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軍鐵血戰將各兵種將軍元帥圖文合集科普

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挑起國,可以說是臭名昭著,擁有許多優秀的軍事將領。用發展的眼光來看,也不是所有人都是特別惡劣的,尤其是那些德國的將軍,雖然大多是名聲惡劣,

且不論他們的是非態度,單說軍事才能,是不容忽視的。生前是聲名赫赫,就算是死後,有些將領還是值得尊敬的沒有把他和那些戰犯聯繫在一起,來盤點二戰德國著名將領德國。

埃裡希·馮·曼施坦因(1887年11月24日-1973年6月11日)


二戰德軍鐵血戰將各兵種將軍元帥圖文合集科普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納粹德國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戰略家,納粹德國 德意志國防軍中最負盛名的指揮官之一。與隆美爾和古德里安,並稱為二戰期間納粹德國三大 名將,1906年從柏林軍官學校畢業後在步兵團服役,1913年入軍事學院。第一次世界大戰期 間任副官和師作戰科長,參加東、西兩線作戰。1936年任陸軍總參謀部第一總軍務長,參與 制訂入侵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法國的作戰方案。1938年任第18師師長,參加佔領蘇臺德 區的行動。 1939年9月任南方集團軍群參謀長,參加德波戰爭。10月調任西線A集團軍群參謀長,提出以 裝甲部隊經阿登地區入侵法國的作戰計劃,為希特勒所採納,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後,率 部參加對列寧格勒方向的進攻。1942年晉升元帥,調至北方負責指揮圍攻列寧格勒。同年11 月,當進攻斯大林格勒的德軍被圍後,受希特勒委派趕赴南方,組建頓河集團軍群,企圖解救 被圍德軍,未逞。1943年出任南方集團軍群司令,在庫爾斯克會戰中失敗。以後節節敗退至 波蘭邊界,1944年3月被解職。 1945年,曼施坦因被英軍逮捕,判處18年有期徒刑,由於在監獄表現良好,1953年,提前釋 放,成為了西德政府的高級顧問與名譽參謀長。1973年曼施坦因逝世於西德的巴伐利亞州, 享年86歲。著有戰爭回憶錄《失去的勝利》、《士兵的一生:1887-1939》。

瓦爾特·馮·賴歇瑙(1884年8月4日-1942年1月17日)

二戰德軍鐵血戰將各兵種將軍元帥圖文合集科普

賴歇瑙1884年出生於卡爾斯魯厄的一個貴族家庭,父親是炮兵上將。一戰時期參加過馬蘇裡 湖、立陶宛、佛蘭德斯等地的作戰,戰鬥中表現突出。賴歇瑙在希特勒執政之前就已醉心於國 家社會主義及其政治活動,並對他的上司、第一師師長布隆貝格產生過很大的影響。1933年 希特勒上臺後,賴歇瑙任國防軍部部長辦公室主任。1936年獲中將銜,任第七軍區(巴伐利亞) 司令。1938年參加吞併奧地利。1939年指揮第十集團軍入侵波蘭,晉升上將。翌年調任第六 集團軍司令,進攻比利時和法國,晉升元帥。1941年率所部閃擊蘇聯,12月升任南方集團軍 群司令。翌年1月心臟病猝發致死。

格奧爾格·馮·屈希勒爾(1881年5月30日-1968年5月25日)

