為一體。下面是層層疊疊的暗綠色的森林,亭亭直立的雲杉,雪松如潮水般傾瀉而下,直人山谷如綠毯般低低起伏的草甸邊緣。風吹過,這片靜謐無邊的綠色波濤便會起伏奔湧,彷彿應和著生命的節律,一呼一吸間,吐出輕紗般的雲霧,又會重新飄浮在林線之上,雪線之下,時聚時散,如夢如幻。

教人不想家的魯朗,川藏線上的森林精靈之居所

溪流蜿蜒,波光閃動,清透的水窪隨處可見,枝葉纏繞的低矮灌木將這片碧綠的草甸分割成大大小小的地塊,如人工修剪般的齊整,點綴著成片或成線的報春花、草梅花、紫苑、馬先蒿等花朵,白色,黃色,紅色,藍色。紫色... ..在陽光下搖曳生姿,盡情綻放。

遠遠的樹木間,木籬笆、木板屋的藏式民居隱約顯現,錯落有致,與草地,森林,遠處的雪山、冰川交相輝映,宛若大自然恣意揮灑的一副山水畫卷,重墨中隱藏著細節,留白中蘊含著極致。

教人不想家的魯朗,川藏線上的森林精靈之居所

“到了工布魯朗,會忘記自己的家鄉”。頭天黃昏,當我們穿過危崖高聳,濁浪排空的帕隆藏布大拐彎處的通麥天險,停留在這片神奇之地時,幾天來,穿行在川藏線所忍受的艱辛與疲乏,在離家兩千公里的魯朗似乎得到了徹底的放鬆。

我們在魯朗鎮邊的扎西崗村住了下來,“扎西崗”在藏語裡的意思是“吉祥的坡地”。它是個安靜怡人的藏族小村子,就在318國道邊不遠處,民居大多獨立成院,呈四方型,似乎應對著藏族傳統宇宙觀中的壇城,有阻擋邪魔,澤被佛光的意思。房屋為便於採光通風的“回”字形結構,牆面為石材白底,屋頂架空,雙坡屋頂所覆蓋的木瓦片獨具特色,它用沒有節疤的木料順著紋理劈下,製成尺寸一致的“青瓦”形狀做成。院內,房前,窗臺上到處開滿了豔豔的格桑花。

這裡幾乎家家戶戶都開辦成了藏家樂,提供食宿和嚮導服務,於是,我們決定請房東家的小扎西帶路去樹林和谷地裡走走。

教人不想家的魯朗,川藏線上的森林精靈之居所

第二天早晨,推開小木屋的房門,明媚的陽光如羽毛般飄灑在我們全身上下。盛夏中的魯朗,天空澄碧,遠山含黛,呼吸著草地上獨有的清新空氣,我們開始一段輕鬆的徒步旅程。

教人不想家的魯朗,川藏線上的森林精靈之居所

魯朗的平均海拔在3385米。是一片典型高原山地草甸狹長地帶,長約15公里,平均寬約1公里。嫩綠的草甸的兩側由低往高,分別是翠綠色灌木叢和墨綠色的雲杉,松樹等,再到雪線附近的高山灌木林。從嫩綠,翠綠,到暗綠色,形成了深淺不一的的色彩層次。草色青青明亮照眼,森林則在陰影中沉默,此種景象,令人頓生“橫看成嶺側成峰”的奇幻之感。

教人不想家的魯朗,川藏線上的森林精靈之居所

我們順著南麓的山谷前行,差不多走了十幾裡的樣子,折返回到草甸的中間,慢慢欣賞身邊這巍峨挺拔的雪山之巔。白色的雲霧中,高聳的貢布拉則峰的冰川,如銀龍般闖入綠色的森林地帶,並深深進入了森林之中,它們與林海的綠形成鮮明的對比,卻又相輔相成。

教人不想家的魯朗,川藏線上的森林精靈之居所

西藏能有如此溫柔地一面,不免會讓我們想到家鄉山區的風景,清秀,柔情,但又缺少這種景緻與色彩無邊無際,恣意縱橫的氣勢。

也許,沒到西藏之前,很多人心中都有很多關於西藏的想象,除了藍天,草原,湖泊。大多數人都會以為所有的山都應該由突兀的雪峰與荒蕪的山體構成,色調對比灰白分明,可是,川藏線之行會一次次刷新你的認知,會徹底顛覆你的想象。

