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中國藝術交流巡展,脈動“一帶一路"

多元中國藝術交流巡展,脈動“一帶一路"項目通過對“鄔達克”多邊文化交流符號的內涵發掘,依託中心在藝術策展、論壇組織及經貿商旅開拓上的能力,打造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藝展+經貿”模式,實施於V4四國及中國舉辦的多元中國藝術交流巡展活動,甄選符合項目目的要求的參展藝術家,突出中華文化藝術輸出,同時兼顧東、西文化藝術的審美差別,尋找最大平衡點的參展藝術家。


多元中國藝術交流巡展,脈動“一帶一路

一、建設實施情況

本項目是本中心運營的第一個“走出去”文化藝術項目,初生牛犢的勇氣,讓我們不僅選擇了中國當代最頂尖的藝術作品和藝術家帶到歐洲去辦展覽與音樂品鑑。參展藝術家陳家泠是當代藝術家中,最多作品被國家博物館收藏的當代藝術家;民族音樂演奏家湯良興,不僅有“南湯北劉”之稱,旅美期間受到美國總統頒發的“當代最佳彈撥樂藝術家”稱號。因為歐洲的展廳通常層高比國內藝術展廳更高,我們帶去的作品尺幅全球只有一種機型運輸貨機可以搭載,這一機型在上海最近只有飛法蘭克福,為確保展覽如期開幕,展覽作品用一輛 18 噸的海關藝術品廂式運輸車,從德國的法蘭克福運抵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法清關。而且從斯洛伐克到匈牙利,再從匈牙利運回斯洛伐克出關,全程都是 18 噸的藝術品運輸車,儘管費用超過預算許多,我們收穫了歐洲媒體:“近 10 年中國到該地區舉辦的藝術水準最高,規模最大的藝術展覽”的高度評價。在海外轟動的展覽與音樂品鑑會,讓我們深刻的體會到“藝術無國界,一帶一路中華文化藝術走出去,大有可為;以文化藝術為媒的文化與經貿合作也大有可為,關鍵是要輸出中國真正好的藝術和好的項目”。

項目推動了布達佩斯與上海的直航開通,同時接洽了兩個慶祝中斯建交 70 週年的展覽活動,和未來到德國慕尼黑、柏林的藝術展與音樂品鑑會項目;促成了上海建築學會與匈牙利建築師協會、德國建築師協會、斯洛伐克建築師協會的研學項目;上海科普教育發展基金會與斯洛伐克建築師協會簽訂了雙向舉辦建築科學夏令營的合作項目;上海 Tech Gastronomy 美食科技公司與斯洛伐克班斯卡•比斯特里察市水廠,簽訂了長期進口飲用瓶裝水合同。匈牙利多家科技公司與上汽集團技術轉讓的銜接等。

項目是一次將上海特有的歷史文化資源“鄔達克”,作為多邊文化藝術交流符號的內涵發掘與文創應用,服務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成功探索實踐項目。

多元中國藝術交流巡展,脈動“一帶一路

1、項目海外呈現藝術水準保障的多元藝術家作品庫建設

甄選符合項目要求的參展藝術家,確保項目到海外呈現的中華藝術,代表較高中華藝術水準,項目作品庫建設同時兼顧項目實施所到國家,歐洲與中國的東、西方文化藝術審美差異。建立多元藝術家作品庫,同時還兼備為參演歌唱藝術家,歐洲演出互動所需的歐洲所到國家經典曲目,多渠道徵集與遴選。

項目文創立項後,進一步的推廣宣傳,邀請到了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著名文藝評論家毛時安,擔任本項目兩場歐洲展覽的策展人。毛時安老師的影響力,為項目爭取到了滬上更多傑出藝術家的參展加盟,根據展覽的主題策劃進一步創作,項目創建的參展藝術家作品庫,為策展人本項目展覽提供了 200多 幅參展作品備選。最後藝術家陳家泠、穆益林、王作均、毛冬華、杜海軍、賀壽昌 6 位繪畫藝術家的 62 幅作品,進入本項目兩個出國展的目錄。


