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

人生裡,有些事就是不能蹉跎。

“寒冷冬夜,圍坐火爐,烤幾個山芋,一家人閒話家常。"這是曾經的親情畫像。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

而現在最遙遠的距離,就是我和你之間多了個手機。

經典金曲《常回家看看》中歌詞樸實又蘊含著平凡感人的情感,是真切、動人的,也是中華兒女每個心中柔軟的地方。

“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一輩子總操心就問個平平安安。”而這首歌的創作背景也是實打實的真性情,於樸素之中見真實——

1995年,車行的父親去世了,車行回想起曾經與父親在一起的日子,結果發現,一家人在一起的溫暖和快樂太少了。參加工作前,他常犟嘴惹老人生氣,參加工作後又很少回家。車行很後悔,心中充滿了對父親的深深懷念。此後,車行流著淚為父親寫了一首《爸爸,再見》,1996年,在一次坐火車出差的途中,車窗外的美好春色觸動了車行,他又一次想起父親、母親、家,他悄悄抹去淚珠,用筆寫下了“常回家看看”這5個字。

1998年初,車行將十幾首歌詞寄給戚老師,其中有《常回家看看》。接到歌詞後,戚老師深深地被《常回家看看》打動,沒讀完就流下了眼淚

,在一種既激動又衝動的感覺下,十幾分鍾,曲子就譜好了。曲子譜完後,戚建波打電話給車行,在電話中哼了一遍,車行說:“對,就是這種感覺。”

而近期在《我家那閨女》中有一段關於父母的話題引發了很多人的思考和討論——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

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嘴裡塞著飯菜,一下子戳中了我的淚點,頓覺食之無味。

其實高亞麟說的這句話出自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

父母是隔在我們和死亡之間的簾子。你和死亡好象隔著什麼,沒有什麼感受,你的父母擋在你們中間,等到你的父母過世了,你才會直面這些東西,不然你看到的死亡是很抽象的,你不知道。親戚、朋友、鄰居、隔代,他們去世對你的壓力不是那麼直接,父母是隔在你和死亡之間的一道簾子,把你擋了一下,你最親密的人會影響你的生死觀。

我媽常常就說,父母在時,自己多大了都是個孩子。

可是一旦父母不在,那種與世界的聯繫又少了些許,在空曠的宇宙中這麼渺小的我們該是何等的孤獨。所以其實,最親密的人何止會影響生死觀,可能會顛覆你所有的人生觀念,人生前進的方向與動力。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

所以——

給父母多一些時間,曾經山一樣替我們遮風擋雨的父母,已經隨時可能離我們而去。如果可以,多回家看看。

“當初你離家千里,來到這個地方讀書,你父親和我都沒有反對過。因為,是我們想你,能享受到人生的樂趣,比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比如同你喜歡的女孩子結婚生子。注意不是給我增添子孫,而是你自己,能夠享受為人父母的樂趣。你一生所要追求的功名利祿,沒有什麼是你的祖上沒經歷過的,那些只不過是人生的幻光。我怕,你還沒想好怎麼過這一生,你的命就沒了啊!"

——《無問西東》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

當時看到這裡的時候,彈幕都在說,真的是通透的父母,尤其是那句“注意不是給我增添子孫,而是你自己。”把子女當做真正的獨立個體,而不是依附品,做到了極致的尊重。

今生今世我最忘情的哭聲有兩次一次,在我生命的開始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終。

第一次,我不會記得,是聽你說的;第二次,你不會曉得,我說也沒用。

但這兩次哭聲的中間有無窮無盡的笑聲一遍一遍又一遍迴盪了整整30年你都曉得,我都記得!

——余光中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祝天下父母都能喜樂平安,願所有的人都能早一點和父母做朋友。週三愉快~ 夜晚愉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