二戰德軍鐵血戰將各兵種將軍元帥圖文合集科普

屈希勒爾於1900年加入炮兵部隊,翌年任少尉。1907年到1909年服役於漢諾威的騎兵學校。 1933年希特勒上臺後,任第7軍區(慕尼黑)參謀長。1939年指揮第3集團軍,入侵波蘭並大獲 成功,獲上將軍銜。因反對對平民的屠殺而被解職,後因勃勞希契的要求復職。1940年調任 第18集團軍司令,入侵荷蘭、比利時和法國。同年6月進佔巴黎。1941年6月,率所部進攻蘇 聯。翌年1月17日接替里布,出任北方集團軍群司令,負責圍攻列寧格勒,雖屢次受挫,但仍 於當年夏天躍升元帥。1944年1月,在蘇軍第一次打擊下,屈希勒爾因要求撤退而被希特勒解 職。解甲歸田後屈希勒爾拒絕了密謀分子的拉攏,並表示不願反對希特勒,尤其是在戰爭狀態 下。當盟軍佔領德國之後,屈希勒爾被捕,並關入美國的俘虜營,最後以戰犯罪被紐倫堡國際 軍事法庭判處20年徒刑。1951年,美國政府將他的刑期減為12年,而一年之後他就被釋放, 並從此隱居,1968年5月25日去世。

埃爾溫·隆美爾(1891年11月15日-1944年10月14日)

二戰德軍鐵血戰將各兵種將軍元帥圖文合集科普

埃爾溫·隆美爾

1910年7月從軍,一戰時隨軍開赴法國,後又在東線與羅馬尼亞人和意大利人作戰,被德皇授 予藍馬克斯勳章。一戰後曾擔任過步兵營長、陸軍學院教官。1938年隆美爾少將任元首大本 營司令。1940年2月任德軍第7裝甲師師長,使該師贏得了"魔鬼之師"的稱號。1941年1月 希特勒挑選隆美爾中將任駐非洲軍團軍長。他到達北非後,不到兩個月,就迅速扭轉了北非戰 局的初期局勢,被提拔為上將。1942年因攻下託布魯克,被晉升為德國陸軍元帥。二戰期 間,隆美爾被捲進了密謀推翻希特勒的計劃中,在希特勒的逼迫之下,隆美爾被迫於1944年 在卡車上服毒自盡,時年53歲。

恩斯特·馮·佈施(1885年7月6日-1945年7月17日)

二戰德軍鐵血戰將各兵種將軍元帥圖文合集科普

1904年畢業於普魯士武備學校,一戰參加過凡爾登會戰,並被授予普魯士高級勳章。戰後從 1919年起在國防軍中任職,歷任師長、軍長,1939年任第十六集團軍司令,佈施認為軍人就 是應該服從。參加侵略波蘭、法國和蘇聯的戰爭。以作戰手段頑強(實際上可以說是殘酷)著 稱。1943年晉升元帥,出任東線中央集團軍群司令。1944年7月,因所部在白俄羅斯地區遭 圍殲而解職。1945年3月底,當各陣線都已擊破的時候,希特勒又把佈施元帥從放逐的生活中 召了回來,並派他擔任北海岸的指揮責任。但是這種局勢也不是佈施所能挽救得住的。5月7 日,他在弗倫斯堡附近的一個小村莊裡依照命令投降了,14天之後,他被押解倫敦送入奧得勺 特的戰俘集中營。l945年7月17日,佈施去世,他的心臟已經擔當不起一切折磨與打擊。

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1881年8月8日-1954年11月13日)

二戰德軍鐵血戰將各兵種將軍元帥圖文合集科普

馮·克萊斯特於1881年8月8日出生在布勞恩費爾斯的一個教授家庭,一戰期間曾參加了坦能堡 會戰,1940年參加法蘭西戰役,1941年參加東方戰役,1944年被解除兵權,戰爭結束之後, 克萊斯特被美國憲兵逮捕。1946年,他被引渡到南斯拉夫,以戰犯罪被判刑15年;1948年又 被引渡到蘇聯,並被判刑25年,關押在莫斯科監獄的單人牢房裡。1954年,被轉移到弗拉本 米羅夫卡的將官俘虜營,同年秋天死在那裡。

弗雷德裡克·威廉·保盧斯(1890年9月23日-1957年2月1日)