多元中國藝術交流巡展,脈動“一帶一路

2、Ⅴ4(維謝格拉德即多瑙河四國)“致敬鄔達克 • 一帶一路暢想”藝術展,分別在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兩國舉辦,同步以中國藝術家為主的音樂品鑑會,接藝術展開幕式後舉行(2 場中國多元藝術巡展+3 場品鑑音樂會)

2018 年 5 月,“致敬鄔達克 • 一帶一路暢想 — 中國多元藝術展”在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法,三大藝術宮殿之一的皮斯特理宮舉辦。6 月 份“致敬鄔達克 • 一帶一路暢想 — 中國多元藝術展”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花園城堡舉辦。音樂品鑑會與展覽開幕式銜接,從國內去的參演藝術家有著名歌唱家,上海音樂學院王作欣教授、著名彈撥樂大師湯良興教授,湯老師國樂演奏造詣極高,琵琶演奏有“南湯北劉”之稱,還能演奏古琴。湯老師演奏的多為中國古曲,開始我們擔心歐洲觀眾會聽不懂。但氣勢雄偉激昂、風格旖旎壯美的中國名曲《十面埋伏》,讓歐洲的觀眾如痴如醉,驚歎中國音樂與樂器的美妙表現力。著名歌唱家上海音樂學院王作欣教授與當地音樂家配合,演唱了《我愛你中華》、雲南民歌《小河淌水》、《陽關三疊》等經典曲目,在斯洛伐克演唱的當地民歌,將音樂會推向高潮,全場起立長時間鼓掌。因此中國駐斯洛伐克大使館,邀請參演藝術家歐洲演出間隙,到布拉迪斯拉法的中國大使館官邸,增加舉辦了一場面向所有駐斯洛伐克外交官的音樂品鑑會。

3、展覽期間舉辦的文化與經貿論壇

鄔達克出生於斯洛伐克的歷史文化名城,班斯卡•比斯特里察市。託鄔達克這位中斯文化交流與友誼先驅的福廕,這個城市與中國尤其是上海,有著特別的情緣。因此,5 月 在首都布拉迪斯拉發,比斯特理宮舉辦的藝術展開幕式和音樂品鑑會,我們有邀請班斯卡•比斯特里察市長出席,當他了解到我們的項目還有文化與經貿互補論壇。熱情的邀請我們 6 月 的論壇與經貿合作洽談活動到鄔達克的家鄉,班斯卡•比斯特里察市舉辦。班斯卡•比斯特里察市當地還有一所中學,有三個班級專門教授中文,論壇與經貿洽談活動,市政府還安排了這個學校熟悉漢語和斯洛伐克語的學生和老師,來到會場做志願者,提供會務翻譯與洽談翻譯服務。歐洲的論壇活動形式與國內的有所不同,論壇上、下半場中間休息時段,還穿插了當地民族歌舞表演和斯洛伐克學習中文同學的“鄔達克與上海”詩朗誦,活躍論壇氣氛,豐富了論壇內容。會後的洽談,市政府竟是開放了市政府充滿藝術感的會議室,給論壇之後的洽談活動使用。在班斯卡•比斯特里察的洽談活動,根據實際需要,開展了兩場。

在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發的藝術展和在班斯卡•比斯特里察市舉辦的論壇取得的良好效果,傳到斯洛伐克駐華大使館,大使邀請鄔達克文化發展中心攜歐洲展覽作品,於 9 月 到北京斯洛伐克駐華大使館舉辦了一個藝術展與一場論壇活動。參加斯洛伐克駐華大使館的論壇與藝術展嘉賓,多為北京的各國駐華使節,進一步傳播了項目的文化影響力。本次論壇並促成中國建築學會、上海市建築學會與匈牙利建築師協會,和斯洛伐克建築師協會簽署了合作備忘。

匈牙利布達佩斯的文化經貿與商貿合作洽談,安排在藝術展和音樂品鑑會前的 2018 年 6 月,洽談活動在匈牙利布達佩斯的一處文化遺產建築內舉辦(是二十世紀的一位類總理的政治人物的舊居)。匈牙利電視臺紀實頻道,將本次文化與經貿洽談活動、藝術展、音樂會拍攝成了一個小型紀錄片在電視臺播放。

