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写作,密不可分,相互促进



读书与写作,密不可分,相互促进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一个人只有读了很多的书,并把这些书内化到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中,变成自己的知识,才能在写文章时如有神助。

这句话也非常恰当地指出了读书和写作的关系。

其实,读书与写作并不是孤立的两件事,而是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

读书与写作,密不可分,相互促进


01 读书与写作密不可分

小时候,我们总是先阅读课文,然后再开始学习写作文。

我们写作文时,会不自觉地模仿学习过的课文,会有意识地运用学会的词语和句子,使自己的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当作文达到一定程度后,阅读水平也会随之得到提升。

长大后我们写作,会把自己看过的书,学过的知识应用到写作过程中。 我们会把从书中读到的故事,学过的诗句,看到过的名人名言,运用到自己的文章里,使文章增色不少。

这些自觉不自觉地运用,都表明阅读对于写作是很有帮助的。

善于阅读者往往能够写出好的文章,而那些著作等身的大作家大文豪,无不拥有着深厚的阅读积淀。

善于写作者往往拥有独特的阅读方法,他们可以从作者的写作思路中得到阅读的启发。所以,我们阅读文章时,更需要通过了解作者的下笔方式来读万卷书。

读书与写作,密不可分,相互促进


02读书是写作的目的

写作的目的是什么?

有人说是为了记录生活,有人说是为了表达情感,有人说是为了讲述道理,也有人说是为了传播思想,还有人说是为了表达观点。这些说法都对,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用途。

但写作最基本的目的是为了供人阅读。即便是个人日记,至少也是供自己阅读的。

没有人阅读,书籍就只是印刷着一堆文字的废纸;没有人阅读,知识和思想就停留在书本,无法进行广泛地传播。

既然写出来的东西是为了供人阅读,那文章就必须要有可读性。

所以,作者在写作时,就要站在读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要考虑到读者的阅读体验,并将其融入作品之中。

既然可读,就要有相应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而探究作者的写作手法,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阅读作品。

所以说,“读”与“写”是相辅相成的,它们离开了对方,便没有了存在的意义。

读书与写作,密不可分,相互促进


03 如何读一本书

在阅读一本书之前,我们通常会先阅读“作者简介”。这不仅能让我们了解书籍是谁写的,也帮助我们把握书籍的内容。这并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

如果是自己熟知的作者,读者就可以从记忆中找出作者的背景经历、以往作品、文字风格、思维方式等,从而更容易融入到作品中去,进行深入阅读。

如果是自己不熟悉的作者,也可以从简介的内容初步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通过比较和联想,从记忆中找到以往读过的类似作品,从而更容易地进入阅读状态。

阅读不是一项独立的活动,而是读者与作者的思想沟通,心灵对话和精神互动,是读者走入作者内心的一次神秘探索。

因此,作者的写作方法,可以成为读者阅读方法的参考。作者的写作技巧,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本身,也为读者今后写作提供一些思路和帮助。

读书与写作,密不可分,相互促进


04 学会以“写”促“读”

在阅读文章时,有人会画出思维导图,有人会写下读书笔记,也有人在读完书之后,会写出书评。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阅读和理解一本书。

这些都是把阅读这种输入,转化为写作这种输出的最有效方式,也体现了以“写”促“读”的初衷。

“思维导图”利用人眼对图像比对文字更敏感的特点来强化记忆,提高阅读效率。

“读书笔记”有助于记忆和理解,可以将书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书评”是阅读的后续工作,是对书籍的整体把握和深度理解,是读者对作品的深入解读。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写”已经成为阅读的一部分,成为阅读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步骤。正是因为要“写”,所以我们才要进行换位思考,站在作者的角度去阅读,自然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一部作品。

在阅读的过程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了解作者的方法策略,熟知作者排兵布阵的手法,找出文字的障碍和陷阱,才能使我们在阅读中占据主导位置,应对有方,攻克书籍这座“堡垒”。

写作可以使人思维严密。因为写作时作者一般都要有自己的写作思路,把文字按一定的顺序去排列,而不是简单地杂乱无章地去堆积。

“顺序”体现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此深入剖析,便可以举一反三,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通过剖析作者的写作思路,提高自己的阅读体验和阅读效率,就可以在以后的阅读过程中,更加熟练地使用自己领悟到的阅读方法,从而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