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中国艺术交流巡展,脉动“一带一路"

多元中国艺术交流巡展,脉动“一带一路"项目通过对“邬达克”多边文化交流符号的内涵发掘,依托中心在艺术策展、论坛组织及经贸商旅开拓上的能力,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艺展+经贸”模式,实施于V4四国及中国举办的多元中国艺术交流巡展活动,甄选符合项目目的要求的参展艺术家,突出中华文化艺术输出,同时兼顾东、西文化艺术的审美差别,寻找最大平衡点的参展艺术家。


多元中国艺术交流巡展,脉动“一带一路

一、建设实施情况

本项目是本中心运营的第一个“走出去”文化艺术项目,初生牛犊的勇气,让我们不仅选择了中国当代最顶尖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带到欧洲去办展览与音乐品鉴。参展艺术家陈家泠是当代艺术家中,最多作品被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当代艺术家;民族音乐演奏家汤良兴,不仅有“南汤北刘”之称,旅美期间受到美国总统颁发的“当代最佳弹拨乐艺术家”称号。因为欧洲的展厅通常层高比国内艺术展厅更高,我们带去的作品尺幅全球只有一种机型运输货机可以搭载,这一机型在上海最近只有飞法兰克福,为确保展览如期开幕,展览作品用一辆 18 吨的海关艺术品厢式运输车,从德国的法兰克福运抵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法清关。而且从斯洛伐克到匈牙利,再从匈牙利运回斯洛伐克出关,全程都是 18 吨的艺术品运输车,尽管费用超过预算许多,我们收获了欧洲媒体:“近 10 年中国到该地区举办的艺术水准最高,规模最大的艺术展览”的高度评价。在海外轰动的展览与音乐品鉴会,让我们深刻的体会到“艺术无国界,一带一路中华文化艺术走出去,大有可为;以文化艺术为媒的文化与经贸合作也大有可为,关键是要输出中国真正好的艺术和好的项目”。

项目推动了布达佩斯与上海的直航开通,同时接洽了两个庆祝中斯建交 70 周年的展览活动,和未来到德国慕尼黑、柏林的艺术展与音乐品鉴会项目;促成了上海建筑学会与匈牙利建筑师协会、德国建筑师协会、斯洛伐克建筑师协会的研学项目;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与斯洛伐克建筑师协会签订了双向举办建筑科学夏令营的合作项目;上海 Tech Gastronomy 美食科技公司与斯洛伐克班斯卡•比斯特里察市水厂,签订了长期进口饮用瓶装水合同。匈牙利多家科技公司与上汽集团技术转让的衔接等。

项目是一次将上海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邬达克”,作为多边文化艺术交流符号的内涵发掘与文创应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成功探索实践项目。

多元中国艺术交流巡展,脉动“一带一路

1、项目海外呈现艺术水准保障的多元艺术家作品库建设

甄选符合项目要求的参展艺术家,确保项目到海外呈现的中华艺术,代表较高中华艺术水准,项目作品库建设同时兼顾项目实施所到国家,欧洲与中国的东、西方文化艺术审美差异。建立多元艺术家作品库,同时还兼备为参演歌唱艺术家,欧洲演出互动所需的欧洲所到国家经典曲目,多渠道征集与遴选。

项目文创立项后,进一步的推广宣传,邀请到了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毛时安,担任本项目两场欧洲展览的策展人。毛时安老师的影响力,为项目争取到了沪上更多杰出艺术家的参展加盟,根据展览的主题策划进一步创作,项目创建的参展艺术家作品库,为策展人本项目展览提供了 200多 幅参展作品备选。最后艺术家陈家泠、穆益林、王作均、毛冬华、杜海军、贺寿昌 6 位绘画艺术家的 62 幅作品,进入本项目两个出国展的目录。


多元中国艺术交流巡展,脉动“一带一路

2、Ⅴ4(维谢格拉德即多瑙河四国)“致敬邬达克 • 一带一路畅想”艺术展,分别在斯洛伐克和匈牙利两国举办,同步以中国艺术家为主的音乐品鉴会,接艺术展开幕式后举行(2 场中国多元艺术巡展+3 场品鉴音乐会)