教人不想家的魯朗,川藏線上的森林精靈之居所

開滿野花的草地上,或單,或三兩成伴的馬兒正悠閒的啃食著青草,彷彿散落在綠毯之中的顆顆珍珠,為這寧靜的山谷增添幾分生動的氣息。

教人不想家的魯朗,川藏線上的森林精靈之居所

可能是沒有完全明白我們的意思,跨過一座掛滿經幡的小橋,小扎西帶我們來到一個類似於遊樂場的地方,裡面有騎馬,射箭等藏族傳統活動。

魯朗所在的林芝,及工布江達地區、地處衛藏腹心,自古就是工布藏族的生活區域。“工布”一詞為古時部族名,據《敦煌本吐蕃歷史文書》記載:“贊普雅隆王系外,有十二小邦”,工布即為十二小邦之一。林芝廣久鄉的雍仲錯村,有一塊立於公元796—815年間的的摩崖石刻,為公元8世紀藏王赤德松贊頒賜給工布王的盟誓文書:“永不令外姓為工嘎布王,只命嘎布莽王之子孫世襲。”說明了藏王和工布王之間的特殊關係,並勒石為記。

教人不想家的魯朗,川藏線上的森林精靈之居所

工布藏服在西藏服飾中獨具一格,不論男女都愛穿一種稱為“果秀”的長坎肩。這種服裝無領無袖,套頭穿著,多為黑色和紫色。前後兩片衣襟通過腰帶系在一起,再配上腰帶和領口的精美裝飾,夏天以氆氌縫製,冬天以毛皮縫製,十分適合在高山聳立、森林密佈環境中生活的人穿著。工布帽是圓筒型的,帽底縫一層綠色的綢子,帽沿鑲上一圈虹形綵緞,與“果秀”十分相配。

響箭是工布文化中極具特色的一項,木質圓錐體的箭頭,周邊有四個小洞,箭在空中快速飛行,空氣穿洞發出清亮的呼嘯聲。每當戛然而止,大家就可以看到幾十米開外的靶心是不是被射中了。若有人射中,一同觀看的人就載歌載舞慶祝一番。因此,慶豐收、迎新年都少不了它。

教人不想家的魯朗,川藏線上的森林精靈之居所

無意加入其中,我們告別了正在遊人中玩得不亦樂乎的小扎西,往山腳林間走去,這裡所有的岐途,似乎皆是茂密森林的去向,伴著雲影,牽引著這隻能意會的光陰之線,密密實實地縫在路邊、在谷口、在幽幽暗暗的樹林裡。

教人不想家的魯朗,川藏線上的森林精靈之居所

在這裡,我們的心情可以徹底放鬆。享受著寧靜和潔淨之美,這裡的樹木以青岡為主,青綠茂密,樹幹筆直,樹上葛藤纏繞,附生植物眾多,林下苔蘚叢生。踩著厚厚的松針,聞著滿山植物的清香,聆聽著鳥兒的鳴叫,風過山林,樹影婆娑,彷彿驛動的心情變得安靜下來。

然而深入其中,又覺得更有一分拒人千里之外的冷淡之意在這山林中迴旋,彷彿這片已經承載無數山間精靈之地,對差不多快進化到大自然的對立面的我們,始終充滿了懷疑和不安全感,以一種無言的方式婉拒我們的打擾!

教人不想家的魯朗,川藏線上的森林精靈之居所

空山新雨後,我們隨時都能看到那些或豔麗,或素雅的山花寂寂地盛開著,隱匿在腐葉下面的青岡菌、羊肚菌,松茸等菌類,這些小精靈會露出小腦袋,給你一個意外的驚喜。據說:九十年代末。這裡的松茸開始出口日本,因其品質極高深受歡迎。可惜對於這些山林的饋贈之物,我們不能一一識別,只得空手而歸。

教人不想家的魯朗,川藏線上的森林精靈之居所

臨近中午,我們回到村子,在附近的市場上找了一家飯店品嚐著名的“魯朗石鍋雞”,和2007年第一次到這不同,幾乎都是外地人在此開店,石鍋雞的價格也翻了許多。

實際上,魯朗石鍋雞用的石鍋,準確的叫法是“墨脫石鍋”,其原料為墨脫獨有的天然皂石,質地綿軟,石鍋以灰褐色、灰巴色為主色調,形狀為桶形,厚2,3釐米,規格大小不等,鍋底有平底和弧形兩類。具有傳熱快、不粘鍋、不變色等優點,湯汁香濃可口、後味醇厚、持久。