二戰德軍鐵血戰將各兵種將軍元帥圖文合集科普

保盧斯出生於教師家庭,1910年進入第111步兵團充當候補軍官,一戰時在法國孚日作戰,後 因疾病撤回,一戰結束後繼續留在國防軍,1921年至1933年這段動盪的時間內曾經當過形形 式式的職務,並在1934至35年間擔任摩托化旅的指揮官。1939年,他更獲晉升為少將。參與 制訂了"巴巴羅薩"計劃,1942年保盧斯調任第六集團軍司令,擔任進攻斯大林格勒的主 力。同年11月,被蘇軍包圍於斯大林格勒。希特勒下令死守,並在1943年1月31日晉升他為 元帥,但隨即被俘。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審判主要戰犯時,曾出庭作證。 1953年獲釋,定居民主德國,此時他在蘇聯控制的東德擔任檢察官一職,擔任過內政部的顧 問。1957年2月1日,保盧斯因長期患病而去世。

赫爾曼·威廉·戈林(1893年1月12日-1946年10月15日)

二戰德軍鐵血戰將各兵種將軍元帥圖文合集科普

戈林於1893年在一所療養院中出生,其父原為一名騎兵軍官,後改作外交人員。戈林自10歲 起就對登山運動極為熱衷,在13歲時就登上了標高3,600米的大格洛克納山山頂。1909年,戈 林進入了柏林的名校"普魯士軍官軍校"就讀,一戰期間參加了法國邊境地區的戰鬥,後在朋 友的說服下轉入航空隊,並逐漸成為了一名精英飛行員。1935年,XTL重建空軍,戈林被正式 任命為德國空軍總司令。 他在1936年4月晉升至大將,最後於1938年2月晉升為元帥。戈林對於德國空軍初期的快速發 展可說是有益的,但長遠來看卻是災難性的。戈林的精神框架仍侷限於一次大戰的戰鬥機飛行 員經歷,他在補給、後勤、戰略、飛機性能、技術與工程等諸多領域(換句話說就是建設空軍 的全部核心因素)幾乎可說是無知的,但他又因為與希特勒密切的政治關係而不會被撤換,致 使德國空軍在進入戰爭的考驗時暴露出一連串領導層的缺失,這方面戈林有很大的責任。二戰 期間:北非戰場上,隆美爾的非洲軍部隊深受補給不足之困擾,戈林再度保證運補資源卻又食 言,深為隆美爾所痛恨。在蘇聯戰場上,戈林向他保證可由空軍對第6集團軍進行每天300噸 的空運補給,但實際上德國空軍根本辦不到補給整支集團軍的任務,最好的狀態下一天也才成 功投送約120噸的物資。1945年被美軍逮捕,1946年在監獄中自殺。

埃裡希·約翰·阿爾伯特·雷德爾(1876年4月24日-1960年11月6日)

二戰德軍鐵血戰將各兵種將軍元帥圖文合集科普

雷德爾1876年出生於漢堡,父親是一位中學校長,他於1894年考取海軍軍官學校,之後登 上"施託施"號練習艦,1897年在海軍軍官考試中獲得最優成績。由於父親的教育,雷德爾 通曉英語和法語。在海軍學院受訓期間,他又選修了俄文、自學了西班牙文,還到俄國進修了 3個月。一戰期間雷德爾在帝國政府宣佈實施無限制的潛艇戰後,參加了掩護各進出港口的潛 艇的安全工作,戰後被派往柏林的海軍檔案處工作,整理官方的海戰資料。雷德爾雖然不問政 治,但他對元首的國家社會主義運動有好感。不過,他在1933年後的政治動盪中嚴禁海軍捲入 這個漩渦。 1934年正式成為海軍總司令的雷德爾交給訓練巡洋艦"思登"號艦長鄧尼茨海軍中校一個任 務,要他組建新的潛艇部隊。鄧尼茨主張建造供"集群戰術"用的中型潛艇。他認為,建造中 型潛艇既符合德英海軍協定中關於艦艇噸位的限制,又能建造數量較多的潛艇。二戰期間,雷 德爾參加了挪威戰役,並最終將整個挪威攻佔。1943年XTL於雷德爾不和,隨即這位海軍元帥 辭職。1945年被蘇軍俘虜,被判處無期徒刑,他要求盟軍的檢察委員會槍決他。後於1955年 因病獲釋出獄,1960年去世。