2018 年 5 月,“致敬邬达克 • 一带一路畅想 — 中国多元艺术展”在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法,三大艺术宫殿之一的皮斯特理宫举办。6 月 份“致敬邬达克 • 一带一路畅想 — 中国多元艺术展”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花园城堡举办。音乐品鉴会与展览开幕式衔接,从国内去的参演艺术家有著名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王作欣教授、著名弹拨乐大师汤良兴教授,汤老师国乐演奏造诣极高,琵琶演奏有“南汤北刘”之称,还能演奏古琴。汤老师演奏的多为中国古曲,开始我们担心欧洲观众会听不懂。但气势雄伟激昂、风格旖旎壮美的中国名曲《十面埋伏》,让欧洲的观众如痴如醉,惊叹中国音乐与乐器的美妙表现力。著名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王作欣教授与当地音乐家配合,演唱了《我爱你中华》、云南民歌《小河淌水》、《阳关三叠》等经典曲目,在斯洛伐克演唱的当地民歌,将音乐会推向高潮,全场起立长时间鼓掌。因此中国驻斯洛伐克大使馆,邀请参演艺术家欧洲演出间隙,到布拉迪斯拉法的中国大使馆官邸,增加举办了一场面向所有驻斯洛伐克外交官的音乐品鉴会。

3、展览期间举办的文化与经贸论坛

邬达克出生于斯洛伐克的历史文化名城,班斯卡•比斯特里察市。托邬达克这位中斯文化交流与友谊先驱的福荫,这个城市与中国尤其是上海,有着特别的情缘。因此,5 月 在首都布拉迪斯拉发,比斯特理宫举办的艺术展开幕式和音乐品鉴会,我们有邀请班斯卡•比斯特里察市长出席,当他了解到我们的项目还有文化与经贸互补论坛。热情的邀请我们 6 月 的论坛与经贸合作洽谈活动到邬达克的家乡,班斯卡•比斯特里察市举办。班斯卡•比斯特里察市当地还有一所中学,有三个班级专门教授中文,论坛与经贸洽谈活动,市政府还安排了这个学校熟悉汉语和斯洛伐克语的学生和老师,来到会场做志愿者,提供会务翻译与洽谈翻译服务。欧洲的论坛活动形式与国内的有所不同,论坛上、下半场中间休息时段,还穿插了当地民族歌舞表演和斯洛伐克学习中文同学的“邬达克与上海”诗朗诵,活跃论坛气氛,丰富了论坛内容。会后的洽谈,市政府竟是开放了市政府充满艺术感的会议室,给论坛之后的洽谈活动使用。在班斯卡•比斯特里察的洽谈活动,根据实际需要,开展了两场。

在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的艺术展和在班斯卡•比斯特里察市举办的论坛取得的良好效果,传到斯洛伐克驻华大使馆,大使邀请邬达克文化发展中心携欧洲展览作品,于 9 月 到北京斯洛伐克驻华大使馆举办了一个艺术展与一场论坛活动。参加斯洛伐克驻华大使馆的论坛与艺术展嘉宾,多为北京的各国驻华使节,进一步传播了项目的文化影响力。本次论坛并促成中国建筑学会、上海市建筑学会与匈牙利建筑师协会,和斯洛伐克建筑师协会签署了合作备忘。

匈牙利布达佩斯的文化经贸与商贸合作洽谈,安排在艺术展和音乐品鉴会前的 2018 年 6 月,洽谈活动在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一处文化遗产建筑内举办(是二十世纪的一位类总理的政治人物的旧居)。匈牙利电视台纪实频道,将本次文化与经贸洽谈活动、艺术展、音乐会拍摄成了一个小型纪录片在电视台播放。