多元中國藝術交流巡展,脈動“一帶一路

二、可資借鑑的經驗

鄔達克文化發展中心和中心創建的鄔達克紀念館,擁有著上海得天獨厚的“鄔達克”資源,我們有責任和使命,更深、更廣的挖掘這一文創資源內涵,這次活動之後,鄔達克文化發展中心,開闢了一塊文化“走出去”延續的業務板塊。

本項目的成功建設口碑,還為鄔達克文化發展中心創造了,承接國家“一帶一路”文化走出去外包業務機緣。人民日報一帶一路文化發展中心、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均有國外文化活動舉辦社會力量採購洽談中。德國慕尼黑和柏林的美術館、匈牙利國家美術館、奧地利國家美術館都有拋出橄欖枝,歡迎鄔達克文化發展中心組織藝術家去舉辦展覽。

藝術是人類共同的語言,文化是一把打開人類文明的鑰匙。本項目通過對文化走出去所到國家情感與文化共振點“鄔達克”,這一上海特有的文化資源的人文挖掘與文創開發應用。取得了豐碩的項目成果。因為項目組織的參演與參展藝術家,代表著中國當代較高的藝術水準,國內、外反響熱烈,因此,受邀增加了“致敬鄔達克 • 一帶一路暢想”藝術展覽和品鑑音樂會等內容場次,項目超出預期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1、收穫滿滿的中國文化與中國藝術自信

眾所周知,文藝復興之後歐洲文化藝術對世界的影響深遠。而本文化藝術走出去項目,正是走進歐洲,我們組織的參展與參演藝術家,代表著中國當代幾乎最好的藝術水準。參展與參演藝術家,硬是用自己的作品和中國名曲、古曲精湛的表演,征服了歐洲的觀眾。當歐洲眾多國家的國家美術館,向我們的參展藝術家拋出舉辦畫展的邀請時;當斯洛伐克音樂會合作的鋼琴演奏家,瞭解到中國民歌《小河淌水》的意境時,興奮的直呼中國藝術太美了,還希望與中國藝術家有再次同臺演出的機會時;當中國琵琶古曲《十面埋伏》讓歐洲觀眾對中國樂器與樂曲讚歎不已時;當參演歌唱家王作欣教授,演唱斯洛伐克民歌互動,全場起立長時間鼓掌時。我們收穫的不僅僅是再去展覽、再去演出的機遇,更重要的是對中國文化藝術發自心底的自豪與自信。

多元中國藝術交流巡展,脈動“一帶一路

2、項目建設可以為上海藝術家,構建有效的海外推廣平臺

隨著“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推進,世界範圍內對中國文化藝術的需求日益增長,本項目的建設可以有效的為上海藝術家,提供具有影響力的國際推廣平臺。在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同時,也為國內藝術市場,提供海外拓展市場空間,從而反哺藝術家創作。進一步提升中國藝術創作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持續舉辦,有望形成中國藝術家海外推廣平臺效應的品牌項目。

3、利用上海城市自身歷史文化資源的文創與文化走出去項目,開發應用引領與示範

上海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資源,特別是城市建築文化資源。鐫刻著城市人文變遷與城市文化。以此為素材的文創與“文化走出去”項目開發應用,形成的“城市文化宣傳+”項目模式,具有事半功倍的項目效果。項目的成功,還從一個側面說明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外交、民間外交大有可為。

4、具有情感與文化共振效應的“一帶一路”項目

項目名稱從最初申報時的,與“一帶一路”脈動的多元中國藝術交流巡展,到後來呈現時的“致敬鄔達克 • 一帶一路暢想”,變化的不僅僅是項目名稱,而是尋找與項目走出去所到國家,情感與文化能夠形成共振的項目理念。這一理念我們貫徹在每幅展覽作品的導覽介紹上,也反映在一些作品命名上,比如說陳家泠老師的 12 幅上海女性作品,我們給他取了一個非常能夠讓斯洛伐克與匈牙利參觀者,形成共鳴的《與鄔達克同時代的上海女性》系列作品名。這些細節說明,這一類“一帶一路”文創項目,需要用文化智慧和藝術智慧,找到一個能夠讓對方有情感體驗和情感響應的內容和細節。精心策劃,不能自說自話,而是要“自說他話”,說所到國家他們聽得懂的話。 文化與情感共鳴因素,對項目目標與項目效果有非常好的促進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