卡爾·魯道夫·格爾德·馮·倫德施泰特(1875年12月12日-1953年2月24日)

二戰德軍鐵血戰將各兵種將軍元帥圖文合集科普

1875年,倫德施泰特出生在一個軍人世家,其父為少將,1892年,17歲的倫德施泰特從高級 軍校畢業,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以及大戰期間,由於沒有特殊的機遇和優異的表現,他提升 得相當慢,1916年晉升少校。1926年任第二集團軍參謀長,1927年晉升少將,1928年任騎 兵第二師師長,一年後升為中將。 倫德施泰特是個純粹的職業軍人,對政治缺乏興趣,XTL奪取政權後,在軍隊建設問題上常同 他所在的陸軍總部發生意見分歧。在軍事思想上,他既不是一個勇於創新的人,也不是一個守 舊的人,比如在對待裝甲兵的問題上,他雖不贊同古德里安的裝甲集群體制和戰術,但又主張 部隊技術裝備的更新,尤其是裝甲部隊的發展。在二戰期間,他參加了波蘭戰役,法蘭西戰 役,蘇聯戰役等等並在1944年指揮了德軍最後一場反攻戰役,即突出部戰役。1945年被美軍 俘虜,隨後引渡英國,在他等候審判期間他的妻子和兒子均先後離世,他本人1953年在一家 養老院突發心臟病去世。

威廉·馮·里布(1876年9月5日–1956年4月29日)

二戰德軍鐵血戰將各兵種將軍元帥圖文合集科普

里布於1876年出生於蘭茨格,1895年中學畢業後隨即加入野戰炮團,1898年參加了八國聯軍 鎮壓義和團的侵華戰爭,並於1900年在膠州灣的中國海岸登陸作戰,同大清朝的腐敗軍隊交 過手。一戰期間參加了戈爾利採附近的大突破戰,戰後重回巴伐利亞參謀本部,半年後參加了 平定德國共產黨的行動。1919年調往柏林,任國防部司長,1928年任第五軍區炮兵指揮官, 1929年晉升少將,1930年晉升中將,出任巴伐利亞第七師師長,1938年勒布被榮譽地晉升為 上將,同時被宣佈退役。 二戰期間裡布參加了西線戰鬥,並率領北方集團軍群圍攻列寧格勒。後因不滿XTL及黨衛軍在 佔領地的所作所為,里布把他的職務移交給了屈希勒爾元帥,自己隱居於霍恩施旺高,1945 年他在該地被美國憲兵逮捕。1948年判決宣佈了。勒布被控各條罪狀除一條之外,均宣判無罪。他被判為有罪的一條是,曾傳達希特勒的罪惡命今。為此,他被判三年徒刑。因宣判之前 他已被拘禁三年多,所以宣判後便獲釋放,里布最後病死於1956年。

威廉·李斯特(880年5月14日—1971年8月17日)