由於氣候原因,墨脫每年僅七八兩個月才能上山採製皂石,完全靠背夫從山上背下來,再由門巴族人手工鑿制,之後還要放入雅魯藏布江江水中浸泡30天左右才能用。就是這樣的粗器,配以當地盛產的手掌參,藏貝母、百合、枸杞、菌菇等十幾種食材和藥材,加上藏土雞,文火慢燉數小時,出來的雞湯濃郁誘人,雞肉嫩滑有彈性,其鮮其美,不可言說。

教人不想家的魯朗,川藏線上的森林精靈之居所

飯後,我們驅車前往色季拉山,如今的魯朗鎮已經從先前零星幾家旅館飯店,街邊擺放著檯球桌的小鎮,加持為“國際旅遊小鎮”,據介紹:魯朗國際旅遊小鎮的建設由廣東通過政府資金的撬動,引導恆大、保利、珠江投資、廣中旅、廣藥集團等全國知名企業參與開發。2016年正式開放。

畢竟不是當地人,是耶非耶,我們不便評說,至少像扎西崗村這樣的村子還是完整的保持下來。如今,傳統的放牧,種地,挖蟲草,採松茸和野生的藥材之外,近十年家庭旅館的興起,也讓當地人得到了客觀的經濟收入,當問到家裡人有沒有到外面打工的時候,我們往往得到的回答是“沒有”。

教人不想家的魯朗,川藏線上的森林精靈之居所

山口海拔為4720米的色季拉山,屬念青唐古拉山脈,是帕隆藏布江與尼洋河的分水嶺。

色季拉山有著以暗針葉林主的世界上最高的林線,在海拔4600米附近,才被大片的杜鵑花所替代。所以,色季拉山的杜鵲花海為非常著名。每年4月中旬到6月初,這裡是杜鵑花的季節,各色杜鵑盡情綻放,萬紫千紅,一片鳥語花香。

回望魯朗谷,濃而似墨的暗針葉林,無邊無際地漫延至天邊。在川藏線的二郎山的東坡,貢嘎山的東坡,波密、易貢一帶的高山和極高山上,我們都看到過這樣的暗針葉林帶,林中的建群樹種主要為雲杉和冷杉,它們可以生長到50至70米。樹之間的密度很大,林中潮溼陰暗,生物產量巨大。

教人不想家的魯朗,川藏線上的森林精靈之居所

在色季拉山的幾處觀景臺,可以看到中國最美山峰南迦巴瓦峰、以及加拉白壘峰,貢布拉則峰和小南迦巴瓦峰等連綿雪山群。

教人不想家的魯朗,川藏線上的森林精靈之居所

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地處喜馬拉雅山脈、念青唐古拉山脈和橫斷山脈的交會處。喜馬拉雅山脈西起克什米爾海拔8125米南迦帕爾巴特峰,東至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的南迦巴瓦峰,全長2400公里,於是,人們把東西兩點的南迦巴瓦峰和南迦帕爾巴特峰稱作青藏高原的“不動地釘”。

南迦巴瓦的另一個名字叫"木卓巴爾山",是西藏最古老的佛教"雍仲本教"的聖地,有"西藏眾山之父"之稱。其巨大的三角形峰體終年積雪,雲霧繚繞,從不輕易露出真面目,所以它也被稱為"羞女峰",此次能夠一睹神山真容,著實讓我們驚喜萬分。

教人不想家的魯朗,川藏線上的森林精靈之居所

南迦巴瓦峰與它對面海拔7294米的加拉白壘峰為東西弧形排列的走向,它們夾持著從阿里高原一路奔流而來的雅魯藏布江,形成了平均深度2000米,最深處達6000多米的世界第一大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地質運動時期,地殼的巨大斷裂和強烈抬升,使得這個地區的地形和地貌複雜,自然生態奇特。

來自印度洋孟加拉灣的水汽,受到了高大的喜馬拉雅山脈阻擋,但是卻沿著雅魯藏布大峽谷這個水汽通道一直北上,形成了一個因外形像舌而被稱為“溼舌”的溼潤地區。在海拔2700-4200米的地區,大量的降水,產生了獨特的高原溫暖半溼潤氣候,壯觀的魯朗林海由此而來。

教人不想家的魯朗,川藏線上的森林精靈之居所

站在雲影漠漠的色季拉山埡口,望著遠處逶迤起伏的雪山群,山間沉靜如海的森林,很難想象,多年以後,我們曾經流連忘返的這些本該自然精靈居住的地方,會如何的改變?

遠遠的,幾個朝聖的藏民一路匍匐而來,他們為自己與家人祈福,他們為眾生祈福,他們為世界萬物祈福,一步一步,以身體為媒介,而我們,除了感嘆,只是旁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