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为救老师宋濂而跳河,朱元璋却杀了救援的侍卫,是怎么回事?

朱标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子,朱元璋极其重视他,在朱元璋的培养下,朱标也养成了仁慈宽厚的性情,颇有明君的样子。朱元璋为了培养朱标几乎把自己身边所有有能力的人都给朱标做老师,宋濂就是其中一个。

宋濂是明朝的开国文臣之首,《送东阳马生序》就是宋濂所作,宋濂作为朱标的老师、文臣之首,本该有着极好的待遇,但是朱元璋登基为帝之后,性情便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变得好杀戮,尤其对开国功臣,几乎杀了所有陪着他建立明朝的开国功臣,只有几个人幸免于难,宋濂也差点被朱元璋杀掉,因为太子朱标几次的苦苦哀求才幸免于难。

至于太子朱标跳河,救援的侍卫被斩首是怎么回事呢?且听纵横娓娓道来

朱元璋老年残暴噬杀,生平经历所致还是为儿子朱标做铺垫?

都知道朱元璋是一届布衣出身,放过牛,当过乞丐,甚至曾经出家为僧,这些都是为了生存,由于元朝压榨百姓,官逼民反,导致广大劳动人民终于忍耐不住起兵造反,谋求生存之道。

朱标为救老师宋濂而跳河,朱元璋却杀了救援的侍卫,是怎么回事?

当时朱元璋的老家发生了严重的旱灾、蝗灾以及瘟疫,他的母亲、父亲、大哥先后去世,朱元璋走投无路剃发为僧,但是同样的原因让寺庙也坚持不下去了,朱元璋只能一人流浪,几经辗转才得以成为农民军的一员。由于朱元璋精明能干,遇事果断,处理得当,朱元璋才能够脱颖而出直到后来建立大明。

朱元璋的经历让他意识到受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对将要继承大统的、长子朱标的教育尤为上心,为自己打下江山的大多数功臣、有能力的大臣都被朱元璋叫去给朱标当老师,不仅如此,朱元璋也经常自己上阵教导朱标,给他讲述自己当年打下江山的艰辛历程,朱标也不负众望,成为了宅心仁厚的皇太子。

朱标成人懂事之后,也经常跟自己爹“对着干”,不过也是有原因的。

朱标为救老师宋濂而跳河,朱元璋却杀了救援的侍卫,是怎么回事?

朱元璋建立大明成为皇帝之后,性格上变得多疑,而且没有处理好这种多疑,在晚年的时候开始大肆的屠杀功臣,大部分开国功臣都难逃厄运。宅心仁厚的朱标看不惯父亲的行为,也不想让自己的父亲最终落得个暴君的坏名声,便屡次劝谏,但是朱元璋病听不进去。

经常出现朱元璋想唱黑脸,朱标唱白脸的情况,这时候就是给朱标立威望的好时机,这种把戏李世民也做过。但也不全是这样的情况,朱元璋曾经对朱标说,只有我现在把荆棘上的刺拔掉,你以后拿的时候才不会刺手。从这里可以看出,朱元璋晚年的杀戮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多疑。

朱标为救老师宋濂而跳河,朱元璋却杀了救援的侍卫,是怎么回事?

宋濂是朱标的老师朱元璋为何要杀他?又为何杀掉救太子的侍卫?

上面也说过了,朱元璋老年之后一直在杀戮当时和他一起建立大明的开国功臣。但是由于宋濂是太子朱标的老师,且之前深得朱元璋的信任,不然也不会把儿子放心交给他,加上宋濂本身一直为人低调,不愿意过多的干涉朝廷内政纠纷,在看到好友刘基的下场后更是小心再小心,希望能够善始善终。

可是宋濂在退休三年后,还是因为其长孙宋慎与胡惟庸关系密切而被卷入震惊一时的“洪武四大案”之一的“胡惟庸案”之中。

本来朱元璋已经将他抓捕,并定下了死罪。朱元璋的糟糠之妻马皇后还进行及时劝谏,但朱元璋已下定决心。朱标不可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老师冤死,亲自去求朱元璋,谁知朱元璋抛出一句:“等你当了皇帝,帝有了能力之后再为他平反吧!”

朱标为救老师宋濂而跳河,朱元璋却杀了救援的侍卫,是怎么回事?

朱标见求情无用,竟然以死相逼一气之下跳进河里,周围的侍卫看了赶忙跳下水救他,但是朱元璋事后却有罚有赏。将跳水之前还脱衣服的侍卫全部斩首,对于没有脱衣服直接跳进水救太子的侍卫则是大力赏赐,还升官。

对于这一点,朱元璋作出的解释是:太子掉进水中,作为侍卫理当把太子的性命放在首位,应该第一时间下水救太子,等脱完衣服太子说不定已经有性命之危。

俗话说得好,伴君如伴虎,谁知道哪天皇帝不高兴了就找个莫须有的罪名把你杀了你也无力反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