二戰德軍鐵血戰將各兵種將軍元帥圖文合集科普

李斯特出生在一個醫生家庭,1898年從軍。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時,李斯特已升為上尉,在 巴伐利亞第2軍任參謀官並參加戰鬥,轉戰在洛林、佛蘭德斯、亞眠以及馬斯河一帶。1930年 任德雷斯頓步兵學校校長,三年後破格晉升中將,1939年春,李斯特晉升陸軍上將。波蘭戰 役開始時,他因指揮第14集團軍有功而獲騎士鐵十字勳章。法國戰役時,他指揮第12集團軍 在色當-梅齊埃爾附近突破馬奇諾防線,越過朗格勒高原向瑞士邊境突進,1940年李斯特晉 升元帥,他的部隊在巴爾幹戰役中消滅了南斯拉夫軍隊,突破了保加利亞與希臘邊境上的美塔 薩四防線,擊潰了由英國派遣軍加強的希臘部隊的主力。 1942年9月10日,凱特爾元帥來到A集團軍群總部,並以希特勒的名義要求集團軍群總司令辭 職。要求實際上就是命令。兩天以後,該總司令辭職。 這位辭職的總司令,就是德國國防軍 中的著名將領李斯特元帥。1945年,李斯特被美國人逮捕,並在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上被判 處無期徒刑。1952年他因病被釋放出獄,1971年李斯特在帕滕基興離世,享年91歲。

漢斯·京特·馮·克盧格(1882年10月30日-1944年8月19日)

二戰德軍鐵血戰將各兵種將軍元帥圖文合集科普

克盧格1882年出生于波茲南的一個普魯士軍事世家,克魯格的父親是一名有著貴族身份的陸 軍中將,以效忠君王與祖國為最高目標。在其父親的薰陶下,克魯格考入普魯士軍官學校,在 校就讀期間學業優良,被同學們稱為"聰明的漢斯",一戰期間克魯格參加了阿圖瓦和佛蘭德 的會戰,並在凡爾登身負重傷。1934年晉升中將,1936年6月晉升炮兵上將。二戰期間參加 了波蘭、法國戰役,1941年克盧魯接替被解職的博克,擔任中央集團軍總司令。 1943年德國 萊比錫市長戈德勒博士致函克魯格,鼓動他起來謀反,"以力量和理智去維護德國的利益"; 克魯格則同意了前者,1944年7月,他接替格特·馮·倫德施泰特元帥成為德國西歐戰場總司 令。 1944年7月3日,克魯格到了法國,並訪問了隆美爾元帥。其間,兩人發生了激烈的辯論。隆 美爾說克魯格是東線的土包子,克魯格說隆美爾沒去過東線,根本就是浪得虛名,隆美爾惱羞 成怒,提醒克魯格他也是一個陸軍元帥,克魯格諷刺隆美爾那個元帥也就只能指揮幾個師。這 真是一次奇怪的會見:隆美爾原為希特勒的信徒,當時則為希特勒的敵人;而克魯格則正好相 反,兩人在爭論"元首"的指揮問題上當然是針鋒相對了。1944年7月20日,在德軍東線作戰 大本營"狼穴"發生了企圖用炸彈刺殺XTL的"7.20事件"。克盧格雖然沒有直接參加7月20 日事件,但他知道這一事件的策劃情況。他被解職後,不無根據地估計將會對他進行審判,為 了免受凌辱,在返國途中服食元首給的小藥丸自殺,這個很有才華的戰將,就這樣完結了。

埃爾溫·馮·維茨萊本(1881年12月4日-1944年8月8日)

二戰德軍鐵血戰將各兵種將軍元帥圖文合集科普

1881年12月4日,維茨勒本出生在一個普魯士佩劍貴族家庭。他早年就開始接受軍人教育,第 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他已升為連長,參加了對凡爾登附近弗克斯堡壘的首次攻擊,因作戰有 功而獲兩枚鐵十字勳章,後因負重傷調職於參謀本部。維茨勒本是一位受過良好教育的"人道 主義"者。他目睹了1934年羅姆暴動事件之後的大屠殺,思想上開始反對國家社會主義征服 所採取的一起野蠻的警察手段,後來發展到反對國家社會主義。在1934年的大屠殺中,施萊 歇和佈雷多兩位將軍慘遭暗殺。當時的第3軍區參謀長曼施坦因因此請求維茨勒本少將向陸軍 總司令弗裡契上將提出抗議。弗裡契也是反對納粹黨徒的,曾在希特勒面前提過異議。但希特勒說,這兩位將軍有裡通外國的行為。至於證據,卻始終沒有拿出來。1939年8月底,維茨勒 本調任駐法蘭克福的第2集團軍總司令。 波蘭戰役之後,維茨勒本與反抗組織的各將領開始重新策劃除掉XTL。1940年維茨勒本參加了 法蘭西戰役,一年之後,因病被免職而列為預備指揮人員。當7.20事件發生後,他和所有參加 反叛的軍官一樣,被送到"榮譽法庭",以"不名譽"的原因被開除國防軍。在國民法庭上, 維茨勒本表現出大義凜然,他承認了密謀反抗希特勒的行動。在宣判他死刑的時候,他向各位 法官聲明說:"你們可以把我交給劊子手,但不出3個月,那苦難和憤怒的民眾必將去找你們 算帳!