多元中国艺术交流巡展,脉动“一带一路

二、可资借鉴的经验

邬达克文化发展中心和中心创建的邬达克纪念馆,拥有着上海得天独厚的“邬达克”资源,我们有责任和使命,更深、更广的挖掘这一文创资源内涵,这次活动之后,邬达克文化发展中心,开辟了一块文化“走出去”延续的业务板块。

本项目的成功建设口碑,还为邬达克文化发展中心创造了,承接国家“一带一路”文化走出去外包业务机缘。人民日报一带一路文化发展中心、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均有国外文化活动举办社会力量采购洽谈中。德国慕尼黑和柏林的美术馆、匈牙利国家美术馆、奥地利国家美术馆都有抛出橄榄枝,欢迎邬达克文化发展中心组织艺术家去举办展览。

艺术是人类共同的语言,文化是一把打开人类文明的钥匙。本项目通过对文化走出去所到国家情感与文化共振点“邬达克”,这一上海特有的文化资源的人文挖掘与文创开发应用。取得了丰硕的项目成果。因为项目组织的参演与参展艺术家,代表着中国当代较高的艺术水准,国内、外反响热烈,因此,受邀增加了“致敬邬达克 • 一带一路畅想”艺术展览和品鉴音乐会等内容场次,项目超出预期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1、收获满满的中国文化与中国艺术自信

众所周知,文艺复兴之后欧洲文化艺术对世界的影响深远。而本文化艺术走出去项目,正是走进欧洲,我们组织的参展与参演艺术家,代表着中国当代几乎最好的艺术水准。参展与参演艺术家,硬是用自己的作品和中国名曲、古曲精湛的表演,征服了欧洲的观众。当欧洲众多国家的国家美术馆,向我们的参展艺术家抛出举办画展的邀请时;当斯洛伐克音乐会合作的钢琴演奏家,了解到中国民歌《小河淌水》的意境时,兴奋的直呼中国艺术太美了,还希望与中国艺术家有再次同台演出的机会时;当中国琵琶古曲《十面埋伏》让欧洲观众对中国乐器与乐曲赞叹不已时;当参演歌唱家王作欣教授,演唱斯洛伐克民歌互动,全场起立长时间鼓掌时。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再去展览、再去演出的机遇,更重要的是对中国文化艺术发自心底的自豪与自信。

多元中国艺术交流巡展,脉动“一带一路

2、项目建设可以为上海艺术家,构建有效的海外推广平台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推进,世界范围内对中国文化艺术的需求日益增长,本项目的建设可以有效的为上海艺术家,提供具有影响力的国际推广平台。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同时,也为国内艺术市场,提供海外拓展市场空间,从而反哺艺术家创作。进一步提升中国艺术创作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持续举办,有望形成中国艺术家海外推广平台效应的品牌项目。

3、利用上海城市自身历史文化资源的文创与文化走出去项目,开发应用引领与示范

上海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特别是城市建筑文化资源。镌刻着城市人文变迁与城市文化。以此为素材的文创与“文化走出去”项目开发应用,形成的“城市文化宣传+”项目模式,具有事半功倍的项目效果。项目的成功,还从一个侧面说明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外交、民间外交大有可为。

4、具有情感与文化共振效应的“一带一路”项目

项目名称从最初申报时的,与“一带一路”脉动的多元中国艺术交流巡展,到后来呈现时的“致敬邬达克 • 一带一路畅想”,变化的不仅仅是项目名称,而是寻找与项目走出去所到国家,情感与文化能够形成共振的项目理念。这一理念我们贯彻在每幅展览作品的导览介绍上,也反映在一些作品命名上,比如说陈家泠老师的 12 幅上海女性作品,我们给他取了一个非常能够让斯洛伐克与匈牙利参观者,形成共鸣的《与邬达克同时代的上海女性》系列作品名。这些细节说明,这一类“一带一路”文创项目,需要用文化智慧和艺术智慧,找到一个能够让对方有情感体验和情感响应的内容和细节。精心策划,不能自说自话,而是要“自说他话”,说所到国家他们听得懂的话。 文化与情感共鸣因素,对项目目标与项目效果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