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讲故事的瑞幸咖啡

  • 故事的开始

此前我们聊过瑞幸咖啡,在1月份的时候,浑水公司发现这家公司的商业模式似乎有问题,浑水宣布收到一份89页的报告,称瑞幸咖啡存在欺诈行为,每个商店每天的商品销售数量在2019年第三季度至少夸大了69%,在2019年第四季度夸大了88%。在数据得到11,260小时的商店流量视频的支持。十分可信,我们当时就评价说,历史上看,浑水公司很少失手。一般来说出个检验报告就差不多了,而这次对瑞信出了将近90页的报告,绝对是商业调查的典范。

会讲故事的瑞幸咖啡

而在4月2日,瑞幸咖啡在公告中主动承认该公司首席运营官刘健涉嫌伪造22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额。突如其来的丑闻,是瑞幸咖啡的股价,在盘前一度大跌,超过85%,并触发熔断。

瑞星是一家神奇的公司,2018年横空出世后,至今不到30个月的时间里,他一次次用实力证明自己是咖啡行业里最与众不同的烟火。业务模式备受争议时,公司成立18个月就登陆了纳斯达克,这一奇迹刷新全球最快的ipo纪录。被浑水质疑财务数据造假,他依然强势回击,股价几乎岿然不动。然而几乎所有投资人开始相信瑞星讲的美好故事后,他又出其不意来了一出自爆。成立至今瑞星讲了一个接一个的好故事,让市场兴奋不已,不过现在看来这些故事全是阳光下的泡沫。将和投资人的资本心血信任一起灰飞烟灭。

提供高品质高便利性高性价比的咖啡是瑞星给市场和投资人讲的第一个关于中国版星巴克的故事。速度是这个故事的关键词。快速开店用高额补贴快速拉升是瑞幸咖啡的常规操作。2018年底时瑞幸咖啡的门店已经达到了2073家,这是什么概念呢?星巴克进入中国后用了17年时间才将中国门店数量提升至2000家。到了2019年底,瑞信的直营门店数量增长到4507家,超越星巴克,成为中国最大的连锁咖啡品牌。不出意外的话,瑞幸原本的目标是在2021年开1万家店。跟星巴克比起来,瑞星简直在以火箭般的速度开店。店开了谁来消费呢?瑞幸咖啡为了拉新和维护客流量,更是下了血本,5.8折,3.8折,甚至1.8折的优惠券让用户领到手软。关于瑞幸的盈利模式是什么,能否跑得通,这让很多人看不明白。瑞幸给的解释是目前中国咖啡价格太贵,他们可以用新零售的方式把价格降下来,在扩大市场规模从而实现盈利。

会讲故事的瑞幸咖啡

2019年11月13日瑞幸咖啡一如既往的交出了亏损的季度报。与以往不同的是,第三季度首次在门店层面实现盈利,运营利润为1.86亿元。尽管盈利是扣除所有营销费用后的盈利,是瑞幸单方面对于盈利荒唐的解读。盈利二字还是成功刺激到二级市场兴奋的神经。当晚瑞信便高开15%,最终上涨10%。 也开启了一段翻倍行情,在这段行情中不少机构上了车,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咖啡的机构投资者数量为94家,但是到2019年年底已经有158家机构投资者持有瑞幸咖啡的股票,其中有91家是第4季度新进入的。持股总数达4.6亿股,占总股本比例23.93%,截至2019年末,共12家机构持有瑞信的股票超过千万股,其中既有美国银行瑞银这样的国际知名投行,也不乏一些著名的对冲基金。既然投资者们这么认同烧钱模式,甚至可以产生盈利,也就别怪瑞幸圈钱不手软了。所以瑞幸开始继续讲故事了。

会讲故事的瑞幸咖啡

小鹿茶是这个故事的开篇,2020年1月8日,瑞幸高调发布了自己的无人零售战略,推出无人咖啡机和无人售卖机,瑞星的无人售卖机除了卖自有商品外,还和全球食品行业各大巨头厂商合作。其中就包括百事雀巢,雪来,路易达孚等。瑞幸成优质的供应链和电商是无人售卖机的核心卖点。从咖啡开始让瑞信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这个故事想必很多投资人听着就觉得激动。