阿爾貝特·凱塞林(1885年11月30日-1960年7月16日)

二戰德軍鐵血戰將各兵種將軍元帥圖文合集科普

凱瑟琳於1885年出生在馬爾克土代夫,父親是一教員,後來成為市府督學。早在童年他就懷 有充當軍人的志願。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凱塞林已晉任上尉,參加了阿拉斯加戰役,曾擔任過 部隊職和各種不同幕僚職,1924年,他參與了對蘇聯的秘密軍事幹涉,以及制定於1923 年-1924年間、關於建設包括102個師的軍隊的所謂"大計劃"。在於國防部經歷了短暫的瓶 頸期之後,1930年他晉任中校,調任駐德累斯頓的炮兵第四團的營長。1933年10月1日,凱 塞林很不情願地離開了陸軍,出任航空軍需管理部門主管,並晉升為上校。在航空部門任職 時,凱塞林逐漸意識到,要管理好飛行員,就必須要有關於飛行各方面的第一手知識。因此, 在48歲時,他開始學習飛行。雖然說,他的學習成果既趕不上資深飛行員,亦不及新進飛行 員,但他並不在意,並以之激勵自己。 凱塞林能夠駕駛多種單引擎和多引擎飛機,每個星期都會飛上個三四天。凱塞林是個比較單純 的軍人,他很快就厭惡了和米爾希在空軍內部針鋒相對的權力鬥爭,一年以後主動辭職 。卸 任職後,凱塞林晉升航空兵上軍軍銜,被任命為駐德累斯頓的空軍第三軍區司令。二戰期間凱 瑟琳參加過波蘭戰役,法國戰役,北非戰役。1945年被美軍俘虜,1952年7月,凱塞林被查 出患有喉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曾經每天抽二十支雪茄,但他已經在1925年戒菸, 1952年10月,凱塞林因健康原因被釋放。1960年7月16日,凱塞林因心臟病死於德國巴德瑙 海姆的一家療養院裡,享年74歲。

胡戈·施佩勒(1885年2月7日—1953年4月2日)

二戰德軍鐵血戰將各兵種將軍元帥圖文合集科普

施佩勒1885年出生於路德維希堡,其父以釀酒為業。1903年服役,後入軍事學院受訓。第一 次世界大戰時在空軍部隊服役。施佩勒是當時德軍最壯碩的將軍之一,施佩勒身高達196釐 米,體重則有100公斤。戰後繼續在國防軍中任職。1933年希特勒上臺後,重新轉入空軍,從 事擴軍工作。1934年升為空軍少將。1936年任禿鷹軍團司令武裝干涉西班牙,晉升空軍上 將。1940年進攻法國,獲元帥銜。同年8月起,以法國北部為基地,實施對英國本土的空中攻 擊。後受命指揮北非地區德國空軍,支援非洲軍團。 1943-1944年在西歐指揮德國空軍作戰。因西線空軍的殘敗(實際上是戈林造成),1944年8月 23日被免職。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曾在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受審。1948年獲釋,定居聯邦德 國,施佩勒因患重病被送往萊希河畔一個叫泰寧的地方療養。1949年6月,他被慕尼黑檢舉納 粹的高等法院提審,並再次宣判無罪。施佩勒死於1953年4月2日。

沃爾夫岡·馮·里希特霍芬(1895年10月10日-1945年7月12日)

二戰德軍鐵血戰將各兵種將軍元帥圖文合集科普

1895年生於德國西里西亞,在一戰中本來不是飛行員,而是騎兵,在東線服役一直到1917年 9月為止。他的堂兄,是擊落80架敵機的傳奇飛行員,紅男爵曼弗雷德·馮·里希特霍芬上尉 (紅男爵本人原本也是騎兵,1915年改行當飛行員的)。很可能是這個原因,沃爾夫岡最終 從騎兵轉入空軍也成為一名戰鬥機飛行員。經過幾個月的訓練,小里希特霍芬於1918年3月正 式加入他堂兄指揮的戰鬥機聯隊。可惜僅僅一個月之後,紅男爵就在一次戰鬥中被擊落陣亡。 沃爾夫岡本人在戰爭餘下的幾個月時間也擊落了8架協約國飛機,成為空戰王牌。

1938年11月任兀鷹軍團司令官,在西班牙內戰一舉擊潰共和政府空軍主力。1940年擔任第8 航空軍軍長,1942年3月1日,晉升為上將,為當時德軍唯一的四星級軍長。1943年2月16 日,因戰功希特勒授予里希特霍芬空軍元帥軍銜。1943年6月12日,里希特霍芬被調到意大 利,出任第2航空隊司令。1944年因腦癌退入後備役,1945年7月12日,在奧地利去世。

羅伯特·裡特爾·馮·格萊姆(1892年6月22日——1945年5月24日)

二戰德軍鐵血戰將各兵種將軍元帥圖文合集科普

格萊姆1892年出生於拜羅伊特,父親是一名上尉,他從少年時代起就在軍官學校受訓。1912 年畢業後就進入了巴伐利亞皇家鐵道營為候補軍官,1913年晉升少尉,一戰期間參加了洛 林、馬斯河、南希-埃皮納爾、佛蘭德、阿拉斯、康佈雷等地的戰鬥。1917年,格賴姆晉升中 尉,並擔任巴伐利亞第34驅逐機中隊長。他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第一個在六百公尺的空中擊毀 一輛英國坦克的飛行員。 1924年,格賴姆辭去銀行工作而應聘到中國擔任航空顧問,對廣州中國航空學校的建立和發 展作出了貢獻。1935年,格賴姆重新入伍並被授予少校軍銜,受命組建"里希特霍芬驅逐機 大隊",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格賴姆晉升為中將。在任第5航空軍軍長時參加了西方 戰役,之後晉升為航空兵將軍。並於1942年至1943年在東線戰場的中央集團軍群克盧格元帥 的指揮之下任空軍東軍區司令,1943年,格賴姆晉升為上將,1945年4月25日晉升為元帥。 1945年,格萊姆被美軍帶到薩爾斯堡,美國人本打算命令他去解散德國的空軍。但他因害怕 被轉送到蘇聯而事先吃毒藥自殺。

卡爾·鄧尼茨(1891年9月16日-1980年12月24日)