1月8日瑞星咖啡股价上涨12.4%,股价约是发行价的2.3倍,随后市值突破百亿美元,这样一个看似完美的故事引起了浑水的注意。浑水出具报告指出。2019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瑞信每家门店的商品销量被夸大,公司还存在夸大宣传支出等财务造假问题。浑水的这份报告遭到瑞星否认,在股价上也并未给瑞信带来很大影响,前段时间美股暴跌,还有投资者去抄底瑞星。眼看着就要再次延续之前的神奇故事,越讲越圆越画越大,谁料这家神奇的公司竟然自曝了。公开承认公司财务数据有水分。按照刘建文件说的刘健以及多名下属于2019年二季度至四季度曾虚增了22亿人民币的交易额。根据财报瑞星2019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总营收约为25亿元,三季报发布时瑞信预计第四季度公司产品净收入在21~22亿元之间。以此推算意味着这段时间内瑞信有一半的营收都是虚增的无论怎样2020年4月2日会成为不少瑞信投资人的噩梦。

会讲故事的瑞幸咖啡
  • 连续创业者与传统创业者的区别

近10年,中国兴起了一批连续创业者,他们是金融项目的长期玩家,共享单车,新能源汽车租车租房咖啡饮品,都是这群人点石成金的媒介。连续创业者颠覆人们对创业者的理解或对企业家的认知。

传统创业者考虑的是如何度过创业艰难期,将产品卖出去,尽快实现盈利,如果创业失败,创业者遭遇的冲击一般较大,所以传统创业者以企业盈利为目标,以做好产品技术为基础,能够承担的失败风险有限。连续创业者的玩法则完全不同,他们赚钱的方式有很多连续创业者擅长卖公司赚钱,他们以公司作为产品拿着风投的资本,急速扩张规模,尽快的将公司打包成金融产品,以最快的速度上市,或线下套现退出,至于产品质量技术利润,都是她们次要考虑的问题。

他们擅长的是搭台子讲故事,获取资本快速扩张,由于四处出击快速收割,他们无法真正的做好一个产品,也难有长久的服务打算。所以连续创业者选择项目时,市场规模庞大,深度不足,有故事可讲,产品与标准化且技术含量低的终端产业入手,如共享单车,咖啡饮品,租房平台,药店等。但凡像重卡发动机,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生物制药等产业,他们都会绕道而走。瑞幸咖啡的缔造者就是其中的典型。

  • 那么接下来咖啡会面临什么?

美国股市是监管严格的市场,瑞幸咖啡将面临以下问题:

第一,相关人员将面临严厉的刑罚,根据美国法律提供不实财务报告和故意进行证券欺诈的犯罪,要判处10年至25年的监禁,个人和公司的罚金最高达500万美元和2500万美元,同时审计机构也可能会涉嫌犯罪,可能要面临严格的举证责任,此外瑞幸公司本身可能还会遭到证监会的巨额罚款。

第二,面临巨额的集体诉讼,因为造假已是实锤,瑞幸公司相关总监,审计机构等中介机构面临集体诉讼。

那么瑞幸还有机会吗?其实瑞幸本来就一直持续亏损烧钱,现在面临巨额的集体诉讼,以及不可知的罚款刑罚甚至退市风险,已经很难东山再起。瑞幸昨晚的大跌,给很多投资者上了一课,那就是对于业务有疑问,财务有一点的公司,需要慎重,不要轻易介入,从美国经验一旦爆雷可能就会万劫不复,造成高达80%甚至90%的永久的一次性损失。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境外市场,蓝筹股知名的公司会有一家中概股要买行业龙头,因为安全性更好。而小盘概念股很多都是新股缺少交易。看上去小而美,实际上是小而丑,很多是陷阱。美股市注册制可以随便上去,但是一旦暴露问题,那就是直接的跳楼价,甚至最终退市,一无所有。

对比之下a股就相对温和,所以某扇贝公司依然在市场活跃。国内对此也有很多讨论,有人还十分认真的认为瑞幸这个公司真的是民族之光,国货之光,是个资本主义的韭菜。这其实是很荒诞的想法,首先很多投资在中概股上的资金,最终来源还是中国国内,因为国内对这些在中国经营的公司有着更直观的了解。因此国内很多投资人投资美股的首要选择,就是在美上市的中国概念股。

  • 而且瑞幸的暴雷,影响的不光是瑞幸本身,他有一个重要身份叫做中概股。他在美国股市,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的企业,因此瑞幸的造假会破坏海外资本对中国企业的整体信任,进而对中国企业的治理水平和诚信度产生怀疑,这是非常恶劣的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