二戰德軍鐵血戰將各兵種將軍元帥圖文合集科普

鄧尼茨於1891年出生在柏林。在一戰中,他擔任潛艇艇長,1918年被英軍俘虜。直到1920年 才返回德國,並再次加入德國海軍。回國後,鄧尼茨傾心研究潛艇戰術,研究潛艇,訓練潛艇 人員,復甦德國潛艇力量。二戰開始後,鄧尼茨成為德國潛艇部隊指揮官。他發明了"狼群戰 術"。運用這一戰術,讓盟軍損失了2491艘艦船。1943年1月,鄧尼茨擔任海軍總司令,同 年被授予海軍元帥軍銜。 1944年1月30日希特勒曾送他一枚金質納粹黨章,因此他認為自己是納粹榮譽黨員。1945年4 月20日,鄧尼茨被任命為德國北方部隊和民防司令。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殺,在死前 留下了一份政治遺囑。在遺囑裡,任命鄧尼茨為德意志帝國總統和國防軍最高統帥。在紐倫堡 審判中,鄧尼茨被判處10年監禁。1956年10月1日,鄧尼茨被釋放。出獄後,繼續宣傳納粹 精神及復仇主義。居住在德國北部。1980年12月24日,鄧尼茨因心臟病去世,享年89歲,是 德國二戰時期的27名元帥中最後一個去世的。

圖集

二戰德軍鐵血戰將各兵種將軍元帥圖文合集科普


二戰德軍鐵血戰將各兵種將軍元帥圖文合集科普


二戰德軍鐵血戰將各兵種將軍元帥圖文合集科普


二戰德軍鐵血戰將各兵種將軍元帥圖文合集科普


二戰德軍鐵血戰將各兵種將軍元帥圖文合集科普


二戰德軍鐵血戰將各兵種將軍元帥圖文合集科普


二戰德軍鐵血戰將各兵種將軍元帥圖文合集科普


二戰德軍鐵血戰將各兵種將軍元帥圖文合集科普


二戰德軍鐵血戰將各兵種將軍元帥圖文合集科普


二戰德軍鐵血戰將各兵種將軍元帥圖文合集科普


二戰德軍鐵血戰將各兵種將軍元帥圖文合集科普


二戰德軍鐵血戰將各兵種將軍元帥圖文合集科普


二戰德軍鐵血戰將各兵種將軍元帥圖文合集科普


二戰德軍鐵血戰將各兵種將軍元帥圖文合集科普


二戰德軍鐵血戰將各兵種將軍元帥圖文合集科普


二戰德軍鐵血戰將各兵種將軍元帥圖文合集科普


二戰德軍鐵血戰將各兵種將軍元帥圖文合集科普


二戰德軍鐵血戰將各兵種將軍元帥圖文合集科普


二戰德軍鐵血戰將各兵種將軍元帥圖文合集科普


二戰德軍鐵血戰將各兵種將軍元帥圖文合集科普


二戰德軍鐵血戰將各兵種將軍元帥圖文合集科普


二戰德軍鐵血戰將各兵種將軍元帥圖文合集科普


二戰德軍鐵血戰將各兵種將軍元帥圖文合集科普


二戰德軍鐵血戰將各兵種將軍元帥圖文合集科普


二戰德軍鐵血戰將各兵種將軍元帥圖文合集科普

總結

他們非凡的軍事指揮藝術幫助希特勒改寫了世界歷史,使德國在二戰初期戰無不勝。不論是曼施坦因的“閃擊戰略”,還是隆美爾的“沙漠戰術”,以及古德里安的“裝甲突擊理論和實踐”,都對二戰的進程乃至世界軍事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他們的軍事理論和戰例推動了現代作戰樣式的發展,直到今天仍值得我們借鑑和研究。將軍最優秀的性格一般都有:膽子大、遇事果斷、反應快、能抓關鍵的個性也有日爾曼民族好鬥的性格,在軍事上絕對是優秀,不關心政事,絕對服從,刻板但敢於創新。自殺是他們對德意志對希特勒效忠中的一種表現。軍人的死法是戰死疆場,自殺也是比較體面的,總比被判刑後再死好。



二戰德軍鐵血戰將各兵種將軍元帥圖文合集科普

對二戰德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下我,我的主頁還有其他二戰方面的文章。本文只介紹歷史、軍事等知識,絕非宣言納粹,只為關注我瞭解德國軍事歷史,銘記歷史勿忘初心。

因為水平有限,資料準備可能不足不充分,有什麼不足可以在下方關注、留言,評論,點贊,轉發,收藏,感謝大家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